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高效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229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高效冷却系统,包括锅炉风机本体,所述锅炉风机本体外设有保温壳,所述保温壳与所述锅炉风机本体形成密封空腔,所述保温壳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密封空腔相连通,保温壳上设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与第三导管相连通,第三导管内设有若干凝露机构,所述凝露机构一侧设有导热板,所述第三导管上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导管与所述第三导管相连通,所述第四导管的一侧设有第五导管,所述第五导管上设有若干出风口。有益效果:进一步的增加了锅炉风机本体的散热,使得炉风机本体能够使得电站锅炉内的热量有效的排出,减少了送风机反辐射的几率。

An Efficient Cooling System for Power Plant Boiler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高效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站锅炉风机的冷却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高效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电站风机主要指电站锅炉的三大风机,既送风机、引风机和一次风机(或排尘风机),他们是电厂的主要辅机之一,其耗电量约占火力发电厂发电量的1.5%-2.5%,其运行的安全经济性直接关系到发电祭祖乃至整个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对于送风机来说,由于输送的是大量的热风,这就导致了送风机本体会承受大量的热量,这就导致了长时间使用后送风机本体就能够发热,从而使得及时锅炉本体不会产生热量的时候,送风机会反辐射到锅炉内,并且,还影响使用寿命。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高效冷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高效冷却系统,包括锅炉风机本体,所述锅炉风机本体外设有保温壳,所述保温壳与所述锅炉风机本体形成密封空腔,所述保温壳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密封空腔相连通,所述保温壳上设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与第三导管相连通,所述第三导管内设有若干凝露机构,所述凝露机构一侧设有导热板,所述第三导管上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导管与所述第三导管相连通,所述第四导管的一侧设有第五导管,所述第五导管上设有若干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导热板相匹配,所述第三导管下设有第一水槽,所述第一水槽内设有第六导管,所述第六导管与水泵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设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一个输出端设有第七导管,另一个输出端设有第八导管,所述第七导管在远离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设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密封空腔相连通,所述第八导管远离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设有莲蓬喷头,所述莲蓬喷头位于所述导热板的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凝露机构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固定在所述第三导管的内壁,所述连接环的一侧固定设有所述导热板,所述连接环内固定设有纵横交错的金属网,所述纵横交错的金属网与所述导热板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六导管位于所述第一水槽内的一端设有过滤网。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空腔下连通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远离所述密封空腔的一端与第二水槽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管远离所述第四导管的一端位于第一水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风机,使得锅炉风机本体能够通过第一风机将密封空腔内的热空气吹出,将外界的冷空气吹入密封空腔进行散热,有效的增加了锅炉风机本体的散热效率。(2)、通过设置雾化器,第一水槽内的水,通过雾化器形成若干小水珠进入到密封空腔内,冷却的小水珠在应该密封空腔内的热空气的时候,能够不断的吸收水雾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以及热空气上的热量,使其重力增加贴附在密封空腔的内壁上,由于锅炉风机本体不断的发热,使得贴附在密封空腔的内壁上上的小水滴,蒸发,吸热又形成带的有热量的汽体,通过密封空腔排出,继而带出热量,进一步的增加了锅炉风机本体的散热,使得炉风机本体能够使得电站锅炉内的热量有效的排出,减少了送风机反辐射的几率。(3)、通过设置第三导管,使得密封空腔内携带出来的热汽体,通过第三导管内的凝露机构,使得热汽体通过冷的凝露机构进行液化形成水滴,滴入第一水槽内,通过第二风机和莲蓬喷头能够令凝露机构通过导热板不断的冷却,使其能够不断的令热汽体变成冷却的水滴,令锅炉风机本体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板转换成冷却的水滴,使得第一水槽内的水能够不断的循环使用,并且,还不会发热。(4)、通过设置出液管和第二水槽,能够使得在密封空腔内的多余的水滴进入到第二水槽内收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高效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高效冷却系统中凝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锅炉风机本体;2、保温壳;3、密封空腔;4、第一风机;5、第一导管;6、第二导管;7、第三导管;8、凝露机构;9、导热板;10、第二风机;11、第四导管;12、第五导管;13、出风口;14、第一水槽;15、第六导管;16、水泵;17、三通管;18、第七导管;19、第八导管;20、雾化器;21、莲蓬喷头;22、连接环;23、纵横交错的金属网;24、过滤网;25、出液管;26、第二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高效冷却系统,包括锅炉风机本体1,所述锅炉风机本体1外设有保温壳2,所述保温壳2与所述锅炉风机本体1形成密封空腔3,所述保温壳2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机4,所述第一风机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导管5与所述密封空腔3相连通,所述保温壳2上设有第二导管6,所述第二导管6与第三导管7相连通,所述第三导管7内设有若干凝露机构8,所述凝露机构8一侧设有导热板9,所述第三导管7上设有第二风机10,所述第二风机10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导管11与所述第三导管7相连通,所述第四导管11的一侧设有第五导管12,所述第五导管12上设有若干出风口13,所述出风口13分别与所述导热板9相匹配,所述第三导管7下设有第一水槽14,所述第一水槽14内设有第六导管15,所述第六导管15与水泵16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水泵16的输出端设有三通管17,所述三通管17一个输出端设有第七导管18,另一个输出端设有第八导管19,所述第七导管18在远离所述三通管17的一端设有雾化器20,所述雾化器20的输出端与所述密封空腔3相连通,所述第八导管19远离所述三通管17的一端设有莲蓬喷头21,所述莲蓬喷头21位于所述导热板9的正上方。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风机4使得锅炉风机本体1够通过第一风机4密封空腔3内的热空气吹出,将外界的冷空气吹入密封空腔3进行散热,有效的增加了锅炉风机本体1的散热效率。通过设置雾化器20,第一水槽14内的水,通过雾化器20形成若干小水珠进入到密封空腔3内,冷却的小水珠在应该密封空腔3内的热空气的时候,能够不断的吸收水雾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以及热空气上的热量,使其重力增加贴附在密封空腔3的内壁上,由于锅炉风机本体1不断的发热,使得贴附在密封空腔3的内壁上上的小水滴,蒸发,吸热又形成带的有热量的汽体,通过密封空腔3排出,继而带出热量,进一步的增加了锅炉风机本体1的散热,使得锅炉风机本体1能够使得电站锅炉内的热量有效的排出,减少了送风机反辐射的几率。通过设置第三导管7,使得密封空腔3内携带出来的热汽体,通过第三导管7内的凝露机构8,使得热汽体通过冷的凝露机构8进行液化形成水滴,滴入第一水槽14内,通过第二风机10和莲蓬喷头21能够令凝露机构8通过导热板9不断的冷却,使其能够不断的令热汽体变成冷却的水滴,令锅炉风机本体1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高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风机本体(1),所述锅炉风机本体(1)外设有保温壳(2),所述保温壳(2)与所述锅炉风机本体(1)形成密封空腔(3),所述保温壳(2)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机(4),所述第一风机(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导管(5)与所述密封空腔(3)相连通,所述保温壳(2)上设有第二导管(6),所述第二导管(6)与第三导管(7)相连通,所述第三导管(7)内设有若干凝露机构(8),所述凝露机构(8)一侧设有导热板(9),所述第三导管(7)上设有第二风机(10),所述第二风机(10)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导管(11)与所述第三导管(7)相连通,所述第四导管(11)的一侧设有第五导管(12),所述第五导管(12)上设有若干出风口(13),所述出风口(13)分别与所述导热板(9)相匹配,所述第三导管(7)下设有第一水槽(14),所述第一水槽(14)内设有第六导管(15),所述第六导管(15)与水泵(16)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水泵(16)的输出端设有三通管(17),所述三通管(17)一个输出端设有第七导管(18),另一个输出端设有第八导管(19),所述第七导管(18)在远离所述三通管(17)的一端设有雾化器(20),所述雾化器(20)的输出端与所述密封空腔(3)相连通,所述第八导管(19)远离所述三通管(17)的一端设有莲蓬喷头(21),所述莲蓬喷头(21)位于所述导热板(9)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站锅炉风机的高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风机本体(1),所述锅炉风机本体(1)外设有保温壳(2),所述保温壳(2)与所述锅炉风机本体(1)形成密封空腔(3),所述保温壳(2)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机(4),所述第一风机(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导管(5)与所述密封空腔(3)相连通,所述保温壳(2)上设有第二导管(6),所述第二导管(6)与第三导管(7)相连通,所述第三导管(7)内设有若干凝露机构(8),所述凝露机构(8)一侧设有导热板(9),所述第三导管(7)上设有第二风机(10),所述第二风机(10)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导管(11)与所述第三导管(7)相连通,所述第四导管(11)的一侧设有第五导管(12),所述第五导管(12)上设有若干出风口(13),所述出风口(13)分别与所述导热板(9)相匹配,所述第三导管(7)下设有第一水槽(14),所述第一水槽(14)内设有第六导管(15),所述第六导管(15)与水泵(16)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水泵(16)的输出端设有三通管(17),所述三通管(17)一个输出端设有第七导管(18),另一个输出端设有第八导管(19),所述第七导管(18)在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加星董永昌潘晴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