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及送回风通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3203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连通的第一支风道、与第一支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腔,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或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设置有环绕送风通道的第一密封部,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或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环绕送风通道的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均由可逆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密封部具有凸部,第二密封部具有凹槽,第一密封部的凸部抵住第二密封部的凹槽从而密封第一支风道、第一出风腔的接头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和送回风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较好的送风通道密封效果,将出风口位置设置在侧顶板,避免出风直接垂向人体头颈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及送回风通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及送回风通道,属于城轨空调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地铁车辆送风通道中,通常需要风道与风腔之间的连接,为了保证风道与风腔之间的密封性,需在二者之间设置密封结构,现有地铁车辆风道的密封结构一般采用密封条或密封圈进行密封。这种密封方式常常无法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尤其当风道与风腔出现偏离时,极易产生漏风,影响出风效果,进而影响了乘客体验,尤其在人员密度较大的乘坐高峰期时,影响更大。另外,地铁车辆的客室出风一直采用中顶板集中式出风口或中顶出风格栅出风,由于出风口位于乘客头部上方,且出风位置集中,造成客室出风口下方区域乘客直接受风,给乘客带来强烈的不适感,同时,在远离出风口附近区域乘客体感偏热,将形成客室内温度不均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地铁车辆的送风通道密封效果不好影响送风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及地铁车辆送回风通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所述送风通道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连通的第一支风道、与第一支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腔,所述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或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设置有环绕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或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环绕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均由可逆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密封部具有凸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具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凸部抵住第二密封部的凹槽从而密封第一支风道、第一出风腔的接头处。本专利技术中,新风依次通过新风供应系统、第一支风道、第一出风腔将新风送至第一出风口。由于出风口设置在客室侧顶板上,且支风道固定在车体顶部,为了安装方便,将第一出风腔设置在客室侧顶板上。因此,第一出风腔的入口需与第一支风道的出口相互配合且二者的接口处需具有较好的密封性。通过设置具有凸部的第一密封部、具有凹槽的第二密封部,使得第一支风道与第一出风腔的密封更加方便,即使第一支风道与第一出风腔未对准有少许偏移,通过凸部与凹槽的配合也可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同时,由于第一出风口倾斜设置,避免直接吹向人体头颈部,增加了乘客的舒适度。通过在远离客室的客室侧顶板一侧安装出风腔,便于送风通道的加工。。通过设置接头密封结构,解决了原有接头处的气体泄漏对出风效果产生影响的问题,通过特殊的密封接头实现了接头处的气密性。由于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均由可逆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增大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或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或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且分别开设有第一T型槽、第二T型槽,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一T型槽中且从第一T型槽中向外伸出,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凸部位于第一密封部伸出第一T型槽的部分,所述第二密封部设置在第二T型槽中,从第一T型槽向外伸出的第一密封部的部分的长度不小于第二密封部的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T型槽的远离槽口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一T型槽的槽口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二T型槽的远离槽口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二T型槽的槽口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一密封部卡设在第一T型槽的转折处,所述第二密封部卡设在第二T型槽的转折处;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凸部为弧形凸部,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凹槽为弧形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具有多个与第二密封部的凹槽抵接的凸部或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分别具有多个分别抵接的凸部、凹槽。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密封部的凸部与第二密封部的凹槽抵接,使得二者的接触面积较大,实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由于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均由可逆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很容易从装置中脱开且不易固定。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T型槽、第二T型槽,使得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可以方便地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中而不会脱离。通过设置第一密封部的凸部为弧形凸部、第二密封部的凹槽为弧形凹槽,使得凸部与凹槽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密封部具有多个与第二密封部的凹槽抵接的凸部或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分别具有多个分别抵接的凸部、凹槽,使得可以实现多重密封结构,从而实现更优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凸部与第二密封部的凹槽相互抵接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凸部两侧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凹槽两侧的第二密封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相互抵接。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在第一密封部的凸部与第二密封部的凹槽相互抵接时,第一密封部的凸部两侧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凹槽两侧的第二密封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也可进行相互抵接,从而实现了多重的密封效果,提高了密封性能。进一步地,送风通道还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连通且与第一支风道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二支风道、与第二支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腔,所述第二支风道的出口处安装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二出风腔的入口处安装有与第一法兰盘相对的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之间设置有围绕送风通道的接头密封垫,所述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通过紧固结构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上均设置有腰型孔,所述紧固结构穿过所述腰型孔。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相互连接时可能位置产生偏移,通过设置具有一定调节范围的腰型孔,使得在位置偏移时,也可令紧固结构穿过所述腰型孔,实现两个法兰盘之间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地铁车辆具有倾斜设置的客室侧顶板,所述客室侧顶板的两端分别与客室侧墙、客室顶板连接,所述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包括上述送风通道密封装置,所述第一支风道设置在客室顶板与车体顶部之间,所述第一出风腔设置在客室侧顶板上,所述第一出风腔与客室侧顶板接触的部分形成向客室送风的第一出风口。进一步地,送风通道还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连通且与第一支风道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二支风道、与第二支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腔,所述第二支风道的出口处安装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二出风腔的入口处安装有与第一法兰盘相对的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之间设置有围绕送风通道的接头密封垫,所述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通过紧固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风道设置在客室顶板与车体顶部之间,所述第二出风腔设置在客室侧顶板上,所述第二出风腔与客室侧顶板接触的部分形成向客室送风的第二出风口,车门所在区域的上方、同一车厢两个车门之间高于车窗的区域均设置有第一支风道、第一出风腔;或车门所在区域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支风道、第一出风腔,同一车厢两个车门之间高于车窗的区域设置有第二支风道、第二出风腔;或车门所在区域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支风道、第二出风腔,同一车厢两个车门之间高于车窗的区域设置有第一支风道、第一出风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风道、第一出风腔设置在车门所在区域的上方;所述客室侧顶板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客室侧顶板为闭合状态时,客室侧顶板的一端通过紧固结构与车门上方的客室侧墙固定连接,且第一密封部抵接在第二密封部上,客室侧顶板为打开状态时,所述客室侧顶板的一端与车门上方的客室侧墙不接触且具有可供人员操作的间隙,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不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一支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9)连通的第一支风道(2)、与第一支风道(2)连通的第一出风腔(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风道(2)的出风口处或第一出风腔(23)的入风口处设置有环绕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一密封部(21),所述第一出风腔(23)的入风口处或第一支风道(2)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环绕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二密封部(22),所述第一密封部(21)、第二密封部(22)均由可逆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密封部(21)具有凸部,所述第二密封部(22)具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部(21)的凸部抵住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从而密封第一支风道(2)、第一出风腔(23)的接头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9)连通的第一支风道(2)、与第一支风道(2)连通的第一出风腔(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风道(2)的出风口处或第一出风腔(23)的入风口处设置有环绕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一密封部(21),所述第一出风腔(23)的入风口处或第一支风道(2)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环绕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二密封部(22),所述第一密封部(21)、第二密封部(22)均由可逆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密封部(21)具有凸部,所述第二密封部(22)具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部(21)的凸部抵住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从而密封第一支风道(2)、第一出风腔(23)的接头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风道(2)的出风口处或第一出风腔(23)的入风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5),所述第一出风腔(23)的入风口处或第一支风道(2)的出风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6),所述第一连接部(25)、第二连接部(26)相对设置且分别开设有第一T型槽、第二T型槽,所述第一密封部(21)设置在第一T型槽中且从第一T型槽中向外伸出,所述第一密封部(21)的凸部位于第一密封部(21)伸出第一T型槽的部分,所述第二密封部(22)设置在第二T型槽中,从第一T型槽向外伸出的第一密封部(21)的部分的长度不小于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T型槽的远离槽口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一T型槽的槽口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二T型槽的远离槽口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二T型槽的槽口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一密封部(21)卡设在第一T型槽的转折处,所述第二密封部(22)卡设在第二T型槽的转折处;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21)的凸部为弧形凸部,所述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为弧形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21)具有多个与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抵接的凸部或所述第一密封部(21)、第二密封部(22)分别具有多个分别抵接的凸部、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21)的凸部与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相互抵接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21)的凸部两侧的第一连接部(25)与所述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两侧的第二密封部(22)和/或第二连接部(26)相互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送风通道还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连通且与第一支风道(2)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二支风道(7)、与第二支风道(7)连通的第二出风腔(18),所述第二支风道(7)的出口处安装有第一法兰盘(31),所述第二出风腔(18)的入口处安装有与第一法兰盘(31)相对的第二法兰盘(32),所述第一法兰盘(31)、第二法兰盘(32)之间设置有围绕送风通道的接头密封垫(19),所述第一法兰盘(31)、第二法兰盘(32)通过紧固结构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上均设置有腰型孔,所述紧固结构穿过所述腰型孔。5.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地铁车辆具有倾斜设置的客室侧顶板(6),所述客室侧顶板(6)的两端分别与客室侧墙(15)、客室顶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通道密封装置,所述第一支风道(2)设置在客室顶板与车体顶部之间,所述第一出风腔(23)设置在客室侧顶板(6)上,所述第一出风腔(23)与客室侧顶板(6)接触的部分形成向客室送风的第一出风口(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其特征在于:送风通道还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连通且与第一支风道(2)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二支风道(7)、与第二支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丁前庄李科周利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