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火炬专利>正文

一种供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45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供暖机,包括固定机架、所述固定机架的顶端的顶盖、所述固定机架两侧的侧壳以及所述固定机架两端的后壳所形成的外壳体,在其中一个所述后壳上开设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能环保,耗电量低。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轻便,便于布置,适合家用。水电分离,使用安全。

A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暖机
本技术涉及供暖设备
,具体为一种供暖机。
技术介绍
暖风机是由通风机、电动机及空气加热器组合而成的联合机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车间,当空气中不含灰尘和易燃或易爆性的气体时,可作为循环空气供暖用。暖风机可独立作为供暖用,一般用以补充散热器的不足部分或者利用散热器作为值班供暖,其余热负荷由暖风机承担,现有技术中的暖风机一般都是电加热式暖风机,其不仅耗费能源过大,且热效率低下,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供暖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暖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暖机,包括固定机架、所述固定机架的顶端的顶盖、所述固定机架两侧的侧壳以及所述固定机架两端的后壳所形成的外壳体,在其中一个所述后壳上开设有出风口;外壳体的内部设有发热体,在所述发热体的上方设有加水箱,所述加水箱的顶端设有第一水箱盖,所述第一水箱盖上设有第二水箱盖,所述发热体的下方设有水泵,所述发热体底端设有出水口且该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相连通,所述水泵的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且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还设有盘管组,所述第一出水管端部连接有第二出水管,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盘管组顶端的风机盘管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盘管组顶端设有风机盘管出水口,在所述风机盘管出水口处连接有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端部连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其中一个接口连接有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的端部与所述加水箱连通,所述三通的另一接口连接有第三回水管,所述第三回水管的端部连接有第四回水管,所述第四回水管与所述发热体连通。优选的,所述盘管组的一侧设有多个风机。优选的,所述发热体的外部套设有屏蔽罩。优选的,第二水箱盖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一水箱盖铰接。优选的,水泵上设有排污管。优选的,固定机架的底端四角处均设有脚轮。优选的,后壳的顶端还设有补水口,且所述补水口位于所述加水箱的正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节能环保,耗电量低。2.热效率高,热损失小。3.结构轻便,便于布置,适合家用。4.水电分离,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仰视图。图中:1、顶盖;2、第一回水管;3、三通;4、第二回水管;5、第三回水管;6、第四回水管;7、第一出水管;8、第一水箱盖;9、第二水箱盖;10、加水箱;11、发热体;12、屏蔽罩;13、第二出水管;14、水泵;15、排污管;16、盘管组;17、固定机架;18、风机盘管进水口;19、风机;20、风机盘管出水口;21、后壳;22、侧壳;23、出风口;24、补水口;25、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供暖机,包括固定机架17、固定机架17的顶端的顶盖1、固定机架17两侧的侧壳22以及固定机架17两端的后壳21所形成的外壳体,在其中一个后壳21上开设有出风口23;外壳体的内部设有发热体11,在发热体11的上方设有加水箱10,加水箱10的顶端设有第一水箱盖8,第一水箱盖8上设有第二水箱盖9,发热体11的下方设有水泵14,发热体11底端设有出水口且该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14相连通,水泵14的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7且与第一出水管7相连通。外壳体的内部还设有盘管组16,第一出水管7端部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3,且第二出水管13与盘管组16顶端的风机盘管进水口18相连通,盘管组16顶端设有风机盘管出水口20,在风机盘管出水口20处连接有第一回水管2,第一回水管2端部连接有三通3,三通3的其中一个接口连接有第二回水管4,第二回水管4的端部与加水箱10连通,三通3的另一接口连接有第三回水管5,第三回水管5的端部连接有第四回水管6,第四回水管6与发热体11连通;加水箱10内的水流进发热体11中,在发热体11通电后通过电磁加热来将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水通过水泵14进入到第一出水管7中,经过风机盘管进水口18进入到盘管组16中循环,后从风机盘管出水口20流出,流出的水通过第一回水管2后经三通3分为两路,分别从第二回水管4进入加水箱10中,另一组经过第三回水管5、第四回水管6进入发热体11,最终在发热体11中汇聚加热进行下一轮循环。具体的,盘管组16的一侧设有多个风机19,通过风机19吹出的风经过盘管组16,变成热风从出风口23送出进行供暖。除此之外,盘管组16呈蛇形盘旋分布,且在盘管组16的表面分布有翅片,盘管组16整体由铜材制成,通过盘管组16内的内热水循环会将热量传递到盘管附带的翅片上,翅片有效的增加了散热面积,使热量传递更快。本实施例中,发热体11的外部套设有屏蔽罩12,防止发热体11上的线圈内的磁场对外发生电磁辐射,干扰其他的电器设备。除此之外,第二水箱盖9的一端通过铰链与第一水箱盖8铰接,能够将第二水箱盖9从第一水箱盖8上掀开进行加水。其次,水泵14上设有排污管15,设备长时间不使用时,防止箱体内的水长时间放置会腐化滋生细菌,水会变质发臭,需要通过水泵14的排污管15将加水箱10内的水排出。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架17的底端四角处均设有脚轮25,方便对设备的移动,增强其实用性。具体的,后壳21的顶端还设有补水口24,且补水口24位于加水箱10的正上方,通过补水口24可定期对加水箱10内进行补水,平衡水在使用过程中的蒸发。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暖机,包括固定机架(17)、所述固定机架(17)的顶端的顶盖(1)、所述固定机架(17)两侧的侧壳(22)以及所述固定机架(17)两端的后壳(21)所形成的外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后壳(21)上开设有出风口(23);外壳体的内部设有发热体(11),在所述发热体(11)的上方设有加水箱(10),所述加水箱(10)的顶端设有第一水箱盖(8),所述第一水箱盖(8)上设有第二水箱盖(9),所述发热体(11)的下方设有水泵(14),所述发热体(11)底端设有出水口且该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14)相连通,所述水泵(14)的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7)且与所述第一出水管(7)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机,包括固定机架(17)、所述固定机架(17)的顶端的顶盖(1)、所述固定机架(17)两侧的侧壳(22)以及所述固定机架(17)两端的后壳(21)所形成的外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后壳(21)上开设有出风口(23);外壳体的内部设有发热体(11),在所述发热体(11)的上方设有加水箱(10),所述加水箱(10)的顶端设有第一水箱盖(8),所述第一水箱盖(8)上设有第二水箱盖(9),所述发热体(11)的下方设有水泵(14),所述发热体(11)底端设有出水口且该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14)相连通,所述水泵(14)的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7)且与所述第一出水管(7)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还设有盘管组(16),所述第一出水管(7)端部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3),且所述第二出水管(13)与所述盘管组(16)顶端的风机盘管进水口(18)相连通,所述盘管组(16)顶端设有风机盘管出水口(20),在所述风机盘管出水口(20)处连接有第一回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火炬国熠庞长兴
申请(专利权)人:张火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