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其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893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及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包括机壳与安装于所述机壳的转轴和转子,所述转子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转子设置有冷却通孔,所述冷却通孔沿所述转子的轴向贯穿所述转子;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配设有冷却液供口,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冷却通孔连通,所述导流槽为螺旋状结构。在旋转的转子和螺旋状的导流槽的共同作用下,自冷却液供口流出的冷却液更容易被导入至冷却通孔内,因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机中转子的冷却效率更好。

Compressor and its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及其电机
本技术涉及日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其电机。
技术介绍
许多日用电器内通常使用电机作为驱动部件,但是,在电机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发热问题,而发热问题会给电机的正常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而,在电机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电机实施冷却工作。通常地,电机的冷却方式通常有风冷和液冷两种,相较于风冷而言,液冷的冷却效果相对更好。目前,通常在转子上则设置冷却通孔,以通过冷却通孔对转子进行冷却。但是,电机的工作过程转轴的旋转速度相对较快,这造成冷却通孔容易被因转轴高速旋转而产生的气膜所封闭,造成冷却介质无法正常流入冷却通孔内,极大地降低电机的冷却效果,使得转子因温度升高而发生膨胀,极易出现扫膛现象,对电机的安全性产生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电机工作过程中,转子会因旋转产生气膜封闭冷却通道,造成冷却液无法进入冷却通道内对转子进行冷却,进而造成转子的温度较高,进而发生膨胀而出现扫膛现象。(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其包括:机壳与安装于所述机壳的转轴和转子,所述转子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转子设置有冷却通孔,所述冷却通孔沿所述转子的轴向贯穿所述转子;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配设有冷却液供口,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冷却通孔连通,所述导流槽为螺旋状结构。可选地,所述冷却通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冷却通孔沿所述转子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冷却通孔通过引流槽与所述导流槽连通。可选地,所述引流槽与所述导流槽通过弧形的导流结构连通。可选地,所述冷却通孔靠近所述导流槽的一侧开口设置成扩口状结构。可选地,沿所述轴向,所述导流槽的槽底与所述冷却通孔的孔壁平齐。可选地,所述导流槽的导程角为1°-20°。可选地,所述冷却液供口设置于电机的定子上,所述定子上还设置有冷却流道和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冷却液供口和冷却液进口均连通,且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供口分别位于所述定子沿所述轴向的相对两侧。可选地,所述冷却流道为螺旋状结构。可选地,所述冷却液供口位于所述转轴的正上方。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提供的电机。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电机中,转子上设置有冷却通孔,为了使冷却液更容易流入至冷却通孔内,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与冷却通孔连通,且导流槽为螺旋状结构,以使从冷却液供口流出的冷却液,在转子和转轴的旋转作用下,在惯性作用下沿螺旋状的导流槽流入至冷却通孔内,以对转子进行冷却工作,防止转子因温度升高膨胀而发生扫膛现象,提升电机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中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壳;2-转轴;21-导流槽;22-引流槽;3-转子;31-冷却通孔;4-定子;41-冷却液供口;42-冷却流道;43-冷却液进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其转子3的冷却效率较高,该电机包括机壳1、转子3和转轴2,转子3安装于转轴2上,并在转轴2的带动下旋转,机壳1罩设于转子3和转轴2外。为了提升转子3的散热效率,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机的转子3上设置有冷却通孔31,以通过冷却通孔31向转子3内通入冷却液,从而借助冷却液实现对转子3冷却的目的。我们知道,在电机的工作过程中,转子3持续高速进行旋转运动,因而,为了保证对转子3所进行的冷却工作能在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使冷却通孔31沿转子3的轴向贯穿转子3,从而在对转子3进行冷却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冷却液从冷却通孔31的一端通入转子3内,并是冷却液沿冷却通孔31流动,随冷却液在冷却通孔31内流动的过程中,冷却液能吸收转子3上的一部分热量,再从冷却通孔31的另一端流出,由上可知,通过持续向冷却通孔31内通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转子3的冷却效果,进而提升对整个电机的冷却效率。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冷却液能顺利地流入冷却通孔31内,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机中转轴2上还设置有与冷却通孔31连通的导流槽21,相应地,电机内还设置有与导流槽21配合的冷却液供口41,且为了保证导流槽21具备满足需求的导流效果,可以使导流槽21设置成螺旋状结构,从而使冷却液能在自身惯性以及导流槽21的导流作用的共同作用下,流入冷却通孔31内。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机的具体工作情况如下:冷却液从冷却液供口41内流出,且流至转轴2上的导流槽21内,在电机的工作过程中,转子3和转转旋转,但由于冷却液供口41的位置相对机壳1固定,从而在转子3和转轴2的旋转作用下,冷却液能在惯性作用下,借助螺旋状的导流槽21的导流效果,顺利地被导入至冷却通孔31内,进而在冷却通孔31内流动,吸收转子3的热量,并从冷却通孔31的另一端流出,完成对转子3的冷却工作;随着冷却液在导流槽21的作用下被源源不断地引入至冷却通孔31内,电机的转子3得以冷却,从而防止其因温度过高膨胀而出现扫膛现象。同时,在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电机的工作过程职工,由于从冷却液供口41流出的冷却液基本均能在导流槽21的作用下被导入至冷却通孔31内,进而,还可以防止出现因冷却液不能正常从冷却通孔31流出,而积聚在电机内的问题。并且,电机中靠下的位置处通常设置有线包,线包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在电机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冷却液不能正常流入至冷却通孔31内,而积聚在线包位置处,造成温度传感器向电机的冷却系统所反馈的电机的测量温度较真实温度较低,进而,电机的冷却系统可能会根据前述温度传感器所反馈的测量温度,作出减少电机内冷却液的供给量的指令,进而造成电机的温度进一步升高,不利于电机的正常工作,且使得电机更容易损毁。具体地,在设计电机的过程中,转子3和转轴2的尺寸均与机壳1的尺寸相适,转子3上冷却通孔31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转子3的实际尺寸对应设计,以防止因转子3上设置有冷却通孔31,而对转子3的整体结构强度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冷却通孔31可以通过钻加工等方式在成型的转子3上形成;或者,冷却通孔31可以随转子3的制作过程一体成型;导流槽21可以通过洗削加工等方式形成于转轴2上,且使所形成的导流槽21为螺旋状结构;同时,可以使所形成的导流槽21的内壁面尽可能得光滑,以进一步提升导流槽21的导流效果;导流槽21的流量可以稍大于冷却通孔31的流量,从而保证冷却液可以尽可能多得被导入至冷却通孔31内,以进一步提升对转子3的冷却效果。另外,螺旋状的导流槽21的旋向可以根据导流槽21的设置位置决定。例如,观察者沿转轴2的轴向观察转轴2,转轴2的旋向为顺时针,且导流槽21位于转子3靠近观察者一侧时,在制作导流槽21的过程中,可以使导流槽21的旋向为逆时针;相应地,观察者以转轴2的轴向观察转轴2,转轴2的旋向为顺时针,如果导流槽21位于转子3远离观察者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包括机壳(1)与安装于所述机壳(1)的转轴(2)和转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3)套设于所述转轴(2)上,且所述转子(3)设置有冷却通孔(31),所述冷却通孔(31)沿所述转子(3)的轴向贯穿所述转子(3);所述转轴(2)上设置有导流槽(21),所述导流槽(21)配设有冷却液供口(41),所述导流槽(21)与所述冷却通孔(31)连通,所述导流槽(21)为螺旋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包括机壳(1)与安装于所述机壳(1)的转轴(2)和转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3)套设于所述转轴(2)上,且所述转子(3)设置有冷却通孔(31),所述冷却通孔(31)沿所述转子(3)的轴向贯穿所述转子(3);所述转轴(2)上设置有导流槽(21),所述导流槽(21)配设有冷却液供口(41),所述导流槽(21)与所述冷却通孔(31)连通,所述导流槽(21)为螺旋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孔(3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冷却通孔(31)沿所述转子(3)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冷却通孔(31)通过引流槽(22)与所述导流槽(2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22)与所述导流槽(21)通过弧形的导流结构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孔(31)靠近所述导流槽(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波闫瑾贾金信李广海魏琼梁建东熊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