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81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46
中低速磁浮F轨接头结构,通过优化现有结构大幅度减少F轨接头的零部件数量,便于加工制造,易于安装维护,且有利于控制接头的平顺性。包括两段主F轨和位于其连接端之间的副F轨,所述主F轨的连接端在主F轨顶板上切制出连接平台,副F轨的两个连接端切除副F轨顶板以下的结构形成纵向外伸的副F轨连接段,副F轨连接段的端部横向间隔设置纵向长孔槽,副F轨连接段的底面与同侧连接平台的表面密贴,设置于各纵向长孔槽内的第一组连接螺栓使副F轨两端分别与一段主F轨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主F轨、副F轨的相邻连接端在主F轨翼板、副F轨翼板底面上设置连接板,连接板具有纵向延伸的连接板长孔槽,第二组连接螺栓穿过连接板长孔槽使连接板与主F轨、副F轨形成可拆卸连接。

F-rail Joint Structure of Medium and Low Speed Maglev Trac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多个城市群,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网络更加发达。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以其噪声小、振动小、便捷舒适、相对地铁造价低廉、选线自由度大等特点,能够与传统轨道交通形成互补。目前,国内已经建成长沙、北京等两条商业运营线,同时广东清远、湖南凤凰等也已在规划建设当中,市场前景广阔。F轨接头结构的设计需要充分磁浮轨道的热胀冷缩特性、F轨不平顺要求、行车稳定性需求以及运营维护的便捷性等。目前国内外多个机构都展开F轨连接接头的设计和研究,以日本和中国研究机构居多。其中,大部分II型接头均采用了主F轨+副F轨的形式,零部件较多,安装维护也较为不便。特别是结构形式较为复杂,增大了加工制造的难度,同时容易引起使用过程的形变。此外,如何保证悬浮间隙传感器的工作信号的稳定性,为列车的安全、平衡和快速运行,也成为F轨接头结构设计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通过优化现有结构大幅度减少F轨接头的零部件数量,便于加工制造,易于安装维护,且有利于控制接头的平顺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包括两段主F轨和位于其连接端之间的副F轨,其特征是:所述主F轨的连接端在主F轨顶板上切制出连接平台,副F轨的两个连接端切除副F轨顶板以下的结构形成纵向外伸的副F轨连接段,副F轨连接段的端部横向间隔设置纵向长孔槽,副F轨连接段的底面与同侧连接平台的表面密贴,设置于各纵向长孔槽内的第一组连接螺栓使副F轨两端分别与一段主F轨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主F轨、副F轨的相邻连接端在主F轨翼板、副F轨翼板底面上设置连接板,连接板具有纵向延伸的连接板长孔槽,第二组连接螺栓穿过连接板长孔槽使连接板与主F轨、副F轨形成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主F轨顶板上直接切制出连接平台,在副F轨的两个连接端直接切制出副F轨连接段,除在主F轨翼板、副F轨翼板底面上设置连接板和相应的连接螺栓外,不增加另外的连接构件,大大优化了原有F轨接头结构结构,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便于加工制造,且易于安装维护,极大提高轨排铺设效率,减少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副F轨连接段的底面与同侧主F轨连接平台的表面密贴,且通过第一组连接螺栓形成可拆卸连接,有效实现主F轨、副F轨之间的垂向约束和限位,有利于控制接头的平顺性;单侧主F轨、副F轨之间的最大伸缩量可达20mm,因此该接头结构可实现最大伸缩量为40mm,可适应中低速磁浮列车轨排受温度变化影响引起的伸缩变形。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七幅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中主F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中副F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中主F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中副F轨的仰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的俯视图;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主F轨10,主F轨外腿11、主F轨内腿12、主F轨翼板13、主F轨顶板14、连接平台15、副F轨20,副F轨外腿21、副F轨内腿22、副F轨翼板23、副F轨顶板24、纵向长孔槽25、矩形通孔26、副F轨连接段27、连接板30、连接板长孔槽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包括两段主F轨10和位于其连接端之间的副F轨20。参照图2和图4,所述主F轨10的连接端在主F轨顶板14上切制出连接平台15。参照图3和图5,副F轨20的两个连接端切除副F轨顶板24以下的结构形成纵向外伸的副F轨连接段27,副F轨连接段27的端部横向间隔设置纵向长孔槽25。参照图6和图7,副F轨连接段27的底面与同侧连接平台15的表面密贴,设置于各纵向长孔槽25内的第一组连接螺栓使副F轨20两端分别与一段主F轨10形成可拆卸连接。参照图1、图2和图4,所述主F轨10、副F轨20的相邻连接端在主F轨翼板13、副F轨翼板23底面上设置连接板30,连接板30具有纵向延伸的连接板长孔槽31,第二组连接螺栓穿过连接板长孔槽31使连接板30与主F轨10、副F轨20形成可拆卸连接。参照图1、图6和图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主F轨顶板14上直接切制出连接平台15,在副F轨的两个连接端直接切制出副F轨连接段27,除在主F轨翼板13、副F轨翼板23底面上设置连接板30和相应的连接螺栓外,不增加另外的连接构件,大大优化了原有F轨接头结构结构,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便于加工制造,且易于安装维护,极大提高轨排铺设效率,减少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由于副F轨连接段23的底面与同侧主F轨10的连接平台15的表面密贴,且通过第一组连接螺栓形成可拆卸连接,有效实现主F轨10、副F轨20之间的垂向约束和限位,有利于控制接头的平顺性。参照图3和图5,所述副F轨顶板24上于两侧副F轨连接段27的内端设置矩形通孔26,两侧矩形通孔26的距离不小于轨底磁感应范围长度。所述副F轨连接段27两侧纵向长孔槽25的距离不小轨底磁感应范围长度,避免轨道接头结构因为螺栓及槽形结构对列车悬浮架间隙传感器工作造成影响,且纵向长孔槽25为上大下小的阶梯槽,第一组连接螺栓为沉头螺栓。参照图2和图3,所述连接平台15的表面与主F轨翼板13顶面平齐,副F轨连接段27底面与副F轨翼板23顶面平齐。参照图2和图3,所述主F轨10的连接端在主F轨翼板13上设置一个供第二组连接螺栓穿过的安装孔,副F轨20两个连接端在主F轨翼板13上纵向间隔设置两个供第二组连接螺栓穿过的安装孔。各安装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孔,第一组连接螺栓同样采用沉头螺栓。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专利技术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专利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包括两段主F轨(10)和位于其连接端之间的副F轨(20),其特征是:所述主F轨(10)的连接端在主F轨顶板(14)上切制出连接平台(15),副F轨(20)的两个连接端切除副F轨顶板(24)以下的结构形成纵向外伸的副F轨连接段(27),副F轨连接段(27)的端部横向间隔设置纵向长孔槽(25),副F轨连接段(27)的底面与同侧连接平台(15)的表面密贴,设置于各纵向长孔槽(25)内的第一组连接螺栓使副F轨(20)两端分别与一段主F轨(10)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主F轨(10)、副F轨(20)的相邻连接端在主F轨翼板(13)、副F轨翼板(23)底面上设置连接板(30),连接板(30)具有纵向延伸的连接板长孔槽(31),第二组连接螺栓穿过连接板长孔槽(31)使连接板(30)与主F轨(10)、副F轨(20)形成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F轨接头结构,包括两段主F轨(10)和位于其连接端之间的副F轨(20),其特征是:所述主F轨(10)的连接端在主F轨顶板(14)上切制出连接平台(15),副F轨(20)的两个连接端切除副F轨顶板(24)以下的结构形成纵向外伸的副F轨连接段(27),副F轨连接段(27)的端部横向间隔设置纵向长孔槽(25),副F轨连接段(27)的底面与同侧连接平台(15)的表面密贴,设置于各纵向长孔槽(25)内的第一组连接螺栓使副F轨(20)两端分别与一段主F轨(10)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主F轨(10)、副F轨(20)的相邻连接端在主F轨翼板(13)、副F轨翼板(23)底面上设置连接板(30),连接板(30)具有纵向延伸的连接板长孔槽(31),第二组连接螺栓穿过连接板长孔槽(31)使连接板(30)与主F轨(10)、副F轨(20)形成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速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连军蔡文锋徐银光徐浩李艳林红松杨吉忠李忠继代丰冯读贝陈志辉杨文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