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废液收集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75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废液收集罐,包括收集罐体,所述收集罐体底面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周围固定有多个脚轮,所述收集罐体侧面底部固定有排液管,且所述排液管为L型结构,所述排液管端部设置有封盖,所述收集罐体前面内嵌安装有观察窗,所述收集罐体顶面内嵌安装有集液斗,且所述集液斗两端开口,所述收集罐体内壁顶部固定有密封组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杆带动堵块横移后打开集液斗底端,便于生物废液经集液斗进入收集罐体内被收集,收集完成后通过压簧的弹力带动堵块反向横移封闭集液斗底端,实现了对集液斗的及时密封,防止了生物废液的挥发性气味发散到外界,避免了研究环境的空气环境被污染。

A Waste Liquid Collection Tank for Biotechnology Resear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废液收集罐
本技术涉及生物技术研究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废液收集罐。
技术介绍
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生物技术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生物技术研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液,废液若直接倒掉处理,严重时会污染水体,因此常常需要将废液先收集起来后集中处理,此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到废液收集罐。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废液收集罐没有设置密封功能,无法在倒入废液后及时密封,导致废液的挥发性气体会直接发散至外界而污染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废液收集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废液收集罐没有设置密封功能,无法在倒入废液后及时密封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拉杆带动堵块横移后打开集液斗底端,便于生物废液经集液斗进入收集罐体内被收集,收集完成后通过压簧的弹力带动堵块反向横移封闭集液斗底端,实现了对集液斗的及时密封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废液收集罐,包括收集罐体,所述收集罐体底面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周围固定有多个脚轮,所述收集罐体侧面底部固定有排液管,且所述排液管为L型结构,所述排液管端部设置有封盖,所述收集罐体前面内嵌安装有观察窗,所述收集罐体顶面内嵌安装有集液斗,且所述集液斗两端开口,所述收集罐体内壁顶部固定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安装板和护套,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罐体内壁顶部,所述安装板侧面固定有护套,所述护套内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压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内侧固定有拉杆,且所述拉杆贯穿通过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护套,所述拉杆一端固定有手柄,所述拉杆另一端固定有堵块,且所述堵块顶面与所述集液斗底端贴合。采用上述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废液收集罐,将所述收集罐体通过所述脚轮移动至使用位置,由于所述脚轮为万向脚轮,从而能够使所述收集罐体自由移动,在日常生物研究的过程中,当产生生物废液需要处理时,手持所述手柄拉动所述拉杆,所述拉杆带动所述堵块横移脱开所述集液斗底端,同时所述拉杆在横移的过程中会通过所述套环压缩所述压簧,此时所述集液斗的底端敞开,将生物废液经所述集液斗处倒入所述收集罐体内,废液倒入完成后,松开所述手柄,所述压簧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通过所述套环带动所述拉杆反向横移,所述拉杆带动所述堵块随之横移回位,由于所述堵块顶面初始状态下与所述集液斗底端接触,从而所述堵块回位后能够对所述集液斗的底端封闭,防止生物废液的挥发性气味经所述集液斗发散到外界,保护了生物研究环境的空气不受污染,收集生物废液的过程中可通过所述观察窗来实时了解所述收集罐体内的废液存量情况,后续可通过打开所述封盖的方式将废液经所述排液管排出进行统一处理。作为优选,所述脚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脚轮为万向脚轮。作为优选,所述封盖与所述排液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观察窗的材质为有机玻璃。作为优选,所述集液斗为漏斗状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槽的槽深不大于所述压簧的压缩行程。作为优选,所述套环为实心环状结构,所述套环与所述拉杆过盈配合。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和所述堵块的材质均为调质橡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拉杆带动堵块横移后打开集液斗底端,便于生物废液经集液斗进入收集罐体内被收集,收集完成后通过压簧的弹力带动堵块反向横移封闭集液斗底端,实现了对集液斗的及时密封,防止了生物废液的挥发性气味发散到外界,避免了研究环境的空气环境被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外部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密封组件局部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收集罐体;101、观察窗;102、底板;103、脚轮;104、集液斗;105、排液管;106、封盖;2、密封组件;201、手柄;202、拉杆;203、安装板;204、缓冲槽;205、压簧;206、护套;207、堵块;208、套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废液收集罐,包括收集罐体1,收集罐体1底面安装有底板102,底板102周围固定有多个脚轮103,收集罐体1侧面底部固定有排液管105,且排液管105为L型结构,排液管105端部设置有封盖106,收集罐体1前面内嵌安装有观察窗101,收集罐体1顶面内嵌安装有集液斗104,且集液斗104两端开口,收集罐体1内壁顶部固定有密封组件2;密封组件2包括安装板203和护套206,安装板203固定安装在收集罐体1内壁顶部,安装板203侧面固定有护套206,护套206内开设有缓冲槽204,缓冲槽204内设置有压簧205,压簧205一端与安装板203固定连接,压簧205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环208,套环208内侧固定有拉杆202,且拉杆202贯穿通过安装板203和护套206,拉杆202一端固定有手柄201,拉杆202另一端固定有堵块207,且堵块207顶面与集液斗104底端贴合。作为优选,脚轮103的数量为四个,脚轮103为万向脚轮,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脚轮103自由的移动收集罐体1。封盖106与排液管105通过螺纹连接,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封盖106控制排液管105的打开或关闭,观察窗101的材质为有机玻璃,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观察窗101来实时了解收集罐体1内的生物废液存量。集液斗104为漏斗状结构,如此设置,便于生物废液在集液斗104处顺畅的落入收集罐体1内。缓冲槽204的槽深不大于压簧205的压缩行程,如此设置,便于防止压簧205到达自身的极限压缩行程而失效。套环208为实心环状结构,套环208与拉杆202过盈配合,如此设置,便于套环208和拉杆202同步横移。手柄201和堵块207的材质均为调质橡胶,如此设置,便于手持手柄201时具有良好的触感,同时便于堵块207顶面更好的与集液斗104底端贴合,以便提升密封组件2的密封性能。采用上述结构,将收集罐体1通过脚轮103移动至使用位置,由于脚轮103为万向脚轮,从而能够使收集罐体1自由移动,在日常生物研究的过程中,当产生生物废液需要处理时,手持手柄201拉动拉杆202,拉杆202带动堵块207横移脱开集液斗104底端,同时拉杆202在横移的过程中会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废液收集罐,包括收集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罐体(1)底面安装有底板(102),所述底板(102)周围固定有多个脚轮(103),所述收集罐体(1)侧面底部固定有排液管(105),且所述排液管(105)为L型结构,所述排液管(105)端部设置有封盖(106),所述收集罐体(1)前面内嵌安装有观察窗(101),所述收集罐体(1)顶面内嵌安装有集液斗(104),且所述集液斗(104)两端开口,所述收集罐体(1)内壁顶部固定有密封组件(2);所述密封组件(2)包括安装板(203)和护套(206),所述安装板(203)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罐体(1)内壁顶部,所述安装板(203)侧面固定有护套(206),所述护套(206)内开设有缓冲槽(204),所述缓冲槽(204)内设置有压簧(205),所述压簧(205)一端与所述安装板(203)固定连接,所述压簧(205)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环(208),所述套环(208)内侧固定有拉杆(202),且所述拉杆(202)贯穿通过所述安装板(203)和所述护套(206),所述拉杆(202)一端固定有手柄(201),所述拉杆(202)另一端固定有堵块(207),且所述堵块(207)顶面与所述集液斗(104)底端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废液收集罐,包括收集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罐体(1)底面安装有底板(102),所述底板(102)周围固定有多个脚轮(103),所述收集罐体(1)侧面底部固定有排液管(105),且所述排液管(105)为L型结构,所述排液管(105)端部设置有封盖(106),所述收集罐体(1)前面内嵌安装有观察窗(101),所述收集罐体(1)顶面内嵌安装有集液斗(104),且所述集液斗(104)两端开口,所述收集罐体(1)内壁顶部固定有密封组件(2);所述密封组件(2)包括安装板(203)和护套(206),所述安装板(203)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罐体(1)内壁顶部,所述安装板(203)侧面固定有护套(206),所述护套(206)内开设有缓冲槽(204),所述缓冲槽(204)内设置有压簧(205),所述压簧(205)一端与所述安装板(203)固定连接,所述压簧(205)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环(208),所述套环(208)内侧固定有拉杆(202),且所述拉杆(202)贯穿通过所述安装板(203)和所述护套(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复鑫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