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板、合模装置、注射成形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2052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板具备供模具安装的模具板(31)、与模具板(31)对置地设置的背面板(32)、在模具板(31)以及背面板(32)的四角与连接杆(15)连结的连结部(33)、设置于模具板(31)与背面板(32)之间且位于模具板(31)以及背面板(32)的中央部的筒状肋(34)、设置于模具板(31)与背面板(32)之间且将筒状肋34与连结部(33)分别连结的对角加强肋(37)、以及设置于模具板(31)与背面板(32)之间且从筒状肋(34)朝向相邻的连结部33之间延伸的纵横加强肋(38)。纵横加强肋(38)与背面板(32)连结的尺寸(L2)为纵横加强肋(38)与模具板(31)连结的尺寸(L1)的1/2以下。

Press plate, clamping device,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板、合模装置、注射成形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有模具的压板、合模装置以及注射成形机。
技术介绍
在注射成形机、压铸机这样的合模装置中,固定压板与可动压板对置配置,可动压板通过致动器、例如液压缸以与固定压板接近、远离的方式进退移动。而且,在固定压板安装有固定模具,在可动压板安装有可动模具,通过向形成于上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之间的型腔注射树脂、金属,从而得到规定形状的成形品。这里,在注射成形机、压铸机中,具备与模具的尺寸相对应的大型的固定压板、可动压板。在形成大型的成形品时,自然地也将压板大型化。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需要区别固定压板与可动压板的情况之外,将两者统称为压板。为了将压板大型化,特别是为了防止压板的模具安装面侧的变形,需要加强压板。作为加强压板的例子,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在压板的模具安装面的背面侧设置肋的结构、以及例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将压板设为箱型,并在其内部设置肋的结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压板具备外周加强肋,该外周加强肋设置在模具板与背面板之间,且沿着该外周而设置在彼此相邻的连结部之间,通过在外周加强肋形成有非对称的开口部,从而在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4817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667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为了实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压板进一步的轻量化,使模具板、背面板或各部肋等压板各部的壁厚变薄即可。然而这样一来,有可能在模具板、背面板或各部肋的刚性降低且压板的所需刚性降低的同时,从模具板与背面板之间的筒状肋、对角加强肋、外周加强肋分开的区域也因来自模具的接触载荷而局部地变形为凹状。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压板的刚性的情况下使压板的壁厚变薄而实现轻量化的压板。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这样的压板的合模装置以及注射成形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对在模具板与背面板之间,且是相邻的对角加强肋之间也追加加强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下,将该加强肋称为纵横加强肋。然而若设置纵横加强肋,则模具板的变形经由纵横加强肋而按压背面板,从而在纵横加强肋的附近在背面板上产生变形。为了避免该变形,将背面板的壁厚增厚以提高刚性即可,但这样一来则违背了轻量化。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压板具备:模具板,其安装有模具;背面板,其设置为与模具板对置;连结部,其在模具板以及背面板的四角与连接杆连结;筒状肋,其设置于模具板与背面板之间,且位于模具板以及背面板的中央部;对角加强肋,其设置于模具板与背面板之间,且将筒状肋与连结部分别连结;以及纵横加强肋,其设置于模具板与背面板之间,且从筒状肋朝向相邻的连结部之间延伸,压板的特征在于,纵横加强肋与背面板连接的尺寸L2为纵横加强肋与模具板连接的尺寸L1的1/2以下,或者纵横加强肋与模具板和筒状肋连接而不与背面板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压板中,可以的是,纵横加强肋的壁厚比对角加强肋的壁厚薄。在本专利技术的压板中,可以的是,纵横加强肋的壁厚从模具板侧朝向背面板侧为恒定的,或者纵横加强肋的壁厚从模具板侧朝向背面板侧变薄。在本专利技术的压板中,可以的是,纵横加强肋的壁厚在远离筒状肋的方向上为恒定的,或者纵横加强肋的壁厚随着远离筒状肋而变薄。在本专利技术的压板中,可以的是,纵横加强肋沿着压板的第一方向设置,或者纵横加强肋沿着压板的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压板中,优选的是,在压板具备设置于模具板与背面板之间且沿着模具板以及背面板的外周部而设置在彼此相邻的连结部之间的外周加强肋的情况下,在外周加强肋形成有相对于模具板与背面板的中心线而非对称的开口部。优选的是,该开口部以使模具板的刚性高于背面板的刚性的方式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压板中,优选的是,将比筒状肋靠径向的外侧的从筒状肋的外周至模具板的外周的沿着径向的尺寸设为L,尺寸L与尺寸L1、L2满足下式:L/2≤L1≤L0≤L2≤L/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合模装置,合模装置具备:一对压板,它们安装有模具;以及压板驱动部,其为了开闭所述模具而使一对压板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退移动,一对压板中的一方或双方可以使用以上说明的压板。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射成形机,注射成形机具备:一对压板,它们安装有模具;压板驱动部,其为了开闭模具而使一对压板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退移动;以及注射缸,其向模具的型腔注射成形材料,一对压板中的一方或双方可以使用以上说明的压板。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压板具备将模具板与筒状肋连接的纵横加强肋,因此即使使模具板变薄也能够确保刚性。另一方面,由于纵横加强肋不与背面板连接,或即使连接,连接长度也较短,因此能够使来自纵横加强肋的位移、变形不传递至背面板,或即使传递至背面板,也能够使背面板的位移、变形较小。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板,即使轻量化也无需增厚背面板来提高刚性。另外,从模具板传递至纵横加强肋的载荷向在外周与纵横加强肋连接的筒状肋传递,但由于筒状这一形状原本就是通过拱形状(圆弧形状)而将来自外周侧的载荷转换为周向的力,因此相对于来自外周侧的载荷的刚性较高。因此,即使设置纵横加强肋也无需增厚筒状肋的壁厚。而且,设置纵横加强肋时压板的质量会相应地增加,但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压板,由于能够将在压板中占据较大质量的模具板变薄,因此能够在确保模具板的刚性的同时实现压板整体的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机的简要结构的图。图2是从模具板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压板时的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板侧观察图2的压板时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压板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示出设置于图2的压板的肋的立体剖视图。图6的(a)至(c)示出图2的压板,图6的(a)是压板的侧剖视图,图6的(b)是从背面板侧观察压板时的半剖视图,图6的(c)是压板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可动压板的例子的立体剖视图。图8是示出图2的压板的纵横加强肋的平面形态的图。图9是对图2的压板的纵横加强肋的壁厚进行说明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以注射成形机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压板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在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压板的注射成形机1的合模装置进行说明后,对压板进行说明。[合模装置]如图1所示,在注射成形机1的合模装置中,在基台18安装有固定压板2,在固定压板2安装有固定模具4。与固定模具4对置的可动模具5安装于可动压板3,该可动压板3由铺设于基台18的导轨19引导,经由省略图示的线性轴承而与固定压板2对置地移动。通过使可动压板3进退移动,从而模具的开闭可以使用由液压缸22所产生的液压驱动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使可动压板3进退移动的致动器例示了液压驱动的液压缸22,但即使不使用液压缸而使用伺服马达等电动马达驱动的滚珠丝杠等也不会产生障碍。另外,示出了使用导轨19和线性轴承作为可动压板3的支承构造的例子,但即使使用滑履和滑动板来代替导轨19和线性轴承也不会产生障碍。多个连接杆15设置为与柱塞16直接连结,该柱塞16在内置于固定压板2的多个合模液压缸2A内滑动。各连接杆15的前端部贯穿可动压板3的表面和背面。在连接杆15的前端部形成有螺纹槽15A,配置于可动压板3的与模具侧相反一侧的开合螺母17卡合于该螺纹槽15A,从而固定约束连接杆15的拉伸方向。液压切换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具备:模具板,其安装有模具;背面板,其设置为与所述模具板对置;连结部,其在所述模具板以及所述背面板的四角与连接杆连结;筒状肋,其设置于所述模具板与所述背面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模具板以及所述背面板的中央部;对角加强肋,其设置于所述模具板与所述背面板之间,且将所述筒状肋与所述连结部分别连结;以及纵横加强肋,其设置于所述模具板与所述背面板之间,且从所述筒状肋朝向相邻的所述连结部之间延伸,所述纵横加强肋与所述背面板连接的尺寸L2为所述纵横加强肋与所述模具板连接的尺寸L1的1/2以下,或者所述纵横加强肋与所述模具板和所述筒状肋连接而不与所述背面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具备:模具板,其安装有模具;背面板,其设置为与所述模具板对置;连结部,其在所述模具板以及所述背面板的四角与连接杆连结;筒状肋,其设置于所述模具板与所述背面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模具板以及所述背面板的中央部;对角加强肋,其设置于所述模具板与所述背面板之间,且将所述筒状肋与所述连结部分别连结;以及纵横加强肋,其设置于所述模具板与所述背面板之间,且从所述筒状肋朝向相邻的所述连结部之间延伸,所述纵横加强肋与所述背面板连接的尺寸L2为所述纵横加强肋与所述模具板连接的尺寸L1的1/2以下,或者所述纵横加强肋与所述模具板和所述筒状肋连接而不与所述背面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其中,所述纵横加强肋的壁厚比所述对角加强肋的壁厚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板,其中,所述纵横加强肋的壁厚从所述模具板侧朝向所述背面板侧为恒定的,或者所述纵横加强肋的壁厚从所述模具板侧朝向所述背面板侧变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板,其中,所述纵横加强肋的壁厚在远离所述筒状肋侧的方向上为恒定的,或者所述纵横加强肋的壁厚随着远离所述筒状肋侧而变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板,其中,所述纵横加强肋沿着所述压板的第一方向设置,或者所述纵横加强肋沿着所述压板的第一方向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直纪
申请(专利权)人:宇菱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