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背门及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2969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包括撑杆安装件,所述撑杆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三安装板连接,共同形成一个横截面呈U形的结构,所述撑杆安装件还包括搭接板,所述搭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边。相应地,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的汽车后背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撑杆安装件的结构形式以及撑杆安装件的搭接形式,提高了后背门撑杆侧围端安装点的强度和刚度,可以确保在耐久试验中侧围端钣金不被撕裂,侧围外板与侧围流水槽之间的涂胶不会开裂。

A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Installation of Back Door and Back Door Brace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背门及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背门及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多方面技术的不断融入,汽车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很多高配车型中都配有电动后背门,其采用电动开启方式,电动开启与手动开启相比,在车身侧需要承受更大的力值,特别是对于一些车型受造型及撑杆布置位置的影响,相对于其它车型,需要更大的力值。若后背门撑杆侧围端安装点刚度和强度不足,将会导致后背门撑杆耐久试验过程中侧围端钣金撕裂及开胶问题。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予后背门撑杆安装结构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以及一种具有该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的汽车后背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包括撑杆安装件,所述撑杆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三安装板连接,共同形成一个横截面呈U形的结构,所述撑杆安装件还包括搭接板,所述搭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边。进一步地,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还包括撑杆加强件和侧围流水槽,所述撑杆加强件设置在所述撑杆安装件与所述侧围流水槽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撑杆安装件还包括第四安装板和第五安装板,所述第四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边,所述第五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边。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安装板和所述第五安装板上均开设有供第一连接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撑杆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上开设有供第二连接件穿过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撑杆加强件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四安装板进行限位的翻边。进一步地,所述侧围流水槽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供第三连接件穿过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撑杆安装件、所述撑杆加强件和所述侧围流水槽装配后安装在侧围内板总成上。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背门,包括上述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改变撑杆安装件的结构形式以及撑杆安装件的搭接形式,提高了后背门撑杆侧围端安装点的强度和刚度,可以确保在耐久试验中侧围端钣金不被撕裂,侧围外板与侧围流水槽之间的涂胶不会开裂。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侧围内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撑杆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撑杆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侧围流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撑杆安装支架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撑杆安装件,11-第一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13-第三安装板,14-第四安装板,15-第五安装板,16-搭接板,2-第一连接孔,3-撑杆加强件,31-第一加强板,311-第一边,312-第二边,313-第三边,314-第四边,32-第二加强板,33-第三加强板,34-翻边,4-第二连接孔,5-侧围流水槽,51-基板,52-导流板,6-第三连接孔,7-侧围内板总成,71-风窗内板,72-D柱内板,73-侧围内板,74-撑杆加强件撑板,8-后背门撑杆,9-撑杆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包括撑杆安装件1、撑杆加强件3和侧围流水槽5,所述撑杆加强件3设置在所述撑杆安装件1与所述侧围流水槽5之间,也就是,所述撑杆加强件3的一侧面连接于所述撑杆安装件1,所述撑杆加强件3的另一侧面连接于所述侧围流水槽5。如图2所示,所述撑杆安装件1、所述撑杆加强件3和所述侧围流水槽5连接后安装在侧围内板总成7上。如图3所示,所述侧围内板总成7包括风窗内板71、D柱内板72和侧围内板73。所述风窗内板71、所述D柱内板72与所述侧围内板73依次叠加连接,例如所述风窗内板71先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D柱内板72上,所述D柱内板72再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侧围内板73上。其中,所述侧围内板73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撑杆加强件3的撑杆加强件撑板74。如图4所示,所述撑杆安装件1包括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三安装板13,所述第一安装板11和所述第三安装板13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2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1、所述第二安装板12与所述第三安装板13之间共同形成一个横截面呈U形的结构,相对于其他车型能够承受更大的力值。进一步地,所述撑杆安装件1还包括对称设置的第四安装板14和第五安装板15,所述第四安装板14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的一边,所述第五安装板15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3的一边。所述第四安装板14和所述第五安装板15上均开设有供第一连接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孔2,以便利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撑杆加强件3及所述侧围流水槽5装配。进一步地,所述撑杆安装件1还包括搭接板16,所述搭接板16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的一边,以便在与所述侧围内板总成7装配时,搭接在所述风窗内板71上,以形成良好的连接效果。如图5所示,所述撑杆加强件3包括第一加强板31,所述第一加强板31具有第一边311、第二边312、第三边313和第四边314,所述第一边311与所述第二边3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边313与所述第四边31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31上开设有供第二连接件穿过的第二连接孔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杆安装件(1),所述撑杆安装件(1)包括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三安装板(13),所述第二安装板(12)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及所述第三安装板(13)连接,共同形成一个横截面呈U形的结构,所述撑杆安装件(1)还包括搭接板(16),所述搭接板(16)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的一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杆安装件(1),所述撑杆安装件(1)包括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三安装板(13),所述第二安装板(12)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及所述第三安装板(13)连接,共同形成一个横截面呈U形的结构,所述撑杆安装件(1)还包括搭接板(16),所述搭接板(16)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的一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还包括撑杆加强件(3)和侧围流水槽(5),所述撑杆加强件(3)设置在所述撑杆安装件(1)与所述侧围流水槽(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安装件(1)还包括第四安装板(14)和第五安装板(15),所述第四安装板(14)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的一边,所述第五安装板(15)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3)的一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安装板(14)和所述第五安装板(15)上均开设有供第一连接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孔(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背门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恒杜文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