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电磁屏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2857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电磁屏蔽装置,所述壳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壳体内壁底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外侧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壁顶部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固定杆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固定杆、套管、第一弹簧、放置板、固定板、第二圆锥齿轮、第一圆锥齿轮、第一转动杆、螺管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通过机构改变放置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增大装置的使用范围。

A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Device for EMC Testing of New Energy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电磁屏蔽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磁检测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电磁屏蔽装置。
技术介绍
磁兼容性(EMC,即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Disturbance)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设备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骚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Susceptibility,即EMS)。现有的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电磁屏蔽装置,装置空间内部空间是固定的,无法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被检测物,公司需要多种不同规格的检测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电磁屏蔽装置,旨在改善现有装置空间内部空间是固定的,无法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被检测物,公司需要多种不同规格的检测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电磁屏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壳体内壁底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外侧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壁顶部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固定杆顶部,所述套管的顶部焊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外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杆外侧焊接有第一圆锥齿轮,所述放置板顶部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圆锥齿轮,且所述第二圆锥齿轮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相互啮合。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通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焊接有旋钮。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动块的底部焊接有导杆,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焊接有第二套管,所述导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套管内部,所述第二套管内壁底部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杆相焊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管,所述螺管的顶部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中心轴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检测器。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杆底部凹槽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杆、套管、第一弹簧、放置板、固定板、第二圆锥齿轮、第一圆锥齿轮、第一转动杆、螺管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通过机构改变放置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增大装置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标:1-壳体、2-第一固定杆、3-套管、4-第一弹簧、5-放置板、6-第二固定杆、7-第一转动杆、8-第一圆锥齿轮、9-固定板、10-第二转动杆、11-第二圆锥齿轮、12-滑动块、13-旋钮、14-导杆、15-第二套管、16-第二弹簧、17-螺管、18-顶板、19-检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电磁屏蔽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为空腔结构,壳体1内壁底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杆2,第一固定杆2外侧套设有套管3,套管3内壁顶部焊接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焊接在固定杆2顶部,套管3的顶部焊接有放置板5,放置板5顶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杆6,第二固定杆6外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7,第一转动杆7的数量为两个,转动杆7外侧焊接有第一圆锥齿轮8,放置板5顶部焊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转动杆10,第二转动杆10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圆锥齿轮11,且第二圆锥齿轮11与第一圆锥齿轮8相互啮合,壳体1内壁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壁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通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2,滑动块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二转动杆10的一端穿过第三通孔,且第二转动杆10的另一端焊接有旋钮13,滑动块12的底部焊接有导杆14,壳体1内壁底部焊接有第二套管15,导杆14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套管15内部,第二套管15内壁底部焊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与导杆14相焊接,第一转动杆7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管17,螺管17的顶部焊接有顶板18,顶板18底部中心轴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检测器19,第一转动杆7底部开设有凹槽,第二固定杆6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转动杆7底部凹槽内部。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将被检测物放置在放置板5上方,被检测物由于自身重力带动放置板5向下运动,放置板5带动套管3沿着第一固定杆2中心轴所在直线方向向下运动,同时套管3使第一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放置板5带动固定板9向下运动,固定板9带动第二转动杆10向下运动,第二转动杆10带动滑动块12向下运动;进一步的,当被检测物完全放置完成之后,操作人员转动旋钮13,旋钮13带动第二转动杆10转动的,第二转动杆10带动第二圆锥齿轮11转动,第二圆锥齿轮11带动第一圆锥齿轮8转动,第一圆锥齿轮8带动第一转动杆7转动,因第一转动杆7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管17,因螺管17顶部焊接有顶板18,所以螺管17自身不能转动,第一转动杆7转动时,第一转动杆7带动螺管17向下运动,螺管17带动顶板18向下运动,调节顶板18与放置板5之间的距离。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杆2、套管3、第一弹簧4、放置板5、固定板9、第二圆锥齿轮11、第一圆锥齿轮8、第一转动杆7、螺管17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通过机构改变放置板5与顶板18之间的距离,增大装置的使用范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电磁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壳体(1)内壁底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杆(2),所述第一固定杆(2)外侧套设有套管(3),所述套管(3)内壁顶部焊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固定杆(2)顶部,所述套管(3)的顶部焊接有放置板(5),所述放置板(5)顶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杆(6),所述第二固定杆(6)外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7),所述第一转动杆(7)的数量为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电磁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壳体(1)内壁底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杆(2),所述第一固定杆(2)外侧套设有套管(3),所述套管(3)内壁顶部焊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固定杆(2)顶部,所述套管(3)的顶部焊接有放置板(5),所述放置板(5)顶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杆(6),所述第二固定杆(6)外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7),所述第一转动杆(7)的数量为两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电磁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7)外侧焊接有第一圆锥齿轮(8),所述放置板(5)顶部焊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转动杆(10),所述第二转动杆(10)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圆锥齿轮(11),且所述第二圆锥齿轮(11)与所述第一圆锥齿轮(8)相互啮合,所述壳体(1)内壁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通过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芮忠南孙兰娟阎智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