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48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用以在不破坏螺栓的情况下实现螺栓预紧力的测量。该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包括夹持机构和压力测量装置。夹持机构被构造为用于夹持螺栓;压力测量装置被构造为通过螺栓的挤压测量螺栓所对应的压力。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机械产品生产线与售后服务现场准确快速地检测螺栓预紧力,提升螺栓连接可靠、稳定性,提高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

Bolt preload measu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螺栓是机械产品的主要连接件,其安装质量对产品质量极为重要。螺栓出现松动或断裂情况会使其紧固作用失效,而松动现象是螺栓连接的常见问题。在机械产品生产与售后维护过程中,准确检测螺栓预紧力能够有效提高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和结构的安全性,确保机械产品持续正常运转,进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相关的螺栓预紧力的检测方式具体如下:通过敲打螺栓产生的振动信号检测螺栓的预紧力。专利技术人发现,该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需要实验室建立大量的振动信号与预紧力样本数据库作为检测基础。这样将造成检测成本高。同时,振动信号对应关系准确度直接影响预紧力检测精度。实际检测中的振动信号如果不在振动信号样本数据库中,将难以准确获得预紧力数值,造成检测精度低。或者,采用应变片,然后使用扭矩扳手给花键轴螺栓施加扭矩,通过实时观察扭矩数值,以及扭矩与电压、压力的对应关系,得出扭矩与预紧力的线性关系,实现花键轴螺栓预紧力的检测。专利技术人发现,该螺栓预紧力测量方法,仅适用于轮毂花键轴螺栓检测,而且采用应变片进行预紧力检测,检测效率低、精度差。另外,专利技术人还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现有螺栓预紧力检测方法及装置都对螺栓自身带有破坏性、检测环境与状态一致性难以控制,而且不适合生产与售后维护现场使用。因此,开发适合生产与售后维护现场的螺栓预紧力检测方法及装置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用以在不破坏、不损伤螺栓的情况下实现螺栓预紧力的测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包括:夹持机构,被构造为用于夹持螺栓;以及压力测量装置,被构造为通过所述螺栓的挤压测量所述螺栓所对应的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被构造为长度可变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被构造为可伸缩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可滑移地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安装有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其中,处于夹持状态下,所述螺栓一端抵顶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所述螺栓的另一端抵顶所述压力测量装置,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导向杆以及第二定位件;所述导向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定位件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导向杆;或者,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定位件固定于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与所述螺栓的端部形状匹配的抵顶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安装于所述导向杆,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件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是弯折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楔形件,包括第一楔形面和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用于与所述螺栓接触;第二楔形件,包括第二楔形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楔形面和所述第二楔形面接触;所述第二楔形件被构造为可移动地,且移动方向与所述螺栓的长度方向相交;以及压力检测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且与所述第二楔形件的第二侧面可滑移地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测量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楔形件驱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传动机构,一端与所述动力源驱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楔形件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具有刻度标识的传动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测量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动力源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源的工作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压力测量装置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压力测量装置测量得到的压力。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夹持机构,通过压力测量装置夹持螺栓安装前后所对应的压力差值,得到螺栓的预紧力。具体来说,第一次测量的是螺栓处于未安装状态的压力,第二次是将螺栓安装后所需安装的部件上之后,将处于安装状态的螺栓夹持在夹持机构中。由于螺栓受到预紧力之后,长度会变化,故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前后两次夹持时的螺栓长度是不同的,通过压力测量装置检测两次长度变化对应的压力变化,计算即可得到螺栓的预紧力。可见,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机械产品生产线与售后服务现场准确快速地检测螺栓预紧力,提升螺栓连接可靠、稳定性,提高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包括夹持机构1和压力测量装置2。夹持机构1被构造为用于夹持螺栓3;压力测量装置2被构造为通过螺栓3的挤压测量螺栓3所对应的压力。螺栓3受到预紧力之后,长度会变化,通过螺栓3安装前后不同长度对应的不同压力值,计算得到螺栓3的预紧力。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易于实现,适用范围广、调整方便,自适应动作灵活,测量得到的螺栓3预紧力更加精确。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1被构造为长度可变的。对应某一螺栓,夹持机构1的长度是确定的。对于另一长度的螺栓,夹持机构1的长度是可变的,以使得不同型号螺栓的测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1被构造为可伸缩的。设置为可伸缩的,便于调节夹持机构1的长度,进而实现对不同型号螺栓的夹持。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1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第二支架12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架11的第一端可滑移地连接。第二端安装有压力测量装置2。其中,处于夹持状态的螺栓3一端抵顶第一支架11,另一端抵顶压力测量装置2。该抵顶对应了一定的压力值,该压力值由压力测量装置2检测出来。参见图1,压力检测元件23的轴线与螺栓3的轴线重合,以准确测量螺栓3抵顶压力检测元件23产生的压力。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1还包括第一定位件13,第一定位件13安装于第一支架11的第二端。第一定位件13用于定位被检测螺栓3的螺帽端的端面,且便于使得螺栓3的轴线与压力检测元件23的轴线重合。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1还包括导向杆14以及第二定位件15。导向杆14固定于第二支架12的第二端;第二定位件15可滑移地安装于导向杆14。或者,导向杆14的一端可滑移地安装于第二支架12的第二端,第二定位件15固定于导向杆14的另一端。上述两种结构都能实现螺栓3抵顶时,第二定位件15的移动。第二次测量时,螺栓3安装之后,第二定位件15会移动,进而使得与第二定位件15固定相连的第一楔形件21的位置变化。第一楔形件21的位置变化,需要后续驱动第二楔形件22运动,第二楔形件22运动会再次带动第一楔形件21运动,直至第一楔形件21和第二楔形件22的配合位置恢复至螺栓3第一次夹持测量时的位置。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杆14设置于第二定位件15上,至少布置2根。导向杆14可沿着第二支架12上的光孔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机构(1),被构造为用于夹持螺栓(3);以及压力测量装置(2),被构造为通过所述螺栓(3)的挤压测量所述螺栓(3)所对应的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机构(1),被构造为用于夹持螺栓(3);以及压力测量装置(2),被构造为通过所述螺栓(3)的挤压测量所述螺栓(3)所对应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被构造为长度可变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被构造为可伸缩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包括:第一支架(11);以及第二支架(12),所述第二支架(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一端可滑移地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2)的第二端安装有所述压力测量装置(2);其中,处于夹持状态下,所述螺栓(3)一端抵顶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二端,所述螺栓(3)的另一端抵顶所述压力测量装置(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还包括:第一定位件(13),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二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还包括导向杆(14)以及第二定位件(15);所述导向杆(14)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1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定位件(15)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导向杆(14);或者,所述导向杆(14)的一端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1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定位件(15)固定于所述导向杆(14)的另一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15)包括与所述螺栓(3)的端部形状匹配的抵顶件。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栓预紧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还包括:弹性复位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灿陈新春韩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