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机构及棒料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1831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料机构及棒料加工装置,用于将加工后的棒料从加工设备上移出,其包括有:下料机械手,所述下料机械手用于从加工位置到下料位置来回移动以抓取加工设备上的棒料并输送至所述下料位置;机架,所述下料机械手滑动固定到所述机架;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械手的下方的水平面上;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拖动所述定位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通过托板水平移动,减少了机械手的移动范围,进而提高了机械手的移动精度,降低了成本;通过合理设置塞柱可以使得棒料的下料摆放位置更为规则,便于下一道工序的作业。

Blanking mechanism and bar proces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料机构及棒料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料机构及棒料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飞速革新和人力成本的大幅攀升,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尤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汽车行业,人力成本将会在整个产品成本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内如何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将会称为整个汽车行业二级供应商厂家立足的关键。当前行业中对轴类零件加工主要是通过数控机床来完成的,而整个过程都是通过人工上下料来完成,所以对人力劳动强度要求高,人力成本加大。现阶段也有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关节机器人实用自动上下料。但是,关节机器人成本过高,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使用这类方法实现自动化将加大前期的资金投入,对他们来说将会得不偿失。另外,在汽车零部件加工行业,轴类零部件的长度长短不一,短轴通过关节机器人能够较好的实现自动上下料,但对于长轴来说,由于机床主轴夹持后棒料轴端露出长度很短,关节机器人上下料必须通过多个动作才能过完成,整体加工时间将会大大增加,工作效率降低。有的现有技术中使用了机械手来自动上下料。机械手在自动上料时,由于上料机构已经将棒料排列整齐,机械手不需要过多的动作即可完成。但是在下料时,机械手需要将棒料排放整齐已便于下一道工序的工作,而棒料在放置时极易滚动,需要一定定位,通常要求机械手能完成较为复杂的机动动作。通常,现有技术的机械手需要安装陀机、步进马达等。有鉴于此,中国专利CN107891306A公开了一种棒材上下料夹指系统,包括公转机构和上下料机构,所述公转机构包括旋转气缸,上下料机构包括小型气缸、夹指气缸和夹指,旋转气缸的导气头固定在旋转气缸座上,旋转气缸座底部通过铰接轴与夹指气缸座连接,旋转气缸座的后部安装气缸铰接座,气缸铰接座内安装小型气缸,小型气缸与气缸铰接座铰接,小型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气缸接头连接夹指气缸座的下部,通过180°旋转气缸的公转以及小型双作用气缸机构旋转90°实现两个气动夹指的空间移动旋转以及换位,能够满足桁架机械手夹放棒料夹指的需要,能够安装在六轴机器人上来满足棒材的取放料。上述现有文献中,为了达到下料精准的目的,机械手的爪部使用了两个动作,分别由两个气缸来完成。其中,尤其是90°旋转动作需要额外安排空间来放置气缸和其附属结构,极易与设备其他部位形成干涉,设计空间十分拥挤。另外,90°旋转动作要求爪部的连接机构能够做多轴旋转,多轴旋转的机构首先在成本上比较不经济。其次,每一个额外的动作都容易导致棒料加工装置的平均加工时间增加,而且动作过多还容易导致机器磨损,增加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长轴机床棒料下料机构繁冗、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更低精度更高的下料机构及棒料加工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下料机构,用于将加工后的棒料从加工设备上移出,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下料机械手,所述下料机械手用于从加工位置到下料位置来回移动以抓取加工设备上的棒料并输送至所述下料位置;机架,所述下料机械手滑动固定到所述机架;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料机械手的下方的水平面上;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拖动所述定位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处,下料机械手从加工位置抓取棒料后,被驱动至下料位置松开并放置棒料。不论下料机械手的精度如何,由于棒料自身的特性,放置后很难以形成规则的排列。另一方面,下料机械手自身行程过长必然导致输送到下料位置时产生较大误差。因此,设置移动气缸拖动定位机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在下料机械手放下棒料时先进行一次定位,二是水平方向上移动以增加整个装置的轴长。较佳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若干塞柱和一托板。较佳的,所述若干塞柱固定到所述托板上,并排列形成与所述棒料配合的形状。较佳的,所述移动气缸固定到所述托板。较佳的,所述塞柱形成两列固定到所述托板,两列所述塞柱的间距大于所述棒料的直径。采用塞柱固定到托板的形式时,塞柱可以排列成任意的形状。例如塞柱可以排列成V形或者其他适合容纳棒料的形状。塞柱排列后其形可以成有开放的空间,下料机械手放下棒料时,棒料落入开放的空间内,该空间越大,对棒料下落时位置的精度要求也就越低。这个空间/间距的大小可以由使用者自行调整。另一方面,由于移动气缸会在水平方向上拉动托板/定位机构,惯性力会使得棒料被归置到与塞柱的排列形状或者其他挡块挡板的相匹配。例如塞柱排列成1字形整列,那么棒料在惯性作用下也会形成与该1字整列平行的状态。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棒料加工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上所述的下料机构。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托板水平移动,减少了机械手的移动范围,进而提高了机械手的移动精度,降低了成本;通过合理设置塞柱可以使得棒料的下料摆放位置更为规则,便于下一道工序的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下料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棒料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实施例的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下料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棒料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棒料加工装置包括由上料机构1、加工设备2和下料机构3。其中,下料机构3用于将加工后的棒料从加工设备上移出,包括有:下料机械手21,下料机械手21用于从加工位置到下料位置来回移动以抓取加工设备2上的棒料并输送至下料位置;机架10,下料机械手21滑动固定到机架10;定位机构,定位机构活动设置于下料机械手21的下方的水平面上;移动气缸32,移动气缸32拖动定位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包括由若干排列成1字形的塞柱31。此处,下料机械手21从加工位置抓取棒料后,被驱动至下料位置松开并放置棒料。不论下料机械手21的精度如何,由于棒料自身的特性,放置后很难以形成规则的排列。另一方面,下料机械手21自身行程过长必然导致输送到下料位置时产生较大误差。因此,设置移动气缸32拖动定位机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在下料机械手21放下棒料时先进行一次定位,二是水平方向上移动以增加整个装置的轴长。定位机构包括有若干塞柱31和托板30。若干塞柱31固定到托板30上,并排列形成与棒料配合的形状。移动气缸32固定到托板30。塞柱31形成两列固定到托板30,两列塞柱31的间距大于棒料的直径。具体的,机架10分为两层,下层放置托板30,上层固定有一顶棚20,下料机械手21间接的固定到顶棚20。从图1中可以看出,顶棚20的下侧固定有平行的直线轨道23和一个气缸22,下料机械手21及其附属机构悬挂并滑动的安装到直线轨道23上。下料机械手21可以有一个水平方向转动的动作,也可以不需要这样的动作即可完成下料动作。在本实施例中,需要下料机械手21从加工设备上取下棒料然后旋转180°。采用塞柱31固定到托板30的形式时,塞柱31可以排列成任意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塞柱31可以排列成V形或者其他适合容纳棒料的形状。塞柱31排列后其形可以成有开放的空间,下料机械手21放下棒料时,棒料落入开放的空间内,该空间越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机构,用于将加工后的棒料从加工设备上移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下料机械手,所述下料机械手用于从加工位置到下料位置来回移动以抓取加工设备上的棒料并输送至所述下料位置;机架,所述下料机械手滑动固定到所述机架;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料机械手的下方的水平面上;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拖动所述定位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机构,用于将加工后的棒料从加工设备上移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下料机械手,所述下料机械手用于从加工位置到下料位置来回移动以抓取加工设备上的棒料并输送至所述下料位置;机架,所述下料机械手滑动固定到所述机架;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料机械手的下方的水平面上;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拖动所述定位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明白清良白心宇倪增辉赵从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