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勇专利>正文

运行可控型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843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行可控型热风炉,由燃烧部和烟气热管部组成,所述的燃烧部,其构成包括水夹层套于炉箅上方围成的驻煤燃烧腔,和炉箅下方的燃烧落渣室,加料门和一次风口分别位于驻煤燃烧腔上部和炉箅上方,燃烧落渣室设有除渣门;烟气热管部的主体为机壳内设有若干烟气盘管,所述的炉箅是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通往机壳的换热风管。本技术方案运行状态稳定可控、运行状态转换快而环保、热效率高、司炉作业简单、使用安全,满足了大空间取暖使用需求。

Operation Controllable Hot Blast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行可控型热风炉
本技术涉及热释放燃烧炉,尤其涉及的是固体燃料、输送热风、为较大封闭空间换热的热风燃烧炉。
技术介绍
热风炉中的一类是用于换热取暖或保温,如企业操作车间、农业种植大棚的采暖使用。这类热风炉应当具有当车间空闲、大棚有充足日光照时保持基本不放热且安全运行的状态,当车间作业、大棚遇严寒或夜间低温时,能够迅速转换为热释放供热状态,保持空间温度稳定,并在转换中不冒烟。现有的各类热风炉虽形式多种多样,功能也各有千秋,但难以实现上述功能需求,而且还普遍存在司炉作业操劳、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夜晚司炉操作更是很多技术人员预解决的技术难题;还存在运行状态不稳定、散热不均匀、状态转换迟缓、冒烟、烟尘大等技术问题,近炉体温度高、与远炉体位温差很大,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状态稳定、运行状态转换快而环保、热效率高、司炉作业简单、满足大封闭空间换热需要的运行可控型热风炉。本技术提供的运行可控型热风炉技术方案,其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一种运行可控型热风炉,由燃烧部和烟气热管部组成,所述的燃烧部,其构成包括水夹层套于炉箅上方围成的驻煤燃烧腔,和炉箅下方的燃烧落渣室,加料门和一次风口分别位于驻煤燃烧腔上部和炉箅上方,燃烧落渣室设有除渣门;烟气热管部的主体为机壳内设有若干烟气盘管,所述的烟气盘管,其进端与燃烧落渣室相通、出端连通烟囱;所述的炉箅是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通往机壳的换热风管。本整体技术方案的优选手段之一,驻煤燃烧腔内的驻煤空间高度至少是实际燃烧层高度的三倍。本整体技术方案的优选手段之一,机壳两侧设有冷气开放口,冷气开放口处安装有散热器,所述的散热器与水夹层套水路相通连接。本专利申请提供的运行可控型热风炉技术方案,具有运行状态稳定可控、运行状态转换快而环保、热效率高、司炉作业简单、使用安全,克服了已有产品司炉操作频繁、繁琐的技术问题,运行稳定,能够持久的产生干净热风,满足大空间取暖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图2、图3分别为本技术两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结构图。图4为图2的A-A剖视结构图。图5为悬挡板的设置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的运行可控型热风炉,其结构组成包括燃烧部1和烟气热管部2。所述的燃烧部1,其构成包括水夹层套11于炉箅10上方包围构成的驻煤燃烧腔12,和炉箅10下方的燃烧落渣室13;加料门14和一次风口15分别位于驻煤燃烧腔12上部和炉箅10的上方;燃烧落渣室13设有除渣门16。所述的驻煤燃烧腔12,添加的燃料既可以是燃煤,还可以是秸秆颗粒燃料、木材等其它类固体燃料。驻煤燃烧腔12内的空间高度最好不小于炉箅10上部最大燃烧层高度的三倍,加料门14设置于驻煤燃烧腔12上部,由加料门14向炉体添加的燃料可一次最大量加满驻煤燃烧室12。水夹层套11上的一次风口15位于炉箅10之上,直接为驻煤燃烧腔12的燃烧层供风、供氧,促进炉箅10上的燃料层燃烧放热,而且通过调整一次风口15的开放程度和烟气引风强度来实施燃烧状态控制,当一次风口15完全开放时,形成最大燃烧运行,会产生最大燃烧层高度。水夹层套11的高、低位之间设有外连接管路及控制阀,图中并未示出。该外连接管路在水夹层套11的下部高温区与上部低温区之间构成流动循环的循环通路,该循环通路中还可串联散热器24,这些散热器24可按下面结构来设置。烟气热管部2的主体为机壳21内设置有若干烟气盘管22,使机壳21成为换热管束箱。所述的烟气盘管22,其进端与燃烧落渣室13相通、出端连通烟囱23。烟气盘管22于机壳21向烟囱23盘行设置,其盘行方式可以是如图2、3所示的向远离燃烧部1方向的盘行,可以是由低至高的盘行,或其它盘行结构。图2给出的单纯的弯管盘管结构,图3所示的另一实施结构是:机壳21内的上、下设置有与管束上、下相通的上集烟箱20、下集烟箱28,两集烟箱20、28中设置有将管束分组并使烟气于分组管束顺序中盘行至烟囱23的分隔板29、29′。由分隔板29分隔出的与烟囱23相通的上集烟箱28内,悬空遮挡于烟囱23管口下部设有悬挡板3,使与烟囱23管口直接相对的烟气盘管22管口的气流路径与远离烟囱23管口的烟气盘管22管口的气流路径长度基本一致,促使燃烧部1更均匀燃烧、提高放热效率。所述的炉箅10是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通往机壳21的换热风管。机壳21上设有冷气开放口24,冷气进入机壳21中烟气盘管22所在的管束空间内,与烟气盘管22换热后成为热风,由机壳21的集热送风管26上连接的管道向外远距离输送换热热风,为车间、种植大棚输送取暖或保温的热风。如图4所示,机壳21两侧的冷气开放口24处安装散热器25。如上所述,各散热器25串联所述的外连接管路上,与水夹层套11相连通,构成大的水流动循环通路。其串联方式采取由水夹层套11的下部高温区引出至一侧面的下部的散热器、上部散热器、另一侧面的下部散热器、下部散热器的水路连通结构,再连接回送至水夹层套11的上部低温区。在水夹层套11的一侧面还可再设置一组散热器25。冷风一路流经高温、甚至红热状态的炉箅10,被强制换热,另一路由散热器25预热,共同进入机壳21内由烟气盘管22形成的管束空间中,实施完全换热,再由集热送风管26连接的管道远距离向外输送热风,为车间、种植大棚输送稳定的取暖或保温热风。本技术方案还克服了远离炉体与炉体周围温差大、温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由于热量的散失,烟气盘管22的后段温度大大低于前段,所以为了使冷风全面均匀换热,如图4所示,烟气盘管22后段所在的半部冷气开放口24处固定设置冷风挡板27,促使冷风直接进入热储值更高的烟气盘管22前段,提高换热效率、提升输出热风温度。由一次风口15以及与烟气引风机相配合,控制本热风炉的燃烧强度。燃烧从炉箅10之上向上漫延,覆盖于燃烧层上方的燃料被高温预热、脱壳、气化,从而在燃烧层燃烧时,为补充燃烧层、实施完全燃烧放热创造条件,更上层的燃料则作为补给燃料。一次风由一次风口15经燃烧层,促使燃烧层和气化产物燃烧,该燃烧穿过炉箅10、于燃烧落渣室13自由彻底燃烧放热,高温烟气进入烟气盘管,同时大气冷风经炉箅10进入机壳2时,亦被强制换热。本热风炉的水夹层套11与一次风相互协调,能够有效的控制和维持燃烧状态,司炉操作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且运行状态转换迅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行可控型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该热风炉由燃烧部(1)和烟气热管部(2)组成,所述的燃烧部,其构成包括水夹层套(11)于炉箅(10)上方围成的驻煤燃烧腔(12),和炉箅(10)下方的燃烧落渣室(13),加料门(14)和一次风口(15)分别位于驻煤燃烧腔(12)上部和炉箅(10)上方,燃烧落渣室(13)设有除渣门(16);烟气热管部(2)的主体为机壳(21)内设有若干烟气盘管(22),所述的烟气盘管(22),其进端与燃烧落渣室(13)相通、出端连通烟囱(23);所述的炉箅(10)是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通往机壳(21)的换热风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行可控型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该热风炉由燃烧部(1)和烟气热管部(2)组成,所述的燃烧部,其构成包括水夹层套(11)于炉箅(10)上方围成的驻煤燃烧腔(12),和炉箅(10)下方的燃烧落渣室(13),加料门(14)和一次风口(15)分别位于驻煤燃烧腔(12)上部和炉箅(10)上方,燃烧落渣室(13)设有除渣门(16);烟气热管部(2)的主体为机壳(21)内设有若干烟气盘管(22),所述的烟气盘管(22),其进端与燃烧落渣室(13)相通、出端连通烟囱(23);所述的炉箅(10)是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通往机壳(21)的换热风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可控型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烟囱(23)管口下部设有悬空遮烟囱(23)管口的悬挡板(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可控型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烟气盘管(22)后段所在的半部冷气开放口(24)处固定设置冷风挡板(27)。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运行可控型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机壳(21)内的上、下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勇
申请(专利权)人:于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