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278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包括尾门撑杆、尾门侧支架、车身侧支架和缓冲胶塞,所述尾门撑杆上端与所述尾门侧支架卡接,所述尾门撑杆下端与所述车身侧支架卡接,所述尾门侧支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尾门焊合总成上,所述车身侧支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D柱焊合件上,所述缓冲胶塞可拆卸式固定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尾门侧支架上,所述缓冲胶塞下端与所述D柱焊合件可解除式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缓冲胶塞安装在尾门侧支架上,优化解决尾门焊合总成导致缓冲胶塞难布置的问题以及减少支架数量;优化D柱焊合件二级表面,提升感知质量;控制尾门焊合总成与D柱焊合件之间的间隙。

An Installation Device for Tail Door Br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大部分车型尾门中部缓冲胶塞的安装结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缓冲胶塞(如图1所示)安装在尾门内板钣金01上,其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尾部造型分缝为侧面分缝车型,缓冲胶塞02直接安装在尾门内板钣金01上,如果D柱焊合件缓冲胶塞02支撑面不起较高的凸台特征,缓冲胶塞02过长、刚度不足,尾门在关闭时尾门内板钣金01上的缓冲胶塞02的支撑不足,缓冲胶塞02性能下降;如果D柱焊合件缓冲胶塞02支撑面起较高的凸台特征,D柱焊合件的钣金二级表面特征太过明显,感知差。另一种是缓冲胶塞(如图2所示)安装在一个单独的支架上。其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尾部造型分缝为正面分缝车型,尾门内板钣金03与D柱间隙过大,需另起支架04安装缓冲胶塞05;增加工序,增加零件模具开发,增加人力物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其优点是缓冲胶塞安装在尾门侧支架上,优化解决尾门焊合总成导致缓冲胶塞难布置的问题以及减少支架数量;优化D柱焊合件二级表面,提升感知质量;控制尾门焊合总成与D柱焊合件之间的间隙。本技术的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包括尾门撑杆、尾门侧支架、车身侧支架和缓冲胶塞,所述尾门撑杆上端与所述尾门侧支架卡接,所述尾门撑杆下端与所述车身侧支架卡接,所述尾门侧支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尾门焊合总成上,所述车身侧支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D柱焊合件上,所述缓冲胶塞可拆卸式固定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尾门侧支架上,所述缓冲胶塞下端与所述D柱焊合件可解除式相抵。本技术的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还可以是:所述尾门侧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尾门螺栓,所述尾门侧支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尾门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尾门焊合总成上。所述车身侧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车身螺栓,所述车身侧支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车身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D柱焊合件上。所述尾门侧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尾门球头,所述尾门球头与所述尾门撑杆上端球窝卡接,所述尾门球头可旋转相抵于所述尾门撑杆上端球窝内。所述车身侧支架上固定连接有车身球头,所述车身球头卡接连接于所述尾门撑杆下端球窝内,所述车身球头可旋转相抵于所述尾门撑杆下端球窝内。所述车身侧支架竖向截面形状为向左的L形,所述车身侧支架左侧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所述D柱焊合件上,所述车身球头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身侧支架右侧。所述车身侧支架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中间设置有至少一条筋条。所述筋条左右横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弯折部中间。所述尾门侧支架横向截面呈倒U形,所述尾门侧支架包括上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支架左端的左支架和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支架右端的右支架,所述右支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尾门焊合总成上,所述右支架与所述尾门撑杆卡接连接。所述左支架下端垂直设置有延伸部,所述缓冲胶塞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延伸部上。本技术的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包括尾门撑杆、尾门侧支架、车身侧支架和缓冲胶塞,所述尾门撑杆上端与所述尾门侧支架卡接,所述尾门撑杆下端与所述车身侧支架卡接,所述尾门侧支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尾门焊合总成上,所述车身侧支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D柱焊合件上,所述缓冲胶塞可拆卸式固定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尾门侧支架上,所述缓冲胶塞下端与所述D柱焊合件可解除式相抵。这样,尾门撑杆上端与尾门侧支架卡接,方便安装,提高装配效率。尾门撑杆下端与车身侧支架卡接,方便安装,提高装配效率。尾门侧支架固定连接在尾门焊合总成上,也可以解除尾门侧支架与尾门焊合总成之间的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车身侧支架固定连接在D柱焊合件上,也可以解除车身侧支架与D柱焊合件之间的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缓冲胶塞单独固定连接于尾门侧支架上,也可以解除缓冲胶塞与尾门侧支架之间的连接;或者缓冲胶塞与尾门侧支架一体成型形成,减少了零件数量。缓冲胶塞下端与D柱焊合件相抵,也可以解除缓冲胶塞与D柱焊合件之间的连接。通过设置尾门侧支架,不仅能将缓冲胶塞安装在尾门侧支架上,解决现有尾门焊合总成上空间不足导致缓冲胶塞难布置的问题以及需要单独另外提供安装支架的问题;而且能为尾门撑杆提供了安装位置。缓冲胶塞单独安装或与尾门侧支架一体成型时,提前控制缓冲胶塞的高度,缓冲胶塞的高度可以控制尾门焊合总成与D柱焊合件之间的间隙,可以使缓冲胶塞平台化;在实际过程中,可以不同车型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设置。缓冲胶塞与D柱焊合件相抵,解决了缓冲胶塞高度过高导致的刚度不足问题;同时解决了D柱焊合件凸起特征太大引起的二级表面感知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缓冲胶塞安装在尾门侧支架上,优化解决尾门焊合总成导致缓冲胶塞难布置的问题以及减少支架数量;优化D柱焊合件二级表面,提升感知质量;控制尾门焊合总成与D柱焊合件之间的间隙。附图说明图1现有的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示意图。图2现有的另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示意图。图3本技术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示意图。图4本技术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另一视角示意图。图5本技术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打开示意图图号说明1、尾门撑杆;2、尾门侧支架;21、尾门螺栓;3、车身侧支架;31、车身螺栓;32、筋条;4、缓冲胶塞;5、尾门焊合总成;6、D柱焊合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的图3至图5对本技术的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5中,图上方为上端,图下方为下端,图左方为左端和图右方为右端。本技术的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请参考图3至图5相关各图,包括尾门撑杆1、尾门侧支架2、车身侧支架3和缓冲胶塞4,所述尾门撑杆1上端与所述尾门侧支架2卡接,所述尾门撑杆1下端与所述车身侧支架3卡接,所述尾门侧支架2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尾门焊合总成5上,所述车身侧支架3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D柱焊合件6上,所述缓冲胶塞4可拆卸式固定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尾门侧支架2上,所述缓冲胶塞4下端与所述D柱焊合件6可解除式相抵。这样,尾门撑杆1上端与尾门侧支架2卡接,方便安装,提高装配效率。尾门撑杆1下端与车身侧支架3卡接,方便安装,提高装配效率。尾门侧支架2固定连接在尾门焊合总成5上,也可以解除尾门侧支架2与尾门焊合总成5之间的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车身侧支架3固定连接在D柱焊合件6上,也可以解除车身侧支架3与D柱焊合件6之间的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缓冲胶塞4单独固定连接于尾门侧支架2上,也可以解除缓冲胶塞4与尾门侧支架2之间的连接;或者缓冲胶塞4与尾门侧支架2一体成型形成,减少了零件数量。缓冲胶塞4下端与D柱焊合件6相抵,也可以解除缓冲胶塞4与D柱焊合件6之间的连接。通过设置尾门侧支架2,不仅能将缓冲胶塞4安装在尾门侧支架2上,解决现有尾门焊合总成5上空间不足导致缓冲胶塞4难布置的问题以及需要单独另外提供安装支架的问题;而且能为尾门撑杆1提供了安装位置。缓冲胶塞4单独安装或与尾门侧支架2一体成型时,提前控制缓冲胶塞4的高度,缓冲胶塞4的高度可以控制尾门焊合总成5与D柱焊合件6之间的间隙,可以使缓冲胶塞4平台化;在实际过程中,可以不同车型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设置。缓冲胶塞4与D柱焊合件6相抵,解决了缓冲胶塞4高度过高导致的刚度不足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门撑杆(1)、尾门侧支架(2)、车身侧支架(3)和缓冲胶塞(4),所述尾门撑杆(1)上端与所述尾门侧支架(2)卡接,所述尾门撑杆(1)下端与所述车身侧支架(3)卡接,所述尾门侧支架(2)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尾门焊合总成(5)上,所述车身侧支架(3)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D柱焊合件(6)上,所述缓冲胶塞(4)可拆卸式固定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尾门侧支架(2)上,所述缓冲胶塞(4)下端与所述D柱焊合件(6)可解除式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门撑杆(1)、尾门侧支架(2)、车身侧支架(3)和缓冲胶塞(4),所述尾门撑杆(1)上端与所述尾门侧支架(2)卡接,所述尾门撑杆(1)下端与所述车身侧支架(3)卡接,所述尾门侧支架(2)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尾门焊合总成(5)上,所述车身侧支架(3)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D柱焊合件(6)上,所述缓冲胶塞(4)可拆卸式固定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尾门侧支架(2)上,所述缓冲胶塞(4)下端与所述D柱焊合件(6)可解除式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侧支架(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尾门螺栓(21),所述尾门侧支架(2)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尾门螺栓(21)螺纹连接于所述尾门焊合总成(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支架(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车身螺栓(31),所述车身侧支架(3)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车身螺栓(31)螺纹连接于所述D柱焊合件(6)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尾门撑杆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侧支架(2)上固定连接有尾门球头,所述尾门球头与所述尾门撑杆(1)上端球窝卡接,所述尾门球头可旋转相抵于所述尾门撑杆(1)上端球窝内。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龙聂根辉李航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