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76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包括底座、护壳、散热扇叶以及除尘扇叶,护壳可拆卸安装在底座上,底座左侧面上设有旋转轴,底座左侧面上还设有围绕旋转轴的散热孔,底座右侧面上设有通风槽,且通风槽内固定安装有通风滤网,通风滤网上安装有活动轴,散热扇叶安装在旋转轴上,散热扇叶边缘设有驱动环,驱动环上设有传动齿,除尘扇叶安装在活动轴上,除尘扇叶边缘安装有除尘刷,且除尘刷刷毛与通风滤网表面滑动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带动散热扇叶转动实现了壳体内外的散热,同时还能够去除散热过程中吸附在壳体上的灰尘,不仅实现了驱动电机的良好散热,同时还避免了灰尘对驱动电机内部零部件的影响。

A New Energy Vehicle Driving Moto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驱动电机,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过程中占据有重要位置。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实际功率较大,产生了较多的热量,为了解决散热问题,驱动电机壳体上常设有散热孔,空气中的灰尘容易从散热孔内进入驱动电机内部,并吸附在驱动电机零部件上,影响驱动电机的工作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本技术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带动散热扇叶转动实现了壳体内外额散热,同时还能够去除散热过程中吸附在壳体上的灰尘,不仅实现了驱动电机的良好散热,同时还避免了灰尘对驱动电机内部零部件的影响,能有效地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包括底座、护壳、散热扇叶以及除尘扇叶,所述护壳可拆卸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护壳左侧面上设有旋转轴,所述护壳左侧面上还设有围绕所述旋转轴的散热孔,所述护壳右侧面上设有通风槽,且所述通风槽内固定安装有通风滤网,所述通风滤网上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散热扇叶活动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散热扇叶边缘设有驱动环,所述驱动环上设有锯齿状的传动齿,所述除尘扇叶活动安装在所述活动轴上,所述除尘扇叶边缘固定安装有除尘刷,且所述除尘刷刷毛与所述通风滤网表面滑动接触。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护壳左端设有导风散热罩,且所述散热扇叶位于所述导风散热罩内部。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护壳截面成波浪状的环形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风滤网设置呈锥面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除尘扇叶外部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固定安装在所述护壳上,所述防护罩底侧面上设有排尘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利用电机输出轴带动散热扇叶转动,同时配合散热扇叶外部的导风散热罩,实现了驱动电机壳体内外部的空气流通,加快了驱动电机的散热,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2)本技术利用散热时产生的空气流动带动除尘扇叶转动,除尘扇叶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除尘刷对通风滤网表面进行清扫,去除了通风滤网表面上滤除的灰尘,不仅保证了散热通道的流畅,提高了散热的效率,同时还避免了灰尘进入到壳体内部而对电机电路零部件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驱动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导风散热罩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座;2-护壳;3-散热扇叶;4-除尘扇叶;5-旋转轴;6-散热孔;7-通风槽;8-通风滤网;9-活动轴;10-驱动环;11-传动齿;12-除尘刷;13-导风散热罩;14-防护罩;15-排尘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包括底座1、护壳2、散热扇叶3以及除尘扇叶4,所述护壳2可拆卸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护壳2截面成波浪状的环形结构,增大了散热的面积,加快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散热效率,所述护壳2左端设有导风散热罩13,且所述散热扇叶3位于所述导风散热罩13内部,导风散热罩13用于将护壳2表面的气体引入到散热扇叶3处,加快护壳2表面的散热效率,所述护壳2左侧面上设有旋转轴5,所述护壳2左侧面上还设有围绕所述旋转轴5的散热孔6,所述护壳2右侧面上设有通风槽7,且所述通风槽7内固定安装有通风滤网8,所述通风滤网8设置呈锥面状,增大了气流的流动面积,提高了散热的效率,所述通风滤网8上安装有活动轴9,所述散热扇叶3活动安装在所述旋转轴5上,所述散热扇叶3边缘设有驱动环10,所述驱动环10上设有锯齿状的传动齿11,通过传动齿11与驱动电机输出轴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散热扇叶3转动,进而实现散热功能,为了降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磨损,驱动环可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耐磨并且对驱动电机输出轴的磨损小,所述除尘扇叶4活动安装在所述活动轴9上,所述除尘扇叶4边缘固定安装有除尘刷12,且所述除尘刷12刷毛与所述通风滤网8表面滑动接触,所述除尘扇叶4外部设有防护罩14,所述防护罩14固定安装在所述护壳2上,所述防护罩14底侧面上设有排尘口15。本技术利用电机输出轴带动散热扇叶3转动,同时配合散热扇叶3外部的导风散热罩13,实现了驱动电机壳体内外部的空气流通,加快了驱动电机的散热,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利用散热时产生的空气流动带动除尘扇叶4转动,除尘扇叶4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除尘刷12对通风滤网8表面进行清扫,去除了通风滤网8表面上滤除的灰尘,不仅保证了散热通道的流畅,提高了散热的效率,同时还避免了灰尘进入到壳体内部而对电机电路零部件造成影响。本技术的驱动电机壳体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在驱动电机工作时,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驱动环10开始转动,驱动环10随后带动散热扇叶3一起转动,散热扇叶3配合散热扇叶3外部的导风散热罩13,实现了驱动电机壳体内外部的空气流通,加快了驱动电机的散热,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与此同时,散热扇叶3在护壳2内部产生的气流,带动位于除尘扇叶4上的除尘刷12转动,并对通风滤网8表面进行清扫,去除了通风滤网8表面上滤除的灰尘,实现了散热和除尘两种功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护壳(2)、散热扇叶(3)以及除尘扇叶(4),所述护壳(2)可拆卸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护壳(2)左侧面上设有旋转轴(5),所述护壳(2)左侧面上还设有围绕所述旋转轴(5)的散热孔(6),所述护壳(2)右侧面上设有通风槽(7),且所述通风槽(7)内固定安装有通风滤网(8),所述通风滤网(8)上安装有活动轴(9),所述散热扇叶(3)活动安装在所述旋转轴(5)上,所述散热扇叶(3)边缘设有驱动环(10),所述驱动环(10)上设有锯齿状的传动齿(11),所述除尘扇叶(4)活动安装在所述活动轴(9)上,所述除尘扇叶(4)边缘固定安装有除尘刷(12),且所述除尘刷(12)刷毛与所述通风滤网(8)表面滑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护壳(2)、散热扇叶(3)以及除尘扇叶(4),所述护壳(2)可拆卸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护壳(2)左侧面上设有旋转轴(5),所述护壳(2)左侧面上还设有围绕所述旋转轴(5)的散热孔(6),所述护壳(2)右侧面上设有通风槽(7),且所述通风槽(7)内固定安装有通风滤网(8),所述通风滤网(8)上安装有活动轴(9),所述散热扇叶(3)活动安装在所述旋转轴(5)上,所述散热扇叶(3)边缘设有驱动环(10),所述驱动环(10)上设有锯齿状的传动齿(11),所述除尘扇叶(4)活动安装在所述活动轴(9)上,所述除尘扇叶(4)边缘固定安装有除尘刷(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师坤李健孙兰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