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238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两条传送线,至少一块被配置在所述传送线上用于装载电芯的焊接托盘,分别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两条传送线内侧用于将传输到其上方的焊接托盘进行阻挡并将其向上顶起的阻挡顶升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两侧的第一对中压紧机构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外侧用于将电芯极耳折弯的折弯组件,及用于将折弯后的电芯极耳滚平的极耳滚平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等特点。

A Bending and Leveling Device for Core 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芯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因其具有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锂电池模组多数先由多个电芯与相框、导热板、泡棉、卡扣等组装成模块,再由多个模块通过串、并等方式与端板、汇流排等辅件组装而成;部分由多个电芯与相框、导热板、泡棉、卡扣、端板、汇流提成等辅件直接串并组装而成。现有的电池模组的生产流程是电池上料并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进行电芯堆叠,将堆叠后的电芯进行翻转并移载到流水线上传输至极耳折弯工位进行极耳折弯,折弯后的电芯模组通过激光进行焊接,焊接后检测通过后进行下料。其中,在极耳折弯的过程中,现有的设备只能够将极耳进行折弯,并不能在折弯的同时将其压平,还需要将电芯通过机械手或传送带再传输到其它工位上进行压平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并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电芯极耳折弯的过程中,现有的设备只能够将极耳进行折弯,并不能在折弯的同时将其压平,还需要将电芯再抓取到其它工位上进行压平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并同时使生产成本增加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两条传送线,至少一块被配置在所述传送线上用于装载电芯的焊接托盘,分别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两条传送线内侧用于将传输到其上方的焊接托盘进行阻挡并将其向上顶起的阻挡顶升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传送线两侧的第一对中压紧机构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外侧用于将电芯极耳折弯的折弯组件,及用于将折弯后的电芯极耳滚平的极耳滚平组件。所述阻挡顶升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两条传送线之间的顶升底板,分别固设于所述顶升底板底部的轴套和第一顶升气缸,穿设在每个所述轴套中的导向轴,每根所述导向轴的一端悬空,另一端通过导向轴支座与顶板固接,所述第一顶升气缸的活动端与顶板驱动连接,通过第一顶升气缸驱动所述顶板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各导向轴在所述轴套内伸缩。还包括:设于所述顶升底板一侧的阻挡气缸座,以及安装在所述阻挡气缸座上并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的阻挡气缸。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包括:对中组件底座,设置在所述对中组件底座上的至少二个第一轴套及迷你气缸,所述第一轴套内分别穿设有一根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轴支座与缓冲器安装板相固接,两根导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向轴支座与对中推杆固接,所述迷你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对中推杆活动连接,通过迷你气缸驱动对中推杆前后伸缩,并同时带动两根导杆随动,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对中压紧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对中组件底座上还设置有两个缓冲柱以及与设于所述缓冲器安装板上并与所述缓冲柱相对设置并当气缸收缩时与缓冲柱配合将所述对中推杆限位的油压缓冲器。所述折弯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的第一三轴平移模组,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的Z轴的活动端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一滚压组件安装板,所述第一滚压组件安装板上固设有一衔接板,所述衔接板为板状结构,其包括连接部、气缸安装部及上衔接块安装部,所述上衔接块安装部上且沿衔接板长度方向贯穿地开设有多个螺孔及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分别贯穿地开设有通孔,其中,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滚压组件安装板上,所述气缸安装部上分别安装有下压气缸,所述通孔内分别穿设有导向轴及套设于所述导向轴上的矩形弹簧,所述导向轴的一端通过设于其端部的套帽与上衔接块相连接,所述导向轴的另一端则与滚平件相连接。所述下压气缸的固定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气缸安装部上,所述下压气缸的活动端则与压脚活动连接。所述上衔接块为F形块状结构,其包括衔接块连接部及导向轴连接部,所述衔接块连接部与导向轴连接部一体成型而成。所述极耳滚平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的第二三轴平移模组,所述第二三轴平移模组的Z轴的活动端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滚压组件安装板,所述第二滚压组件安装板上固定有气缸固定块,所述气缸固定块上安装有滑台气缸,所述滑台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连接块及活动连接在连接块上的滚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对中压紧机构将电芯夹紧定位,通过顶升机构将托盘向上顶起以便进行极耳折弯,并分别通过极耳折弯组件6及极耳滚平组件7对电芯的极耳进行折弯及滚平操作,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阻挡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对中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折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折弯组件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折弯组件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上衔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极耳滚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会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的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包括:工作台1,传送线2,至少一块焊接托盘3,阻挡顶升机构4,第一对中压紧机构5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6,折弯组件7,极耳滚平组件8。所述两条传送线2设置在工作台上,在本实施例中,传送线为倍速链。所述焊接托盘3被配置在所述传送线2上,所述焊接托盘用于装载电芯。所述阻挡顶升机构4分别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两条传送线2内侧,所述阻挡顶升机构4用于将传输到其上方的焊接托盘3进行阻挡并将其向上顶起。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5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6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传送线2两侧,所述折弯组件7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5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6外侧,其用于将电芯极耳折弯,极耳滚平组件8用于将折弯后的电芯极耳滚平。如图2所示,具体地,所述阻挡顶升机构4包括:固设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两条传送线2之间的顶升底板41,分别固设于所述顶升底板41底部的轴套42和第一顶升气缸43,穿设在每个所述轴套42中的第一导向轴44,每根所述第一导向轴44的一端悬空,另一端通过导向轴支座45与顶板46固接,所述第一顶升气缸43的活动端与顶板46驱动连接,通过第一顶升气缸43驱动所述顶板46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各第一导向轴44在所述轴套42内伸缩。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顶升底板41一侧的阻挡气缸座47,以及安装在所述阻挡气缸座47上并与所述顶板46相对设置的阻挡气缸48。如图3所示,具体地,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5包括:对中组件底座511,设置在所述对中组件底座511上的至少二个第一轴套512及迷你气缸513,所述第一轴套512内分别穿设有一根导杆514,所述导杆514的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轴支座515与缓冲器安装板516相固接,两根导杆5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向轴支座517与对中推杆518固接,所述迷你气缸513的活动端与所述对中推杆518活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工作台(1),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两条传送线(2),至少一块被配置在所述传送线(2)上用于装载电芯的焊接托盘(3),分别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两条传送线(2)内侧用于将传输到其上方的焊接托盘(3)进行阻挡并将其向上顶起的阻挡顶升机构(4),分别设置在所述传送线(2)两侧的第一对中压紧机构(5)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6),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5)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6)外侧用于将电芯极耳折弯的折弯组件(7),及用于将折弯后的电芯极耳滚平的极耳滚平组件(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工作台(1),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两条传送线(2),至少一块被配置在所述传送线(2)上用于装载电芯的焊接托盘(3),分别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两条传送线(2)内侧用于将传输到其上方的焊接托盘(3)进行阻挡并将其向上顶起的阻挡顶升机构(4),分别设置在所述传送线(2)两侧的第一对中压紧机构(5)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6),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5)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6)外侧用于将电芯极耳折弯的折弯组件(7),及用于将折弯后的电芯极耳滚平的极耳滚平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顶升机构(4)包括:固设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两条传送线(2)之间的顶升底板(41),分别固设于所述顶升底板(41)底部的轴套(42)和第一顶升气缸(43),穿设在每个所述轴套(42)中的第一导向轴(44),每根所述第一导向轴(44)的一端悬空,另一端通过导向轴支座(45)与顶板(46)固接,所述第一顶升气缸(43)的活动端与顶板(46)驱动连接,通过第一顶升气缸(43)驱动所述顶板(46)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各第一导向轴(44)在所述轴套(42)内伸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顶升底板(41)一侧的阻挡气缸座(47),以及安装在所述阻挡气缸座(47)上并与所述顶板(46)相对设置的阻挡气缸(4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折弯滚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5)包括:对中组件底座(511),设置在所述对中组件底座(511)上的至少二个第一轴套(512)及迷你气缸(513),所述第一轴套(512)内分别穿设有一根导杆(514),所述导杆(514)的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轴支座(515)与缓冲器安装板(516)相固接,两根导杆(5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向轴支座(517)与对中推杆(518)固接,所述迷你气缸(513)的活动端与所述对中推杆(518)活动连接,通过迷你气缸(513)驱动对中推杆(518)前后伸缩,并同时带动两根导杆(514)随动,所述第一对中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先和龙传德李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