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2382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包括工作台,分别对称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三轴平移模组及第二三轴平移模组,分别设于工作台上且位于第一三轴平移模组及第二三轴平移模组下方并用于将电芯压紧定位的第一对中压紧机构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的Z轴上并用于将电芯的极耳预折弯的极耳预折弯组件,以及活动设置在第二三轴平移模组的Z轴上并用于将预折弯后的电芯极耳进行二次折弯用的二次折弯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折弯及后续焊接的精度,提高了产品的焊接良品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等特点。

A Core Ear Be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极耳折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极耳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因其具有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锂电池模组多数先由多个电芯与相框、导热板、泡棉、卡扣等组装成模块,再由多个模块通过串、并等方式与端板、汇流排等辅件组装而成;部分由多个电芯与相框、导热板、泡棉、卡扣、端板、汇流提成等辅件直接串并组装而成。现有的电池模组的生产流程是电池上料并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进行电芯堆叠,将堆叠后的电芯进行翻转并移载到流水线上传输至极耳折弯工位进行极耳折弯,折弯后的电芯模组通过激光进行焊接,焊接后检测通过后进行下料。其中,在电芯极耳折弯的过程中,传统的操作一般是通过夹具进行定位,然后再通过折弯机构将极耳拉直,由于折弯操作只进行一次,因此导致折弯的精度不高,从而影响后续的焊接精度,使不良品率增加,增加了企业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电池模组在生产过程中,电芯极耳折弯的过程中,折弯操作只进行一次,因此导致折弯的精度不高,从而影响后续的焊接精度,使不良品率增加,增加了企业的损失。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电芯极耳折弯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包括:工作台,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三轴平移模组及第二三轴平移模组,分别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及第二三轴平移模组下方并用于将电芯压紧定位的第一对中压紧机构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的Z轴上并用于将电芯的极耳预折弯的极耳预折弯组件,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三轴平移模组的Z轴上并用于将预折弯后的电芯极耳进行二次折弯用的二次折弯组件。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包括:对中组件底座,设置在所述对中组件底座上的至少二个第一轴套及位于所述二个第一轴套之间的第一气缸,所述二个第一轴套内分别穿设有一根导杆,所述两根导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轴支座与缓冲器安装板相固接,两根导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向轴支座与对中推杆固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对中推杆活动连接,通过第一气缸驱动对中推杆前后伸缩,并同时带动两根导杆随动,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对中压紧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对中组件底座上还设置有两个缓冲柱以及与设于所述缓冲器安装板上并与所述缓冲柱相对设置并当气缸收缩时与缓冲柱配合将所述对中推杆限位的油压缓冲器。所述极耳预折弯组件包括:一滚压组件安装板,所述滚压组件安装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的Z轴活动端上,所述滚压组件安装板上固设有一衔接板,所述衔接板为板状结构,其包括连接部、气缸安装部及上衔接块安装部,所述上衔接块安装部上且沿衔接板长度方向贯穿地开设有多个通孔及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分别贯穿地开设有通孔,其中,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滚压组件安装板上,所述气缸安装部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所述两个通孔内分别穿设有导向轴及套设于所述导向轴上的矩形弹簧,所述导向轴的一端通过设于其端部的套帽与上衔接块相连接,所述导向轴的另一端则与滚平件相连接,所述二次折弯组件的结构与极耳预折弯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固定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气缸安装部上,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动端则与压脚活动连接。所述上衔接块为F形块状结构,其包括衔接块连接部及导向轴连接部,所述衔接块连接部通过螺钉与所述衔接块相固接,所述导向轴连接部为由所述衔接块连接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该导向轴连接部的轴向上贯穿地开设有套帽安装孔,所述导向轴上的套帽伸入套帽安装孔中,并通过螺钉与套帽螺纹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对中压紧机构将电芯夹紧定位,分别通过极耳预折弯组件6及二次折弯组件7对电芯的极耳进行两次折弯及滚平操作,极大地增强了折弯及后续焊接的精度,提高了产品的焊接良品率,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对中压紧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极耳预折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极耳预折弯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极耳预折弯组件的部件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衔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上衔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会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包括:工作台1,第一三轴平移模组2,第二三轴平移模组3,第一对中压紧机构4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5,极耳预折弯组件6及二次折弯组件7。其中,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2及第二三轴平移模组3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4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5分别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2及第二三轴平移模组3下方。所述极耳预折弯组件6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2的Z轴上。所述二次折弯组件7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三轴平移模组3的Z轴上。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4用于将电芯压紧定位以供电芯折弯,具体地,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4包括:对中组件底座411,设置在所述对中组件底座411上的至少二个第一轴套412及位于所述二个第一轴套412之间的第一气缸413,所述二个第一轴套412内分别穿设有一根导杆414,所述两根导杆414的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轴支座415与缓冲器安装板416相固接,两根导杆4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向轴支座417与对中推杆418固接,所述第一气缸413的活动端与所述对中推杆418活动连接,通过第一气缸413驱动对中推杆418前后伸缩,并同时带动两根导杆414随动,从而将电芯压紧和松开。由于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4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对中压紧机构5的结构相同,在此处不再详细阐述第二对中压紧机构5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对中组件底座411上还设置有两个缓冲柱4111以及与设于所述缓冲器安装板416上并与所述缓冲柱4111相对设置并当气缸收缩时与缓冲柱配合将所述对中推杆418限位的油压缓冲器4161。如图3~图6所示,所述极耳预折弯组件6用于将电芯的极耳预折弯及压平,具体地,所述极耳预折弯组件6包括:一滚压组件安装板61,所述滚压组件安装板6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2的Z轴活动端上,如图6,所述滚压组件安装板61上固设有一衔接板62,所述衔接板62为板状结构,其包括连接部621、气缸安装部622及上衔接块安装部623,所述上衔接块安装部623上且沿衔接板长度方向贯穿地开设有多个螺孔6231及两个凹槽6232,所述凹槽底部分别贯穿地开设有通孔6233,其中,所述连接部621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滚压组件安装板61上,所述气缸安装部62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缸63及第二气缸64,所述通孔6233内分别穿设有导向轴65及套设于所述导向轴65上的矩形弹簧66,所述导向轴65的一端通过设于其端部的套帽651与上衔接块67相连接,所述导向轴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工作台(1),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第一三轴平移模组(2)及第二三轴平移模组(3),分别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2)及第二三轴平移模组(3)下方并用于将电芯压紧定位的第一对中压紧机构(4)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5),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2)的Z轴上并用于将电芯的极耳预折弯的极耳预折弯组件(6),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三轴平移模组(3)的Z轴上并用于将预折弯后的电芯极耳进行二次折弯用的二次折弯组件(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工作台(1),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第一三轴平移模组(2)及第二三轴平移模组(3),分别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2)及第二三轴平移模组(3)下方并用于将电芯压紧定位的第一对中压紧机构(4)及第二对中压紧机构(5),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三轴平移模组(2)的Z轴上并用于将电芯的极耳预折弯的极耳预折弯组件(6),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三轴平移模组(3)的Z轴上并用于将预折弯后的电芯极耳进行二次折弯用的二次折弯组件(7)。2.一种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4)包括:对中组件底座(411),设置在所述对中组件底座(411)上的至少二个第一轴套(412),以及位于所述二个第一轴套(412)之间的第一气缸(413),所述二个第一轴套(412)内分别穿设有一根导杆(414),所述两根导杆(414)的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轴支座(415)与缓冲器安装板(416)相固接,两根导杆(4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向轴支座(417)与对中推杆(418)固接,所述第一气缸(413)的活动端与所述对中推杆(418)活动连接,通过第一气缸(413)驱动对中推杆(418)前后伸缩,并同时带动两根导杆(414)随动,所述第一对中压紧机构(4)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对中压紧机构(5)的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组件底座(411)上还设置有两个缓冲柱(4111)以及与设于所述缓冲器安装板(416)上并与所述缓冲柱(4111)相对设置并当气缸收缩时与缓冲柱配合将所述对中推杆(418)限位的油压缓冲器(416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预折弯组件(6)包括:一滚压组件安装板(61),所述滚压组件安装板(61)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树冰龙传德李淦牛增强韩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