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扶手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31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央扶手组件和车辆,所述中央扶手组件包括:第一扶手板,所述第一扶手板安装于车体;第二扶手板,所述第二扶手板与所述第一扶手板可枢转地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扶手板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央扶手组件,通过将第二扶手板可枢转地安装于第一扶手板,易于实现扶手的前后位置调节,且可灵活选择扶手的支撑面积,便于满足不同乘员的使用需求,提升车辆内饰档次,提高竞争力。

Central armrest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央扶手组件和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央扶手组件和具有该中央扶手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的中央扶手可在乘员乘车时便于乘员倚靠休息,从而使得乘员具有舒适的乘车环境。相关技术中,多数车辆不具备中央扶手前后调节功能,使用舒适性较差;部分车辆通过滑动机构实现中央扶手前后调节,但设置滑动机构的成本较高,不适于大众使用,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中央扶手组件,所述中央扶手组件可达到调整中央扶手前后位置的功能,同时降低成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包括:第一扶手板,所述第一扶手板安装于车体;第二扶手板,所述第二扶手板与所述第一扶手板可枢转地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扶手板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通过将第二扶手板可枢转地安装于第一扶手板,易于实现扶手的前后位置调节,且可灵活选择扶手的支撑面积,便于满足不同乘员的使用需求,提升车辆内饰档次,提高竞争力。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所述第二扶手板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扶手板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扶手板的前端面贴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所述第一扶手板的前端面从下到上向后倾斜延伸。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所述第一扶手板的前端面为弧形或斜面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所述第二扶手板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板的上表面与第二扶手板的上表面平齐。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所述第一扶手板和所述第二扶手板的顶角处具有圆形倒角。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还包括:铰链,所述第二扶手板与所述第一扶手板通过所述铰链可枢转地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所述第一扶手板、所述第二扶手板中的一个具有枢转轴,所述第一扶手板、所述第二扶手板中的另一个具有枢转孔,所述第一扶手板与所述第二扶手板通过所述枢转轴、所述枢转孔可枢转地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还包括: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扶手板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与整车电连接。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中央扶手组件。所述车辆与上述的中央扶手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的第二扶手板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的第二扶手板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央扶手组件100,第一扶手板11,第二扶手板12,铰链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100。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100包括第一扶手板11和第二扶手板12。第一扶手板11安装于车体,即第一扶手板11与车体相对固定,且第一扶手板11的上表面为平面,第一扶手板11的上表面可作为支撑面,乘员乘车时,可将手臂支撑于第一扶手板11的上表面,以便于乘员困倦时休息,或将其他物品放置于第一扶手板11的上表面,以有效地利用车内空间。第二扶手板12与第一扶手板11可枢转地相连,即第一扶手板11可与第二扶手板12相对转动,如图1-图2所示,第二扶手板12可从第一扶手板11的上方转动到第一扶手板11的前方,以使第二扶手板12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扶手板12位于第一扶手板11上方时,第二扶手板12处于收纳状态,此时,第二扶手板12与第一扶手板11沿竖向设置,第二扶手板12背离第一扶手板11的表面为支撑面,即第二扶手板12的上表面为支撑面,乘员可将手臂支撑于第二扶手板12的上表面,以便于乘员休息。第二扶手板12位于第一扶手板11前方时,第二扶手板12处于展开状态,此时,第二扶手板12与第一扶手板11沿纵向设置,第一扶手板11的上表面、第二扶手板12的上表面均可作为支撑面,极大地增加支撑面的面积,进而有效地增加乘员的使用空间。其中,纵向即X向,指车辆的前后方向;横向即Y向,指车辆的左右方向;竖向即Z向,指车辆的上下方向。第二扶手板12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二扶手板12及支撑面的位置偏后,第一扶手板11与第二扶手板12占用的纵向空间小。第二扶手板1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扶手板12的位置前移,支撑面向前延伸,乘员休息时对中央扶手组件100的使用区域较大,同时实现扶手前后位置的调节,有效地提高中央扶手组件100的实用性,本申请的中央扶手组件100相比于设置滑动机构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成本明显地降低。由此,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二扶手板12所处的状态,便于满足乘员的使用需求,提升车辆内饰档次,提高竞争力同时节省成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100,通过将第二扶手板12可枢转地安装于第一扶手板11,易于实现扶手的前后位置调节,且可灵活选择扶手的支撑面积,便于满足乘员不同的使用需求,提升车辆内饰档次,提高竞争力。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央扶手组件100,第二扶手板1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扶手板12的第一端面与第一扶手板11的前端面贴合,即当第二扶手板12转动到第一扶手板11的前方时,第二扶手板12的第一端面与第一扶手板11的前端面正对,由此,第二扶手板12的第一端面与第一扶手板11的前端面贴合时,第二扶手板12与第一扶手板1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极大地减小了第二扶手板12与第一扶手板11的接触应力,可有效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央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扶手板,所述第一扶手板安装于车体;第二扶手板,所述第二扶手板与所述第一扶手板可枢转地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扶手板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央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扶手板,所述第一扶手板安装于车体;第二扶手板,所述第二扶手板与所述第一扶手板可枢转地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扶手板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扶手板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扶手板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扶手板的前端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板的前端面从下到上向后倾斜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板的前端面为弧形或斜面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央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扶手板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板的上表面与第二扶手板的上表面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