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635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包括支承板、受力板、连接支承板与受力板的腹板,和设置于支承板上的导轨,所述腹板包括拱梁、连杆、受力杆、安装座,所述拱梁设置于支承板的下表面上,所述拱梁与支承板之间分别均设受力杆,在所述拱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连接支承板,下端设置于受力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主梁上的腹板由平板结构改为拱梁结构,使腹板把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力,分解成弧的径向力与切向力,同时设置缓冲座,通过缓冲座把切向力会产生水平分力进行释放和消解,降低支承板与轨道施加给拱梁的外向挤压力,从而保证受力平衡,改善了其应力分布状况,使主梁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受力均匀、承载能力强。

A Main Girder Structure of Single Girder Bridge C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
本技术属于桥式起重机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构架稳定、受力分布合理的单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
技术介绍
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它是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起重机械,而起重机主梁是桥式起重机承受主体重量的核心部件,其结构直接关系着起重机的工作性能,目前现有的桥式起重机主梁通常采用由上、下支承板和两侧的垂直腹板组合形成箱体式结构,为了保证小车平稳行走,一般主梁的上、下支承板都是采用平直梁结构,但实际应用中发现这种结构存在受力分布状况不理想,且坚固强度低等问题。因此,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受力均匀、承载能力强的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架稳定、受力分布合理的单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支承板、受力板、连接支承板与受力板的腹板,和设置于支承板上的导轨,所述腹板包括拱梁、连杆、受力杆、安装座,所述拱梁设置于支承板的下表面上,所述拱梁与支承板之间均设受力杆,在所述拱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连接支承板,下端设置于受力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将主梁上的腹板由平板结构改为拱梁结构,使腹板把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力,分解成弧的径向力与切向力,同时在腹板与受力板的连接处设置缓冲座,通过缓冲座把切向力会产生水平分力进行释放和消解,降低支承板与轨道施加给拱梁的外向挤压力,从而保证受力平衡,改善了其应力分布状况,使主梁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2、本技术通过在支承板与拱梁之间设置受力柱,增加了支承板与拱梁之间的机械强度,在拱梁之间设置连杆,增加了拱梁的机械强度;腹板与受力板之间设置安装座,增加了主梁架构的稳定性,并将支承板、受力板与拱梁牢牢连接呈一个整体,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3、本技术的腹板能根据主梁的实际使用范围,选择一个独立使用,也可多个组合装配使用,有效扩大了适用范围,使主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力均匀、承载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支承板,2~受力板,3~导轨,4~拱梁,5~连杆,6~受力杆,7~安装座,8~缓冲座,9~翼板,10~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2所示的单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包括支承板1、受力板2、连接支承板1与受力板2的腹板,和设置于支承板1上的导轨3,使导轨3受到的力由支承板1传递给腹板,并由腹板把力均匀分散,所述腹板包括拱梁4、连杆5、受力杆6、安装座7,所述拱梁4设置于支承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拱梁4与支承板1之间均设受力杆6,在所述拱梁4的两端分别设置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的上端连接支承板1,下端设置于受力板2上。所述的拱梁4的宽度不大于支承板1或受力板2的宽度,且拱梁4的顶部与支承板1连接。所述的拱梁4至少有两根,各根拱梁4沿支承板1的长向并列设置于支承板1的下表面上,相邻拱梁4之间通过连杆5连接,增加拱梁4之间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且各根拱梁4的宽度不大于支承板1或受力板2的三分之一宽度。各根所述的拱梁4的末端设置有缓冲座8,缓冲座8设置于安装座7中。所述的安装座7呈“L”形结构,所述安装座7上设置有与拱梁4配适的固定槽。所述的受力板2设置呈“凹”字形结构,增加了受力板2的机械强度,延长受力板2的使用寿命,降低形变系数,在所述受力板2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安装座7配适的挡块10,增强稳定性。所述的腹板至少有一个,根据主梁的实际使用范围,选择一个独立使用,也可多个组合装配使用,有效扩大了适用范围,提升主梁的承载能力。所述的连杆5与各根拱梁4刚性连接。所述的腹板与支承板1、受力板2呈“工”字形结构连接。所述的导轨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翼板9,起到停车定位和保护功能,防止起吊小车从导轨上脱落,保证行车安全。所述的受力杆6为缓冲杆结构。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工作时,起吊小车沿支承板1上的导轨3往复移动,在起吊重物行走过程中导轨3把受到的力通过支承板1传递给腹板,此时拱梁4和受力杆6同时受力,拱梁4和受力杆6把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力,分解成弧的径向力与切向力,先由受力杆6卸除一部分力,再通过缓冲座8把切向力会产生水平分力进行释放和消解,降低拱梁4上的外向挤压力,而未被抵消的力则传递给受力板2以及主梁支架,从而保证受力平衡,使主梁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包括支承板(1)、受力板(2)、连接支承板(1)与受力板(2)的腹板,和设置于支承板(1)上的导轨(3),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包括拱梁(4)、连杆(5)、受力杆(6)、安装座(7),所述拱梁(4)设置于支承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拱梁(4)与支承板(1)之间均设受力杆(6),在所述拱梁(4)的两端分别设置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的上端连接支承板(1),下端设置于受力板(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包括支承板(1)、受力板(2)、连接支承板(1)与受力板(2)的腹板,和设置于支承板(1)上的导轨(3),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包括拱梁(4)、连杆(5)、受力杆(6)、安装座(7),所述拱梁(4)设置于支承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拱梁(4)与支承板(1)之间均设受力杆(6),在所述拱梁(4)的两端分别设置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的上端连接支承板(1),下端设置于受力板(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拱梁(4)的宽度不大于支承板(1)或受力板(2)的宽度,且拱梁(4)的顶部与支承板(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拱梁(4)至少有两根,各根拱梁(4)沿支承板(1)的长向并列设置于支承板(1)的下表面上,相邻拱梁(4)之间通过连杆(5)连接,且各根拱梁(4)的宽度不大于支承板(1)或受力板(2)的三分之一宽度。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跃文张平张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钢重型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