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阻尼装置、车辆座椅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984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间歇阻尼装置、车辆座椅及车辆,间歇阻尼装置包括:平行的两个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滑动组件;间歇阻尼装置应用于车辆座椅的扶手结构中,连杆机构中的转动组件上设有包括无效阻尼的阻尼组件,在间歇阻尼装置到达工作区之前,属于无阻尼工作区,连杆机构可快速升高到使用行程;由于连杆机构滑动组件中的滑动杆上设有滑槽,在连杆机构从初始状态升高到工作区的过程中,滑槽上的连接轴从滑槽端部向滑槽内部滑动到使用位置;在间歇阻尼装置到达工作区之后,属于阻尼工作区,连杆机构在使用行程内进行小幅度缓慢调节,调节滑槽上连接轴的位置时,连杆机构也会随之向上或向下小幅度升高或降低,直至乘客调节到舒服的位置停止调节。

An Intermittent Damping Device, Vehicle Seat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歇阻尼装置、车辆座椅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间歇阻尼装置、车辆座椅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座椅上的升降扶手所采用的普通阻尼只能以一定的速度上升或下降,以满足乘客的需求,但是扶手只能上升或下降,乘客并不能在到达上升或下降的位置后,在对扶手进行小幅度的调节,如前后或左右方向的调节,因此,车辆座椅上的升降扶手所采用的现有普通阻尼并不能满足乘客更高的舒适性要求,缺乏产品的精致感知。但是,如果为了克服普通阻尼的缺陷,将普通阻尼换成双极阻尼,制造成本会明显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间歇阻尼装置、车辆座椅及车辆,以使车辆座椅上的升降扶手能满足乘客更高的舒适性要求,提升座椅扶手调节的精致感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所述间歇阻尼装置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平行的两个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平行设置的两个滑动杆,所述两个滑动杆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其中,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端设有滑槽;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两个滑动杆中的一个滑动杆一端的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两个滑动杆中的另一个滑动杆另一端的滑槽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另一个滑动杆一端的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一个滑动杆另一端的滑槽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交叉位置通过多边形销连接;其中,所述交叉位置设有包括无效阻尼的阻尼组件。进一步的,所述间歇阻尼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在第三方向上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架;所述在第一方向上平行的两个连杆机构中,所述滑动组件中的所述一个滑动杆底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两个固定架中的一个固定架顶面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两个固定架中的另一个固定架顶面的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杆在所述交叉位置设有多边形孔,所述第二转动杆在内侧面设有圆形凸台。进一步的,阻尼组件包括阻尼基体;所述阻尼基体的小端设有转轴孔,与所述圆形凸台配合连接;所述阻尼基体的大端设有配合安装的旋转阻尼和所述无效阻尼,所述旋转阻尼和所述无效阻尼上均设有固定孔;其中,所述固定孔为多边形孔;所述多边形销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多边形孔将两个转动组件中的所述交叉位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机构进入工作区时,所述旋转阻尼与所述无效阻尼旋转的相对角度为47°。进一步的,当所述旋转阻尼与所述无效阻尼旋转的相对角度为47°时,所述连杆机构升高210mm。进一步的,所述多边形孔为正六边形孔。进一步的,所述多边形销为正六边形的销。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间歇阻尼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间歇阻尼装置主要应用于车辆座椅的扶手结构中,由平行的两个连杆机构组成,连杆机构中的转动组件上设有包括无效阻尼的阻尼组件,在间歇阻尼装置到达工作区之前,属于无阻尼工作区,连杆机构可快速升高到使用行程;由于连杆机构滑动组件中的滑动杆上设有滑槽,在连杆机构从初始状态升高到工作区的过程中,滑槽上的连接轴从滑槽端部向滑槽内部滑动到使用位置;在间歇阻尼装置到达工作区之后,属于阻尼工作区,连杆机构在使用行程内进行小幅度缓慢调节,当调节滑槽上连接轴的位置时,连杆机构也会随之向上或向下小幅度升高或降低,直至乘客调节到舒服的位置停止调节。综上,所述间歇阻尼装置可以实现分区工作,使座椅扶手先在无阻尼工作区进行大幅度的快速调节,使其调节到乘客舒适的范围,再在阻尼工作区进行小幅度的缓慢调节,满足乘客更高的舒适度要求,从而提升座椅扶手调节的精致感知;并且,所述间歇阻尼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座椅,以使车辆座椅上的升降扶手能满足乘客更高的舒适性要求,提升座椅扶手调节的精致感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坐垫包括:上述间歇阻尼装置。所述车辆座椅与上述间歇阻尼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使车辆座椅上的升降扶手能满足乘客更高的舒适性要求,提升座椅扶手调节的精致感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车辆座椅。所述车辆与上述车辆座椅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间歇阻尼装置在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间歇阻尼装置在到达工作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间歇阻尼装置到达最高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间歇阻尼装置中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间歇阻尼装置中阻尼组件中的部分部件旋转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滑动杆,101-一个滑动杆,102-另一个滑动杆,11-第一连接孔,12-滑槽,20-第一转动杆,23-第二连接孔,30-第二转动杆,40-连接轴,50-多边形销,60-阻尼组件,70-固定架,701-一个固定架,702-另一个固定架,80-多边形孔,90-圆形凸台,110-阻尼基体,111-转轴孔,112-旋转阻尼,113-无效阻尼,114-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看清整个间歇阻尼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3中将一个连杆机构的结构进行了隐藏。参照图1~图3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间歇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间歇阻尼装置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平行的两个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平行设置的两个滑动杆10,两个滑动杆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其中,滑动杆1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11,另一端设有滑槽12;转动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转动杆20和第二转动杆30;第一转动杆20和第二转动杆3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23;第一转动杆20一端的第二连接孔23与两个滑动杆中的一个滑动杆101一端的第一连接孔11通过连接轴40连接,第一转动杆20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孔23与两个滑动杆中的另一个滑动杆102另一端的滑槽12通过连接轴40连接;第二转动杆20一端的第二连接孔23与另一个滑动杆102一端的第一连接孔11通过连接轴40连接,第二转动杆30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孔23与一个滑动杆101另一端的滑槽23通过连接轴40连接;第一转动杆20和第二转动杆30的交叉位置通过多边形销50连接;其中,所述交叉位置设有包括无效阻尼113的阻尼组件60。需要说明的,依据图示位置,本技术实施例将第一方向设定为前后方向,第二方向设定为上下方向,第三方向设定为左右方向;说明书中出现的一端为图示的左端,另一端为图示的右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歇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阻尼装置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平行的两个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平行设置的两个滑动杆,所述两个滑动杆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其中,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端设有滑槽;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两个滑动杆中的一个滑动杆一端的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两个滑动杆中的另一个滑动杆另一端的滑槽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另一个滑动杆一端的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一个滑动杆另一端的滑槽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交叉位置通过多边形销连接;其中,所述交叉位置设有包括无效阻尼的阻尼组件;其中,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阻尼基体;所述阻尼基体的大端设有配合安装的旋转阻尼和所述无效阻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歇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阻尼装置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平行的两个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平行设置的两个滑动杆,所述两个滑动杆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其中,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端设有滑槽;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两个滑动杆中的一个滑动杆一端的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两个滑动杆中的另一个滑动杆另一端的滑槽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另一个滑动杆一端的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一个滑动杆另一端的滑槽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交叉位置通过多边形销连接;其中,所述交叉位置设有包括无效阻尼的阻尼组件;其中,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阻尼基体;所述阻尼基体的大端设有配合安装的旋转阻尼和所述无效阻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阻尼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在第三方向上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架;所述在第一方向上平行的两个连杆机构中,所述滑动组件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晓永吴涛穆佳飞陈文虎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