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输建筑板材的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36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运输建筑板材的推车,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内设置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中设有第一活动板,所述前挡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安装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内设置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中设有第二活动板,所述侧挡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承载板、前挡板、后挡板以及侧挡板共同围成载物区,所述载物区中设置有隔板,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隔板将建筑板材分隔开,避免建筑板材之间的碰撞,而且起到固定建筑板材的作用,同时利用前挡板中的第一活动板和侧挡板中的第二活动板,将建筑板材包围在载物区中,防止建筑板材与外界的碰撞。

A trolley for transporting building pl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运输建筑板材的推车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建筑板材的推车。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会需要用到一些建筑板材,这些建筑板材一般都是由推车人工运输,传统的推车只是简单的将建筑板材堆放在一起,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仅容易使建筑板材滑落推车,给操作人员增加运输难度,而且有些建筑板材,如玻璃板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发生碰撞,否则容易碎裂,显然传统的推车很难运输这些容易破碎的建筑板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运输建筑板材的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建筑板材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从推车上掉落,以及不能有效的保护容易破碎的建筑板材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能够将建筑板材牢牢的固定在推车上,避免建筑板材的掉落和碰撞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运输建筑板材的推车,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承载板之间铰连接,所述前挡板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一活动腔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水平的第一导向柱,所述前挡板的前面开设有垂直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一活动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导向柱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二活动腔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上设置有水平的第二导向柱,所述侧挡板的侧面开设有垂直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二活动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导向柱在所述第二导向槽中,所述承载板、前挡板、后挡板以及侧挡板共同围成载物区,所述载物区中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隔板,所述隔板平行与所述侧挡板。采用上述一种用于运输建筑板材的推车,在使用时,将建筑板材分别放入所述隔板之间的间隙中,然后根据建筑板材的实际高度,通过调节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位置,来间接调节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高度,使得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将建筑板材包围起来,防止建筑板材在运输过程过程中发生碰撞和掉落。作为优选,所述前挡板的两端铰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侧挡板靠近所述前挡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均设置有延伸体,两个延伸体相互交叉重叠,且延伸体上开设有垂直向上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设置有固定柱。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均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导向槽的限位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直径;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限位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直径。作为优选,所述载物区中设置有防震层,所述防震层为橡胶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作为优选,所述后挡板的一侧设置有推车把手,所述推车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套。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隔板将建筑板材分隔开,避免建筑板材之间的碰撞,而且起到固定建筑板材的作用,同时利用前挡板中的第一活动板和侧挡板中的第二活动板,将建筑板材包围在载物区中,防止建筑板材与外界的碰撞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建筑板材从推车上掉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3的A区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图3的B区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承载板;2、前挡板;201、第一活动腔;202、第一活动板;203、第一导向槽;204、第一导向柱;205、第一固定块;3、侧挡板;301、第二活动腔;302、第二活动板;303、第二导向槽;304、第二导向柱;305、第二固定块;4、固定柱;5、隔板;6、防震层;7、支撑架;8、推车把手;9、万向轮;10、载物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建筑板材的推车,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挡板2和后挡板,前挡板2与承载板1之间铰连接,设置活动的前挡板2,在卸载建筑板材的时候能够将前挡板2放平,方便建筑板材的卸载,前挡板2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动腔201,第一活动腔201的上端开口,第一活动腔201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202,第一活动板202能够在第一活动腔201中滑动,第一活动板202上设置有水平的第一导向柱204,前挡板2的前面开设有垂直的第一导向槽203,第一导向槽203的设置是为了固定第一导向柱204,第一导向槽203与第一活动腔201相连通,且第一导向柱204在第一导向槽203中,通过控制第一导向柱204在第一导向槽203中的位置来间接控制第一活动板202的高度,以此方式将建筑板材包围住,防止建筑板材与外界的碰撞;承载板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侧挡板3,侧挡板3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动腔301,第二活动腔301的上端开口,第二活动腔301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302,第二活动板302能够在第二活动腔301中上下滑动,第二活动板302上设置有水平的第二导向柱304,侧挡板3的侧面开设有垂直的第二导向槽303,第二导向槽303的设置是为了控制第二导向柱304的位置,第二导向槽303与第二活动腔301相连通,且第二导向柱304在第二导向槽303中,通过控制第二导向柱304在第二导向槽303中的位置来间接控制第二活动板302的高度,以此方式将建筑板材包围住,防止建筑板材与外界的碰撞,承载板1、前挡板2、后挡板以及侧挡板3共同围成载物区10,载物区10中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隔板5,隔板5平行与侧挡板3,隔板5的设置将载物区10分成若干个条形固定槽,通过条形固定槽能够将建筑板材牢固的固定在载物区10中,而且隔板5的设置能够避免建筑板材之间的碰撞。作为诸多实施方案的优选案例,前挡板2的两端铰连接有第一固定块205,侧挡板3靠近前挡板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块305,第一固定块205的一端和第二固定块305的一端均设置有延伸体,两个延伸体相互交叉重叠,且延伸体上开设有垂直向上的固定孔,固定孔中设置有固定柱4,通过第一固定块205与第二固定块305之间的结合,使得前挡板2牢牢的紧贴侧挡板3,从而起到固定建筑板材的作用,在卸载建筑板材时,又能通过第一固定块205与第二固定块305之间的分离,使前挡板2脱离侧挡板3,并且前挡板2以前挡板2与承载板1的连接处为中心进行转动,使得前挡板2放平,方便建筑板材的卸载。第一导向槽203和第二导向槽303均设置有限位孔,第一导向槽203的限位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运输建筑板材的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所述承载板(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挡板(2)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2)与所述承载板(1)之间铰连接,所述前挡板(2)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动腔(201),所述第一活动腔(201)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一活动腔(201)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202),所述第一活动板(202)上设置有水平的第一导向柱(204),所述前挡板(2)的前面开设有垂直的第一导向槽(203),所述第一导向槽(203)与所述第一活动腔(201)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导向柱(204)在所述第一导向槽(203)中;所述承载板(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侧挡板(3),所述侧挡板(3)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动腔(301),所述第二活动腔(301)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二活动腔(301)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302),所述第二活动板(302)上设置有水平的第二导向柱(304),所述侧挡板(3)的侧面开设有垂直的第二导向槽(303),所述第二导向槽(303)与所述第二活动腔(301)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导向柱(304)在所述第二导向槽(303)中,所述承载板(1)、前挡板(2)、后挡板以及侧挡板(3)共同围成载物区(10),所述载物区(10)中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隔板(5),所述隔板(5)平行与所述侧挡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输建筑板材的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所述承载板(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挡板(2)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2)与所述承载板(1)之间铰连接,所述前挡板(2)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动腔(201),所述第一活动腔(201)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一活动腔(201)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202),所述第一活动板(202)上设置有水平的第一导向柱(204),所述前挡板(2)的前面开设有垂直的第一导向槽(203),所述第一导向槽(203)与所述第一活动腔(201)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导向柱(204)在所述第一导向槽(203)中;所述承载板(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侧挡板(3),所述侧挡板(3)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动腔(301),所述第二活动腔(301)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二活动腔(301)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302),所述第二活动板(302)上设置有水平的第二导向柱(304),所述侧挡板(3)的侧面开设有垂直的第二导向槽(303),所述第二导向槽(303)与所述第二活动腔(301)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导向柱(304)在所述第二导向槽(303)中,所述承载板(1)、前挡板(2)、后挡板以及侧挡板(3)共同围成载物区(10),所述载物区(10)中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隔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亚澳工业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