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室、燃烧器与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35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具用品领域,公开了一种燃烧室、燃烧器与燃气灶,其中燃烧室包括底壁以及自底壁的周边伸出的侧壁,底壁与侧壁围绕形成燃烧空间,其中,侧壁上靠近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一火孔,侧壁上远离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二火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燃烧室的侧壁上设置第一火孔与第二火孔,配合外部的长明火燃气供给与主火燃气供给可以在燃烧室内实现第一阶段的贫氧燃烧与第二阶段的富氧燃烧,从而抑制氮氧化合物的生成。

A Combustor, Burner and Gas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室、燃烧器与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厨具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灶,具体是涉及燃气灶中得燃烧室与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作为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广泛应用于家庭烹饪与商业烹饪领域。燃烧器是燃气灶上的重要部件,常见的商业燃气灶上的燃烧器多数采用铸铁翻砂工艺制成,此类燃烧器的顶部具有燃烧器火盖,燃烧器火盖上设有若干圈火孔,中心位置设有长明火装置,燃烧器火盖上还设置有铸铁火圈以防止主火发生离焰,主火在火圈内发生燃烧。此种燃烧器具有缺陷:火焰温度高,燃烧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氮氧化合物,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燃烧室,用于解决现有燃气灶容易产生氮氧化合物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燃烧室的燃烧器与燃气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烧室,包括底壁以及自底壁的周边伸出的侧壁,底壁与侧壁围绕形成燃烧空间,其中,侧壁上靠近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一火孔,侧壁上远离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二火孔。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一火孔沿侧壁的径向设置。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二火孔的延伸方向与侧壁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二火孔包括平行于侧壁的切向方向的直线段,以及与切向方向相交的弧线段,直线段与弧线段相互连通,且直线段在侧壁的外表面形成突出的第二火孔入口,弧线段在侧壁的内表面形成第二火孔出口。一种燃烧器,包括第一燃气通道、第二燃气通道与上述燃烧室,第一燃气通道用于向燃烧空间内供给燃气,燃气由燃烧室的底部中心沿径向扩散,第二燃气通道用于分别通过第一火孔与第二火孔向燃烧空间内供给燃气-空气混合气体,燃气可与由第一火孔供给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在燃烧空间的底部混合并发生贫氧燃烧,由第二火孔供给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可在燃烧空间的顶部发生富氧燃烧。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一燃气通道包括长明火管与长明火喷嘴,长明火喷嘴与长明火管的出气端连通,长明火喷嘴伸入燃烧空间并位于燃烧空间的底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长明火火盖,长明火火盖与底壁连接,并罩设在长明火喷嘴的外侧,底壁上设有供燃气-空气混合气体流入长明火火盖内的混气孔。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二燃气通道包括混气室、主火管与风管,混气室环绕在燃烧室的外侧,由主火管供给的燃气以及由风管供给的空气在混气室内混合成燃气-空气混合气体。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主火管通过主火喷嘴连接于风管之上,且燃气流入风管的方向与风管内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燃烧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燃烧室的侧壁上设置第一火孔与第二火孔,配合外部的长明火燃气供给与主火燃气供给可以在燃烧室内实现第一阶段的贫氧燃烧与第二阶段的富氧燃烧,从而抑制氮氧化合物的生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燃烧室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燃烧室的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燃烧器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燃烧器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主火喷嘴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燃烧室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燃烧室整体为筒状结构,其包括未示出的底壁,以及自底壁的周边伸出的侧壁11,底壁与侧壁围绕成燃烧空间,燃烧室的顶部具有与燃烧空间连通的开口,该开口用于供火焰逸出加热外部的锅具。侧壁11上靠近底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火孔111,侧壁11上远离底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火孔112,此处所称的靠近与远离均为相对概念,即保证第一火孔111相比于第二火孔112更为靠近底壁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火孔111与第二火孔112均设置有多个,且均沿侧壁11的圆周方向分布,使得燃气的供给更为均匀。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第二火孔112,两组第二火孔112沿侧壁的轴向方向分布。基于上述第一火孔111与第二火孔112的分布关系,可将燃烧室内对应第一火孔111处的燃烧空间(也即燃烧室底部的空间)称为贫氧燃烧空间,将燃烧室内对应第二火孔112处的燃烧空间(也即燃烧室顶部的空间)称为富氧燃烧空间。本技术对第一火孔111和第二火孔112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火孔111为径向火孔,即第一火孔111沿侧壁11的径向设置,保证由第一火孔111供给的燃气朝燃烧室的中心方向喷射。本实施例中,第二火孔112的延伸方向与侧壁11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燃烧室的透视图,本图仅为示意图,并不代表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箭头A指向的方向为第二火孔112的延伸方向,箭头B指向的方向为侧壁11的径向,二者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如此可以使得从第二火孔112流入的燃气沿燃烧室的周向发生旋转。第二火孔112可以是直孔,也可以如图1所示,包括平行于侧壁11的切向方向的直线段,以及与切向方向相交的弧线段。具体的,侧壁11上设置有多个朝侧壁11外表面突出的百叶窗突起113,直线段与弧线段相互连通,从而完全贯穿百叶窗突起113。直线段在百叶窗突起113的垂直侧面上形成突出于侧壁11外表面的第二火孔入口,便于外部的燃气更方便的进入第二火孔112,弧线段在侧壁11的内表面形成第二火孔出口,引导燃气旋转进入燃烧室内。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燃烧室的燃烧器,参照图3、图4,分别示出了本技术燃烧器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与剖视图。如图所示,燃烧器包括燃烧室1、外壳2、长明火管31、长明火喷嘴32、长明火火盖33、主火管、主火燃气接头41、主火喷嘴42与风管43。外壳2包覆在燃烧室1的外侧,以在外壳2与燃烧室1之间形成混气室101,该混气室101通过第一火孔111、第二火孔112与燃烧室的内部空间连通。长明火管31穿过底壁12上的通孔(未示出),并固定在底壁12之上。长明火喷嘴32连接在长明火管31的出气端,伸入燃烧室1的燃烧空间并位于燃烧空间底部的中心,以使第一火孔111供给的燃气可以汇集至长明火喷嘴32处,长明火管31的进气端设置有长明火接头34。长明火管31与长明火喷嘴32共同组成第一燃气通道,用于向燃烧空间内供给燃气,并使得燃气从燃烧室的中心沿燃烧室的径向流动。长明火火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的周边伸出的侧壁,所述底壁与侧壁围绕形成燃烧空间,其中,所述侧壁上靠近所述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一火孔,所述侧壁上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二火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的周边伸出的侧壁,所述底壁与侧壁围绕形成燃烧空间,其中,所述侧壁上靠近所述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一火孔,所述侧壁上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二火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孔沿所述侧壁的径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火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侧壁的径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火孔包括平行于所述侧壁的切向方向的直线段,以及与所述切向方向相交的弧线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弧线段相互连通,且所述直线段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形成突出的第二火孔入口,所述弧线段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形成第二火孔出口。5.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燃气通道、第二燃气通道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室,所述第一燃气通道用于向所述燃烧空间内供给燃气,所述第二燃气通道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火孔与所述第二火孔向所述燃烧空间内供给燃气-空气混合气体,所述燃气可与由所述第一火孔供给的所述燃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鸿博智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