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358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3:25
车辆用悬架装置(后悬架(10))包括阻尼器(40)、支承着阻尼器(40)的端部能够转动的轴部件(50)以及由嵌合在轴部件(50)的外周侧的筒状弹性部件构成的衬套(60),衬套(60)的轴心(C2)被布置成沿着假想的第一面(S1)与假想的第二面(S2)的交线或平行于该交线的直线延伸,其中,该第一面(S1)是当车轮(24)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相对于车身(80)的上下行位置为第一位置时,与阻尼器(40)的轴心(C1)正交的面,该第二面(S2)是当所述上下行位置为第二位置时,与阻尼器(40)的轴心(C1)正交的面。

Suspension Device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悬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车辆用悬架装置的伸缩式阻尼器的下端部经由转向节等连结在车辆的车轮上,并该阻尼器的上端部连结在该车辆的车身上。因此,当车轮相对于车身在车身上下方向上上行与下行(stroke)(上跳(bump)或下跳(rebound))时,阻尼器根据其上端部(车身)和下端部(车轮)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一边适当地改变姿势(相对于车身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一边伸缩。有时候,这种阻尼器在其下端部和/或上端部经由包括橡胶等弹性部件的衬套嵌合在规定的轴部件的外周侧,由该轴部件支承着能够转动。在该情况下,当车轮上跳或下跳时,由于阻尼器绕衬套的轴心转动,而使衬套产生扭转(绕衬套轴心的转动),或者衬套的轴心与阻尼器的轴心相交的角度发生变化,而导致衬套发生撬动(绕垂直于衬套轴心的轴的转动)。阻尼器的摩擦由于衬套的由上述扭转或撬动引起的反作用力而增大,阻碍阻尼器的顺利工作。由此,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有时会变差。一般情况下,就衬套的弹簧常数而言,与该轴心正交的方向的弹簧常数比绕衬套轴心的转动方向的弹簧常数大两倍左右。因此,就由车轮的上跳或下跳引起的衬套的反作用力而言,由撬动引起的反作用力会比由扭转引起的衬套的反作用力更大。因此,为了使阻尼器顺利地工作,抑制衬套的撬动更有效。此处,当衬套轴心相对于与阻尼器的轴心正交的方向倾斜时,会发生衬套的撬动。因此,如果能够构成为:不管车轮相对于车身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的上下行位置如何,始终维持着衬套的轴心被布置成沿着与阻尼器的轴心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则能够始终防止衬套的撬动。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30125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车辆用悬架装置的设计过程中,由于与周围部件之间的关系,布局上存在各种制约,因此阻尼器在很多情况下被布置成相对于车身上下方向倾斜,其倾斜角度根据车轮的上跳或下跳而发生变化。因此,即使能够做到在车轮处于规定的上下行状态下沿着与阻尼器的轴心正交的方向布置衬套的轴心,在其它的上下行状态下,衬套的轴心也会变成相对于与阻尼器的轴心正交的方向倾斜,因此实际情况是难以始终抑制衬套的撬动。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其能够做到不管车轮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相对于车身的上下行位置如何,都抑制用于支承阻尼器端部的衬套发生撬动。-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以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为对象。该车辆用悬架装置包括阻尼器、轴部件以及衬套。所述阻尼器设置为能够在车辆的车轮与该车辆的车身之间伸缩。所述轴部件支承着所述阻尼器的端部能够转动。所述衬套包括嵌合在所述轴部件的外周侧的筒状弹性部件,并且所述衬套位于所述轴部件与所述阻尼器之间。所述衬套的轴心被布置成沿着假想的第一面与假想的第二面的交线或平行于该交线的直线延伸,其中,该第一面是当所述车轮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车身的上下行位置为第一位置时,与所述阻尼器的轴心正交的面,该第二面是当所述上下行位置为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阻尼器的轴心正交的面。根据上述构成方式,当车轮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相对于车身的上下行位置为第一位置时以及为第二位置时,阻尼器都被布置成该阻尼器的轴心与衬套的轴心成直角,由此能够防止在衬套上发生撬动。此外,当所述上下行位置为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时,因为阻尼器的轴心始终以接近直角的角度与衬套的轴心相交叉,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衬套发生撬动。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作为所述上下行位置,在车辆行驶中会出现的车轮的各种上下行状态下,能够有效地抑制衬套发生撬动,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衬套的反作用力引起的阻尼器的摩擦的增大。因此,阻尼器顺利地工作,能够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在所述车辆用悬架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比规定的基准位置更靠上跳侧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比所述规定的基准位置更靠下跳侧的位置。所述规定的基准位置是能够任意设定的,所述规定的基准位置可以是例如停在水平路面上的车辆的装载量为规定装载量时的位置。所述规定的装载量是能够任意设定的,所述规定装载量可以是例如在一个乘车人员都没有乘坐于车辆上且完全没有装载货物的状态下,燃料灌满时的车辆的装载量。所述上跳侧是指车轮相对于车身上行的一侧,所述下跳侧是指车轮相对于车身下行的一侧。根据上述构成方式,当所述上下行位置为比规定的基准位置更靠上跳侧的位置即第一位置时、以及所述上下行位置为比规定的基准位置更靠下跳侧的位置即第二位置时,通过阻尼器的轴心布置成相对于衬套的轴心成直角,能够防止在衬套上发生撬动。此外,在车辆行驶中车轮上跳时和下跳时中的任一时候都能够有效地抑制衬套发生撬动。因此,阻尼器顺利地工作,确保良好的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上述一实施方式可以是这样的,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阻尼器处于最大伸开的状态时的位置。由此当所述上下行位置为阻尼器处于最大伸开的状态时的位置即第二位置时,阻尼器的轴心布置成相对于衬套的轴心成直角,并且当所述上下行位置为所述规定的基准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即,从规定的基准位置开始朝向下跳侧的全上下行区域的位置)时,阻尼器的轴心始终以接近直角的角度与衬套的轴心相交叉,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当车轮下跳时衬套发生撬动。在车辆的生产过程中,在阻尼器完全伸开的状态下将衬套组装在规定位置上的情况下,能够在不会发生撬动的状态下进行衬套的组装,并且能够利用该组装来决定所述第二位置。上述一实施方式可以是这样的,所述第一位置是在具有规定重量的两名乘车人员坐在停于水平路面上的所述车辆的前座上时的位置。由此在像两名乘车人员坐在车辆前座(驾驶座及副驾驶座)上那样的、一般情况下出现频度较高的乘车状态下,能够抑制衬套发生撬动。因此,能够提高在该乘车状态下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上述一实施方式可以是这样的,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阻尼器处于最大收缩的状态时的位置。由此当所述上下行位置为阻尼器处于最大收缩的状态时的位置即第一位置时,阻尼器的轴心布置成相对于衬套的轴心成直角,并且当所述上下行位置为所述规定的基准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位置(即,从规定的基准位置开始朝向上跳侧的全上下行区域的位置)时,阻尼器的轴心始终以接近直角的角度与衬套的轴心相交叉,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当车轮上跳时衬套发生撬动。在所述车辆用悬架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用悬架装置包括转向节、纵臂以及连结部,所述转向节支承所述车轮。所述纵臂与所述转向节连结,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而设,所述连结部使所述纵臂的车身前侧部分与所述车身连结,所述阻尼器的轴心朝着车身上侧向车身宽度方向内侧倾斜,所述衬套嵌合在所述轴部件的外周侧,所述轴部件使所述阻尼器的下端部连结在所述纵臂的车身后侧部分,所述衬套的轴心朝着车身宽度方向内侧向车身前侧倾斜。根据该构成方式,在阻尼器的轴心朝着车身上侧向车身宽度方向内侧倾斜,并且该阻尼器的下端部经由轴部件和衬套连结在纵臂的车身后侧部分上的情况下,通过将衬套的轴心布置成朝着车身宽度方向内侧向车身前侧倾斜,当所述上下行位置为第一位置时以及为第二位置时,都能够将阻尼器的轴心布置成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其包括阻尼器、轴部件以及衬套,所述阻尼器设置为能够在车辆的车轮与该车辆的车身之间伸缩,所述轴部件支承着所述阻尼器的端部能够转动,所述衬套包括嵌合在所述轴部件的外周侧的筒状弹性部件,并且所述衬套位于所述轴部件与所述阻尼器之间,所述车辆用悬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轴心被布置成沿着假想的第一面与假想的第二面的交线或平行于该交线的直线延伸,其中,该第一面是当所述车轮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车身的上下行位置为第一位置时,与所述阻尼器的轴心正交的面,该第二面是当所述上下行位置为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阻尼器的轴心正交的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21 JP 2016-2257881.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其包括阻尼器、轴部件以及衬套,所述阻尼器设置为能够在车辆的车轮与该车辆的车身之间伸缩,所述轴部件支承着所述阻尼器的端部能够转动,所述衬套包括嵌合在所述轴部件的外周侧的筒状弹性部件,并且所述衬套位于所述轴部件与所述阻尼器之间,所述车辆用悬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轴心被布置成沿着假想的第一面与假想的第二面的交线或平行于该交线的直线延伸,其中,该第一面是当所述车轮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车身的上下行位置为第一位置时,与所述阻尼器的轴心正交的面,该第二面是当所述上下行位置为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阻尼器的轴心正交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为比规定的基准位置更靠上跳侧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比所述规定的基准位置更靠下跳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阻尼器处于最大伸开的状态时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是在具有规定重量的两名乘车人员坐在停于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野诚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