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29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酸性气体处理设备,尤其是通过喷淋碱性液体中和酸性物质的中和塔。该中和塔的酸性气体入口出口位于塔体侧壁的中下部,酸性气体输入管斜向地安装于酸性气体入口处,酸性气体输入管的入口端高度大于出口端:喷淋管路包括输送碱性溶液的管路、安装于管路上且位于塔体外的喷淋泵和位于管路上的喷嘴,所述的喷嘴位于塔体的中心轴上且高度高于酸性气体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酸气在塔内顺着进入方向下行再往上逸,使酸气停留在塔内反应的时间加长;另外,喷淋头位于塔中心正上方位置高于倾斜的酸洗入口,喷淋过程中向上外逸的酸气与喷淋头往下喷的碱性水雾发生碰撞,第二次降低了酸洗上逸的速度。

Neutraliza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和塔
本技术涉及一种酸性气体处理设备,尤其是通过喷淋碱性液体中和酸性物质的中和塔。
技术介绍
中和塔是一种对含有酸性物质的气体进行中和处理的设备,其目的是把对环境有污染的酸性气体进行中和反应,同时把气体中的颗粒物进行沉降,生成中性化合物和水;经过中和塔处理后排出的气体不再含对环境有污染的酸性物质,达标排放。现有的中和塔的一般结构是包括一个中空的塔体,通过一排气管向塔体中输入酸性气体,在塔体中设置有碱性溶液喷头,酸性气体在自然上升过程中经过碱性溶液的喷淋,中和酸性气体中的酸性物质,使其余无酸性气体自然排出。现有的中和塔在工作时,由于酸性气体是通过外部的排风机构排到中和塔内的,所以有一定初始气压,在中和塔中的上升速度较快,往往不能完全中和就被排出到塔外,不能深度的进行中和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既能够延长酸性气体中和过程、提高酸性气体中和度的中和塔。该中和塔包括一塔体,塔体上设有供酸性气体进入塔体内的酸性气体入口和供中和后的气体排出的气体出口,塔体内部设有由塔体外部引入塔体内部的喷淋管路,酸性气体入口处连接有酸性气体输入管,其改进在于:酸性气体入口出口位于塔体侧壁的中下部,酸性气体输入管斜向地安装于酸性气体入口处,酸性气体输入管的入口端高度大于出口端:喷淋管路包括输送碱性溶液的管路、安装于管路上且位于塔体外的喷淋泵和位于管路上的喷嘴,所述的喷嘴位于塔体的中心轴上且高度高于酸性气体入口。优选地,塔体内中下部设有斜向设置的导流隔板,斜向设置的导流隔板较低一端与塔体内壁之间设有回流口;导流隔板下方设有沉淀区和回流均匀区;沉淀区和回流均匀区之间由第一下隔板隔离。优选地,所述的回流均匀区由第二下隔板分隔为第一回流区和第二回流区。优选地,所述的沉淀区设有沉淀区分隔板,所述的沉淀区分隔板上边缘固定在导流隔板下表面,沉淀区分隔板的下边缘与沉淀区的沉淀区底面之间设有供水流通过的间隙。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回流区设有第一回流区隔板,第一回流区隔板上边缘固定在倒流隔板下表面,第一回流区隔板的下边缘与第一回流区底面之间设有供水流通过的间隙。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回流区连接有向第二回流区中注入碱性药水的加药注入管、向第二回流区中注入自来水稀释碱性药水形成碱性溶液的自来水注入管;所述的喷淋管路连接于第二回流区由第二回流区抽取碱性溶液用于喷淋。优选地,所述的塔体内设有PH值检测装置,所述的加药注入管上设有根据PH值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调节碱性药水注入量的加药泵。优选地,所述的塔体上部设有一锥形壳体多层错位设置的折弯角钢。优选地,塔体内位于多层错位设置的折弯角钢上方还设有二次喷淋管。本技术的中和塔通过向下倾斜式的入口在进入塔内可以使酸气在塔内顺着进入方向下行,碰到塔体筒壁时再往上逸,酸气上逸的速度降降低,使酸气停留在塔内反应的时间加长;另外,喷淋头位于塔中心正上方位置高于倾斜的酸洗入口,喷淋过程中向上外逸的酸气与喷淋头往下喷的碱性水雾发生碰撞,第二次降低了酸洗上逸的速度;同时碰撞的时候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其反应产生的水和中性化合物顺着喷淋水雾落入塔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塔体内部中下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塔体内部上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中和塔包括一塔体1,塔体1上设有供酸性气体进入塔体内的酸性气体入口2和供中和后的气体排出的气体出口3,塔体1内部设有由塔体外部引入塔体内部的喷淋管路4,酸性气体入口2处连接有酸性气体输入管5,酸性气体入口2出口位于塔体1侧壁的中下部,酸性气体输入管5斜向地安装于酸性气体入口2处,酸性气体输入管5的入口端高度大于出口端:喷淋管路4包括输送碱性溶液的管路41、安装于管路41上且位于塔体外的喷淋泵42和位于管路上的喷嘴43,所述的喷嘴43位于塔体1的中心轴上且高度高于酸性气体入口2。工作时,向下倾斜式的酸性气体输入管5是酸性气体在进入塔内可以让酸性气体在塔内的速度不会立马上逸出并会顺着入口下行,碰到塔体筒壁时再往上逸,延长了酸性气体的运行路径,且把酸气上逸的速度降低,使酸性气体停留在塔内反应的时间加长;另外,喷淋头位于塔中心正上方位置高于倾斜的酸洗入口,喷淋过程中向上外逸的酸气与喷淋头往下喷的碱性水雾发生碰撞,二次降低了酸洗上逸的速度;同时碰撞的时候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其反应产生的水和中性化合物顺着喷淋水雾落入塔内,增大了喷淋水雾的覆盖密集度,加强了中和效果。为了有效地归集喷淋后落下的水雾液体以及中和作用所产生的水、化合物以及杂质,本实施例中,塔体1内中下部设有斜向设置的导流隔板6,斜向设置的导流隔板6较低一端与塔体内壁之间设有回流口7;导流隔板6下方设有沉淀区8和回流均匀区9;沉淀区8和回流均匀区9之间由第一下隔板10隔离。设置导流隔板6以后,下落的夹杂有杂质的混合液经过导流隔板6的导向由回流口7流入到沉淀区8中,经过沉淀区8的沉淀,杂质沉淀到沉淀区底部,混合液经第一下隔板10溢流到回流均匀区9中。为了使上步骤到达回流均匀区9中的混合液更加的均匀,且不借助搅拌装置作用实现均匀,为了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回流均匀区9由第二下隔板11分隔为第一回流区91和第二回流区92。经过第二下隔板11的分隔,使第二回流区9中形成迂回的溢流水路,达到进一步均匀混合液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加混合液的混合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淀区8设有沉淀区分隔板12,所述的沉淀区分隔板12上边缘固定在导流隔板6下表面,沉淀区分隔板12的下边缘与沉淀区8的沉淀区底面之间设有供水流通过的间隙13。为了进一步增加混合液的混合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回流区91设有第一回流区隔板14,第一回流区隔板14上边缘固定在倒流隔板6下表面,第一回流区隔板14的下边缘与第一回流区底面之间设有供水流通过的间隙。经过以上的混合液处理以后,混合液中包含有剩余的喷淋中和过后的碱性溶液以及中和作用所产生的水。此剩余的混合液可以作为循环喷淋的原料,以此来减少碱性溶液和水的用量。为了实现上述的循环喷淋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回流区92连接有向第二回流区92中注入碱性药水的加药注入管15、向第二回流区92中注入自来水稀释碱性药水形成碱性溶液的自来水注入管16;所述的喷淋管路4连接于第二回流区92由第二回流区抽取碱性溶液用于喷淋。在碱性药水的使用上,如果持续的采用同等PH值的喷雾进行喷淋,往往会造成与所需处理的酸性气体的PH值不匹配的问题,碱性过低容易造成中和不充分,碱性过高容易造成残余的混合液的PH值持续升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塔体1内设有PH值检测装置17,所述的加药注入管15上设有根据PH值检测装置17的检测结果调节碱性药水注入量的加药泵18。PH值检测装置上设有工作状态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在最低值时PH值检测装置会给予加药泵电信号,让其泵碱性液体泵到塔内以提高塔内的PH值,当PH达到设定的最高值时,PH值检测装置给加药泵信号告诉它停止泵液,同时中和塔在中和酸洗气体时,塔内液体的PH值会逐渐回落至设定的最低值,达到最低值时加药泵开启,又继续泵碱性液体,塔内PH值的最高和最低始终在这种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和塔,包括一塔体,塔体上设有供酸性气体进入塔体内的酸性气体入口和供中和后的气体排出的气体出口,塔体内部设有由塔体外部引入塔体内部的喷淋管路,酸性气体入口处连接有酸性气体输入管,其特征在于:酸性气体入口出口位于塔体侧壁的中下部,酸性气体输入管斜向地安装于酸性气体入口处,酸性气体输入管的入口端高度大于出口端:喷淋管路包括输送碱性溶液的管路、安装于管路上且位于塔体外的喷淋泵和位于管路上的喷嘴,所述的喷嘴位于塔体的中心轴上且高度高于酸性气体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和塔,包括一塔体,塔体上设有供酸性气体进入塔体内的酸性气体入口和供中和后的气体排出的气体出口,塔体内部设有由塔体外部引入塔体内部的喷淋管路,酸性气体入口处连接有酸性气体输入管,其特征在于:酸性气体入口出口位于塔体侧壁的中下部,酸性气体输入管斜向地安装于酸性气体入口处,酸性气体输入管的入口端高度大于出口端:喷淋管路包括输送碱性溶液的管路、安装于管路上且位于塔体外的喷淋泵和位于管路上的喷嘴,所述的喷嘴位于塔体的中心轴上且高度高于酸性气体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和塔,其特征在于:塔体内中下部设有斜向设置的导流隔板,斜向设置的导流隔板较低一端与塔体内壁之间设有回流口;导流隔板下方设有沉淀区和回流均匀区;沉淀区和回流均匀区之间由第一下隔板隔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和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均匀区由第二下隔板分隔为第一回流区和第二回流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和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区设有沉淀区分隔板,所述的沉淀区分隔板上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映裕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瑞丰恒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