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41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基座,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火盖,所述火盖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混气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混气室内具有相对隔离的缓冲室,该缓冲室至少在其中一个壁上开有与所述的混气室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并且所述的火盖周壁在对应该缓冲室的位置开设有与该缓冲室相流体连通的第一出火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缓冲室的设计一方面能防止第一出火孔的出气速度过快,造成离焰;同时还能将第一出火孔对应的外环壁厚度做薄,使得第一出火孔的深度也可以相应地减小,从而使得第一出火孔不易被溢液堵塞,提高了点火成功率。

A Burner for Coo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具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常见的家用燃烧器,一般具有外火盖和内火盖,连同点火针、热电偶(或同等功能的离子感应针)等元件实现产生火焰、维持火焰等功能。现有的燃烧器外火盖结构一般包括具有多个主火通道的外火盖本体,外火盖本体下端面具有混气室,该混气室与主火通道连通,主火通道在外火盖本体外端面形成主火孔。这类的专利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520014838.2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用锥形火火盖》(授权公告号CN2842216Y),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120246965.0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烧器火盖》(授权公告号为CN202149492U)。上述公开的这种单主火孔燃烧方式,存在燃烧后火焰容易跳动,燃烧区域不稳定的不足。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很多具有稳焰功能的外火盖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0920112857.7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气灶外环火盖》(授权公告号为CN201377835Y),该专利中在外火盖外侧立面上开设有稳焰孔,稳焰孔位于外环火孔下方且与外环火孔交替排列,稳焰孔里端与火盖的燃气通道连通。由于稳焰孔的设置使得燃烧效率大大提高,可以减少室内一氧化碳的排放。类似地设计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920195299.5的中国技术专利《燃气灶燃烧器用的环形火盖》(授权公告号为CN201513893U)及专利号为ZL200820031768.5的中国技术专利《炉头火盖》(授权公告号为CN201155762C)。虽然改进后的结构取得了不错的技术效果,但还存在不足:首先,稳焰效果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次,溢流液容易进入主火孔或稳焰孔从而堵塞主火通道或稳焰通道,而当堵住的火孔对应点火针附近就使得燃气灶点不着火,当堵住的火孔对应热电偶(或同等功能的离子感应针)附近就使得燃气灶不能维持火焰,另外,传统燃气灶的点火过程,是通过点火针高压放电将喷出的燃气点燃,即采用点火针头部产生电火花,引燃点火孔喷出的燃气,进而点燃火盖上的燃气,完成点火,虽然点火比较快捷,但由于点火孔对应的燃气喷出的流速过快,均会导致离焰或是导致点火成功率下降,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燃烧器火盖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燃气能在点火位置平缓出气,以提高点火成功率的用于燃气灶具的燃烧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基座,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火盖,所述火盖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混气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混气室内具有相对隔离的缓冲室,该缓冲室至少在其中一个壁上开有与所述的混气室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并且所述的火盖周壁在对应该缓冲室的位置开设有与该缓冲室相流体连通的第一出火孔。该缓冲室可以设置在筒状火盖也可以设置在环状火盖上,当缓冲室设置在筒状火盖上时,所述火盖为筒状火盖,所述筒状火盖的顶面内壁与环形周壁形成所述混气室。当缓冲室设置在环状火盖上时,所述火盖为环状火盖,所述环状火盖包括有环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环状顶壁及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外环壁之间形成所述混气室。缓冲室的侧壁可以是圆筒状,也可以是方框状,只要是能构成与混气腔相对隔离即可,缓冲所述缓冲室包括有顶壁以及自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侧壁上开有所述的进气孔。缓冲室的顶壁可以为与火盖的环状顶壁为相互独立,也可以,所述缓冲室的顶壁为所述筒状火盖的顶面内壁或环状火盖的环状顶壁中的一部分。其中缓冲室以方框状为例展开阐述,并分为两种设置方式:第一种方式:所述的开有第一出火孔的火盖周壁部分直接作为缓冲室的外侧壁,所述的缓冲室的侧壁有三个:与所述外侧壁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连接外侧壁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第二种方式:所述的缓冲室的侧壁有四个:邻近所述第一出火孔且与第一出火孔所在外环壁具有间隔的第四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连接外环壁与第一侧壁且延伸至外环壁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其中第四侧壁上开有第二出火孔。第四侧壁的设置能使得燃气进入缓冲室后经过与第四侧壁的撞击后从第二出火孔中流出,最后通过第一出火孔流出燃烧,气流速度低,也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为了实现燃气进入缓冲室,进气孔可以设置在任一侧壁或是底壁,为了较为快速地出气,所述的进气孔开设在所述的第一侧壁上。更优地,进气孔与第一出火孔或是进气孔与第二出火孔、第一出火孔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更好地,所述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内环壁之间具有间隔。另外,所述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内环壁之间具有间隔。该方案中包含了除了上述第一侧壁上开有进气孔,同时与内环壁之间具有间隔的方案,还包含了在第二或第三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但第一侧壁与内环壁之间仍有间隔的方案、以及在第二或第三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第一侧壁与内环壁之间无间隔的方案。为了能较迅速地实现点火,与邻近部位相比,所述火盖周壁上开有第一出火孔的部位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方向局部向内凹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现有燃烧器的火盖环形侧壁的厚度增加从而相应地火盖重量也会增加,同时采用火孔深度增大的燃烧器火盖的燃烧器,燃气适应性大多较差,并且材料的浪费和制造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而缓冲室的设计一方面能防止第一出火孔的出气速度过快,造成离焰;同时还能将第一出火孔对应的外环壁厚度做薄,使得第一出火孔的深度也可以相应地减小,从而使得第一出火孔不易被溢液堵塞,另外,缓冲室在第一出火孔处形成了一个稳压区,可保证点火区域的稳流,第一出火孔火焰平稳,提高了第一出火孔的点火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略去了第四侧壁);图8为图7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4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4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基座1,连接在基座1上的火盖,该火盖与基座1之间形成混气室3,该缓冲室4至少在其中一个壁上开有与混气室3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4121,并且火盖周壁在对应该缓冲室4的位置开设有与该缓冲室4相流体连通的第一出火孔231。该缓冲室4可以设置在筒状火盖也可以设置在环状火盖上,当为环状火盖时,环状火盖包括有环状的本体2,本体2的环状顶壁21及自该环状顶壁2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22、外环壁23之间形成混气室3,第一出火孔131的数量可为三个,此数量即能确保有足够的出气量用于点火。而缓冲室3只要满足能平缓邻近外环壁23中第一出火孔131出气速度即可,缓冲室3包括有顶壁以及自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缓冲室4包括有底壁,本实施例中基座1和火盖之间还设置有装饰圈5,火盖连接在装饰圈5的状态下,装饰圈5的端面的一部分则构成缓冲室5的底壁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基座(1),连接在所述基座(1)上的火盖,所述火盖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混气室(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混气室(3)内具有相对隔离的缓冲室(4),该缓冲室(4)至少在其中一个壁上开有与所述的混气室(3)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4121),并且所述的火盖周壁在对应该缓冲室(4)的位置开设有与该缓冲室(4)相流体连通的第一出火孔(2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基座(1),连接在所述基座(1)上的火盖,所述火盖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混气室(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混气室(3)内具有相对隔离的缓冲室(4),该缓冲室(4)至少在其中一个壁上开有与所述的混气室(3)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4121),并且所述的火盖周壁在对应该缓冲室(4)的位置开设有与该缓冲室(4)相流体连通的第一出火孔(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为筒状火盖,所述筒状火盖的顶面内壁(30)与环形周壁(300)形成所述混气室(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为环状火盖,所述环状火盖包括有环状的本体(2),所述本体(2)的环状顶壁(21)及自该环状顶壁(2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22)、外环壁(23)之间形成所述混气室(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4)包括有顶壁以及自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上开有所述的进气孔(412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4)包括有顶壁以及自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上开有所述的进气孔(412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4)的顶壁为所述筒状火盖的顶面内壁(3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4)的顶壁为所述环状火盖的环状顶壁(21)中的一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有第一出火孔(231)的火盖周壁部分直接作为所述缓冲室(4)的外侧壁,所述的缓冲室(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建锋徐强苏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