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骨架、变压器及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770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骨架、变压器及电源。变压器骨架,包括绕线柱、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绕线柱上被配置为绕设有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第一侧板连接在绕线柱轴向的一端。第二侧板连接在绕线柱轴向的另一端。第二侧板上设置有挂线部。挂线部在绕线柱的轴向上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靠近绕线柱。第二端部远离绕线柱。第一端部形成有向第二端部倾斜的斜面。斜面与垂直于绕线柱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斜面被配置为将一次侧绕组的绕线端沿着斜面绕设在挂线部上。斜面可以防止一次侧绕组的出线端与二次侧绕组之间的非接触式交叉夹角小于45度,从而满足安规要求,提升变压器的安全性能。

Transformer skeleton, transformer and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压器骨架、变压器及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压器骨架、变压器及电源。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高频开关电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变压器骨架是变压器的主体结构组成部分,可以为变压器中的绕组提供缠绕的空间。变压器骨架在结构设计上并未完全规避安规问题,都是在后期变压器的绕线过程中进行物理隔离,来增加安全距离、满足抗电强度要求;变压器在绕线完成后,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之间可能出现非接触式交叉的夹角过大,不满足安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变压器的变压器骨架,所述变压器骨架的第一侧绕组和第二侧绕组之间的夹角满足安规要求,提升了变压器的安全性能。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变压器骨架,包括绕线柱、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绕线柱上被配置为绕设有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在所述绕线柱轴向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在所述绕线柱轴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挂线部。所述挂线部在所述绕线柱的轴向上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绕线柱。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绕线柱。所述第一端部形成有向所述第二端部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与垂直于所述绕线柱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0≤α≤45°。所述斜面被配置为将所述一次侧绕组的绕线端沿着所述斜面绕设在所述挂线部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变压器骨架,斜面可以防止一次侧绕组的出线端与二次侧绕组之间的非接触式交叉夹角α满足:0°<α<45°,从而满足安规要求,提升变压器的安全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α满足:30°≤α<4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挂线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面和与所述底面相背的顶面。以及连接所述底面及所述顶面的侧面,所述斜面形成于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面的连接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X,X满足0.2≤X≤0.8mm。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个防脱槽,所述多个防脱槽沿所述绕线柱的径向排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绕线柱本体和至少一个挡板。所述一次侧绕组绕设在所述绕线柱本体上。所述挡板设在所述绕线柱本体的端部,所述挡板环绕所述绕线柱本体设置且与所述一次侧绕组沿所述绕线柱的轴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绕线柱的横截面上,所述挡板的外边缘的投影位于所述一次侧绕组的外轮廓的投影的外侧、或与所述一次侧绕组的外轮廓的投影对齐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为一个,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绕线柱本体的邻近所述第一侧板的轴向一端,所述挡板的边缘形成有沿所述绕线柱的轴向贯穿所述挡板的多个走线槽,多个所述走线槽与多个所述第一过线槽对应连通设置。或者,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绕线柱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轴向另一端,所述挡板的边缘形成有沿所述绕线柱的轴向贯穿所述挡板的多个走线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为两个,两个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绕线柱本体的邻近所述第一侧板的轴向一端,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绕线柱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轴向另一端,所述一次侧绕组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所述挡板的边缘形成有沿所述绕线柱的轴向贯穿所述挡板的多个走线槽,所述走线槽包括多个第一走线槽和多个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一挡板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走线槽,且多个所述第一走线槽与多个所述第一过线槽对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挡板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走线槽。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变压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所述的变压器骨和绕组。所述绕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饶设在所述绕线柱的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根据本技术的变压器,采用上述变压器骨架,通过变压器骨架的斜面可以防止一次侧绕组的出线端与二次侧绕组之间的非接触式交叉夹角小于45度,从而满足安规要求,提升变压器的安全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一次侧绕组包括屏蔽线圈,所述屏蔽线圈均具有绕线端,所述屏蔽线圈的绕线端沿所述斜面绕设在所述挂线部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一次侧绕组的线材包括导电芯和包覆所述导电芯的至少四层绝缘层。最外层所述绝缘层的截面外轮廓呈方形。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源,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变压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源,通过采用上述的变压器,简化了电源的加工工艺,提升了电源的加工效率,便于实现电源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同时有效提升了电源的良品率。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材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材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材的再一截面示意图;图5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所示的变压器骨架与一次侧绕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示出了绝缘件;图7是图6中所示的变压器骨架与一次侧绕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未示出绝缘件;图8是图1中所示的变压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B部的放大图;图10是图6中所示的变压器骨架的剖视图;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变压器骨架与绕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虚线表示绕组;图1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变压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变压器骨架的剖视图;图14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变压器骨架的剖视图;图16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变压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中C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变压器100、绕组1、绝缘件10、一次侧绕组11、二次侧绕组12、子次级线圈121、线材13、导电芯131、绝缘层132、最外层绝缘层1321、最内层绝缘层1332变压器骨架2、绕线柱21、绕线柱的中心轴线210、绕线柱本体211、第一挡板212、第一走线槽212a、第一本体部2121、第一延长部2122、第二挡板213、第一侧板22、针脚220、第一过线槽221、第二过线槽222、第一壁面223、第二侧板23、挂线部231、防脱槽231a、防脱结构231b过线槽30、挡板40、第一端部41、第二端部42、斜面43、底面44、顶面45、侧面4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5至图1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变压器100,变压器100可以为立式变压器100(例如,如图1、图5至图15所示)或卧式变压器100(例如,如图16所示)等,而不限于此。请参阅图1、图14和图1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变压器骨架2,包括绕线柱21、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绕线柱21上被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柱,所述绕线柱上被配置为绕设有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连接在所述绕线柱轴向一端的第一侧板;和连接在所述绕线柱轴向另一端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挂线部,所述挂线部在所述绕线柱的轴向上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绕线柱,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绕线柱,所述第一端部形成有向所述第二端部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与垂直于所述绕线柱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0°<α<45°,所述斜面被配置为将所述一次侧绕组的绕线端沿着所述斜面绕设在所述挂线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柱,所述绕线柱上被配置为绕设有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连接在所述绕线柱轴向一端的第一侧板;和连接在所述绕线柱轴向另一端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挂线部,所述挂线部在所述绕线柱的轴向上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绕线柱,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绕线柱,所述第一端部形成有向所述第二端部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与垂直于所述绕线柱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0°<α<45°,所述斜面被配置为将所述一次侧绕组的绕线端沿着所述斜面绕设在所述挂线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α满足:30°≤α<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线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面;与所述底面相背的顶面;以及连接所述底面及所述顶面的侧面,所述斜面形成于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面的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X,X满足0.2≤X≤0.8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个防脱槽,所述多个防脱槽沿所述绕线柱的径向排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柱包括:绕线柱本体,所述一次侧绕组绕设在所述绕线柱本体上;至少一个挡板,所述挡板设在所述绕线柱本体的端部,所述挡板环绕所述绕线柱本体设置且与所述一次侧绕组沿所述绕线柱的轴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绕线柱的横截面上,所述挡板的外边缘的投影位于所述一次侧绕组的外轮廓的投影的外侧、或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水云周海峰徐佳高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