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279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32
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使用白茶茶叶完成红茶初制工艺后对初成品茶叶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一次退火步骤,将所述初成品茶叶在密封的阴凉环境下放置12~32日后形成一级成品茶叶;复火步骤,将所述一级成品茶叶进行混放后使用70℃~100℃的温度对所述一级成品茶叶进行烘焙形成二级成品茶叶;二次退火步骤,将所述二级成品茶叶在密封的阴凉环境下放置15~35日后形成最终成品茶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口感爽朗,有效抑制传统红茶工艺带来的长时间浸泡茶叶后产生的刺喉口感的优点。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Black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但是因为红茶的茶叶本身特点与传统制作工艺的特点导致红茶虽然相对绿茶而言口感更为醇厚,但是却也存在泡制过久,茶汤过于浓厚,使得食用者产生刺喉感,饮用后还会产生喉咙干涩等不适感。又如公开号为CN10268777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茶叶加工工艺,具体是涉及一种红茶精制工艺。包括烘干工艺、筛分工艺、风选工艺、拣剔工艺和补火工艺,其中烘干工艺为:将初制的毛茶进行补火烘干,温度为90~100℃;筛分工艺为:将烘干后的毛茶利用滚筒圆筛进行筛分,筛分出不同长短、粗细的茶叶;风选工艺为:分离轻重茶叶;拣剔工艺为:剔除茶梗、异物;补火工艺为:去除水分,补火温度为90~100℃,烘干后茶叶水分低于6%,制得红茶成品。该方案在为传统红茶制作工艺,无法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通过增加一次退火步骤、复火步骤、二次退火步骤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使用白茶茶叶完成红茶初制工艺后对初成品茶叶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一次退火步骤,将所述初成品茶叶在密封的阴凉环境下放置12~32日后形成一级成品茶叶;复火步骤,将所述一级成品茶叶进行混放后使用70℃~100℃的温度对所述一级成品茶叶进行烘焙形成二级成品茶叶;二次退火步骤,将所述二级成品茶叶在密封的阴凉环境下放置15~35日后形成最终成品茶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复火步骤包括前级烘焙步骤以及后级烘焙步骤,所述的前级烘焙步骤使用70℃~75℃的温度进行烘焙50~70分钟;所述的后级烘焙步骤将温度提升至80℃~100℃的温度进行烘焙8~15分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后级烘焙步骤分为提香烘焙步骤以及最终烘焙步骤,所述的提香烘焙步骤使用80~85.5℃的温度进行烘焙10~12分钟,所述的最终烘焙步骤使将温度提升至88~100℃的温度进行烘焙3~5分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一次退火步骤以及所述的二次退火步骤中控制环境温度为20℃~23℃,环境湿度为60%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白茶茶叶为白叶一号的早期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一次退火步骤以及所述的二次退火步骤中使用的密封方法为使用塑料袋进行袋装,并对袋口密封后放置入隔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红茶初制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萎凋步骤,把所述白茶茶叶摊放在萎凋槽中,萎凋6~7小时;揉捻步骤,用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工序,揉捻8-9分钟;解块步骤,将揉捻步骤后的所述白茶茶叶放置入解块机内进行解块形成待发酵茶叶;发酵步骤,将所述待发酵茶叶放置入竹筐或竹制匾内,平铺均匀,分层置于发酵架上;利用茶叶发酵机进行发酵,发酵时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发酵时间在4-5小时;烘干步骤,用茶叶烘干机使用70℃~100℃的烘干温度进行烘干70~92分钟以形成所述的初成品茶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烘干步骤包括前级烘干步骤、提香烘干步骤以及后级烘干步骤,所述前级烘干步骤中烘干温度为70-75℃,烘干时间50~70分钟,所述的提香烘干步骤将所述烘干温度提升至80~95℃,烘干时间10~15分钟,所述的后级烘干步骤将所述烘干温度提升至90~100℃,烘干时间5~7分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二次退火步骤完成后进行风选步骤,所述的风选步骤结束后进行精选步骤。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口感爽朗,有效抑制传统红茶工艺带来的长时间浸泡茶叶后产生的刺喉口感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具有至少两个不同频段组成的通信音频作为通信数据的信息载体进行发送,并通过对通信音频进行监测、解码以还原通信数据。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先使用白茶茶叶进行红茶初制工艺,红茶初制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采摘步骤,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采摘以一芽一叶为优选;萎凋步骤,把白茶茶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中,利用风机调节鲜叶萎凋速度,温度20-22℃,相对湿度50~65%萎凋6~7小时,萎调叶适度含水量55-65%;揉捻步骤,用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工序,揉捻80-9分钟,揉捻结束是以揉捻叶成条率90-100%、细胞破碎率80-100%、茶叶卷紧成条、没有松散折叠现象、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稍用力就有茶汁从指缝挤出为标准;解块步骤,将揉捻步骤后的白茶茶叶放置入解块机内进行解块形成待发酵茶叶;发酵步骤,将待发酵茶叶放置入竹筐或竹制匾内,平铺均匀,分层置于发酵架上;利用茶叶发酵机进行发酵,发酵时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发酵时间在4-5小时,发酵最后半小时内可以降低发酵室温度,控制在30-35℃,以避免发酵过度;发酵适度,将发酵叶移出发酵室、散热冷却;发酵适度以发酵叶颜色为古铜色并失去青草味为标准;烘干步骤,用茶叶烘干机使用70℃~100℃的烘干温度进行烘干70~92分钟,以形成初成品茶叶。烘干步骤包括前级烘干步骤、提香烘干步骤以及后级烘干步骤,前级烘干步骤中烘干温度为70-75℃,烘干时间50~70分钟,早期叶为70分钟,中期、晚期叶均为50~55分钟,烘干温度三种叶一致,提香烘干步骤将烘干温度提升至80~95℃,烘干时间10~15分钟,早期、中期、晚期叶均为10~15分钟,其中早期叶烘干温度为80℃,中期叶烘干温度为90℃,晚期叶烘干温度为95℃,后级烘干步骤将烘干温度提升至90~100℃,烘干时间5~7分钟,早期、中期、晚期叶均为5~7分钟,其中早期叶烘干温度为90℃,中期叶烘干温度为95℃,晚期叶烘干温度为100℃。在完成红茶初制工艺后对初成品茶叶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一次退火步骤,将初成品茶叶使用塑料袋进行袋装,并对袋口密封后放置入隔箱,在密封的阴凉环境下放置12~32日后形成一级成品茶叶,该过程中控制环境温度为20℃~23℃,环境湿度为60%以下;复火步骤,将一级成品茶叶进行混放后使用70℃~100℃的温度对一级成品茶叶进行烘焙形成二级成品茶叶,复火步骤包括用于烘干的前级烘焙步骤以及用于提香的后级烘焙步骤,前级烘焙步骤使用70℃~75℃的温度进行烘焙50~70分钟;后级烘焙步骤将温度提升至80℃~100℃的温度进行烘焙8~15分钟。本实施例针对早期叶进一步增加后级烘焙步骤的具体实施环节可以进一步提升口感的一致性,具体实施方式为将后级烘焙步骤分为提香烘焙步骤以及最终烘焙步骤,提香烘焙步骤使用80~85.5℃的温度进行烘焙10~12分钟,最终烘焙步骤使将温度提升至88~100℃的温度进行烘焙3~5分钟,其中早期叶的前级烘焙步骤使用70℃~75℃的温度进行烘焙70~75分钟;当白茶茶叶为中期叶时前级烘焙步骤使用70℃~75℃的温度进行烘焙50~55分钟;后级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使用白茶茶叶完成红茶初制工艺后对初成品茶叶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一次退火步骤,将所述初成品茶叶在密封的阴凉环境下放置12~32日后形成一级成品茶叶;复火步骤,将所述一级成品茶叶进行混放后使用70℃~100℃的温度对所述一级成品茶叶进行烘焙形成二级成品茶叶;二次退火步骤,将所述二级成品茶叶在密封的阴凉环境下放置15~35日后形成最终成品茶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使用白茶茶叶完成红茶初制工艺后对初成品茶叶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一次退火步骤,将所述初成品茶叶在密封的阴凉环境下放置12~32日后形成一级成品茶叶;复火步骤,将所述一级成品茶叶进行混放后使用70℃~100℃的温度对所述一级成品茶叶进行烘焙形成二级成品茶叶;二次退火步骤,将所述二级成品茶叶在密封的阴凉环境下放置15~35日后形成最终成品茶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火步骤包括前级烘焙步骤以及后级烘焙步骤,所述的前级烘焙步骤使用70℃~75℃的温度进行烘焙50~70分钟;所述的后级烘焙步骤将温度提升至80℃~100℃的温度进行烘焙8~15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级烘焙步骤分为提香烘焙步骤以及最终烘焙步骤,所述的提香烘焙步骤使用80~85.5℃的温度进行烘焙10~12分钟,所述的最终烘焙步骤使将温度提升至88~100℃的温度进行烘焙3~5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退火步骤以及所述的二次退火步骤中控制环境温度为20℃~23℃,环境湿度为60%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茶茶叶为白叶一号的早期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仕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茗盛远馨白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