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缓降救生包的支撑外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08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缓降救生包的支撑外框架,包括上下对称的两个底板,底板的后端设向外水平凸出的弧形凸部,弧形凸部上贯穿设后立柱固定穿孔,底板的前端从前往后依次设方形支撑柱固定孔、前立柱内穿孔和柱子固定内孔,两个底板的后立柱固定穿孔之间通过后立柱连接,两个底板的内侧端面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贴合设两个方形支撑柱、两个前立柱和两个柱子,方形支撑柱的上下端面均设与方形支撑柱固定孔相对应的支撑柱安装螺孔,前立柱的两端同心设向外凸出的前立柱凸头,前立柱内穿孔内过盈配合压入前立柱铜套,前立柱凸头过盈配合压入前立柱铜套内,柱子的上下端面均设与柱子固定内孔相对应的柱子安装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护支撑效果较好。

A Supporting External Frame for Slow-down Life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缓降救生包的支撑外框架
本技术涉及缓降救生包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缓降救生包的支撑外框架。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和生活在高楼大厦里,而相应的消防救生手段并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随着楼层越来越高,相应的消防救生就会越来越困难,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就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现有的缓降救生包应用于高楼火灾逃生,缓降救生包固定连接有刹车装置,逃生者背上缓降救生包后从高楼外下坠,刹车装置上连接穿出缓降救生包的钢丝绳,且钢丝绳端部连接吊钩,将吊钩挂入高楼外墙事先安装好的吊钩支架上,人在重力作用下下坠时,带动钢丝绳伸出伸长,钢丝绳带动刹车装置工作进行刹车减速,使人安全到底地面,然而现有的对刹车装置进行防护的外框架连接支撑力度不够,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缓降救生包的支撑外框架,防护支撑效果较好。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用于缓降救生包的支撑外框架,包括上下对称且间隔分布的两个底板,每个底板的后端设有向外水平凸出的弧形凸部,所述弧形凸部上贯穿设有后立柱固定穿孔,两个底板的前端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方形支撑柱固定孔、前立柱内穿孔和柱子固定内孔,两个底板的后立柱固定穿孔之间通过后立柱连接,两个底板的内侧端面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贴合设有两个方形支撑柱、两个前立柱和两个柱子,所述方形支撑柱的上下端面均设有与方形支撑柱固定孔相对应的支撑柱安装螺孔,所述前立柱的两端同心设有向外凸出的前立柱凸头,所述前立柱内穿孔内过盈配合压入前立柱铜套,所述前立柱凸头过盈配合压入前立柱铜套内,所述柱子的上下端面均设有与柱子固定内孔相对应的柱子安装螺孔。所述后立柱的上下端均设有同心凸出的后立柱凸头,所述底板的内侧端面均设有与后立柱固定穿孔同心的后立柱凸头插槽,所述后立柱凸头的端面设有后立柱螺孔,所述后立柱凸头对应插入后立柱凸头插槽并通过穿过后立柱固定穿孔的螺钉拧入后立柱螺孔进行固定。其中一个底板的外端面贴合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底板的中间处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固定板安装螺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固定板安装螺孔相对应的固定板安装通孔且通过固定板安装螺丝穿过固定板安装通孔并拧入固定板安装螺孔进行固定。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两个底板之间通过一个后立柱、两个方形支撑柱、两个前立柱和两个柱子实现支撑连接,可靠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B-B向的剖视图。图中:后立柱1、后立柱凸头11、后立柱螺孔12、固定板2、固定板安装通孔21、柱子固定外孔22、前立柱外穿孔23、固定板安装螺丝24、垫片25、固定板条形孔26、底板3、固定板安装螺孔31、后立柱固定穿孔32、弧形凸部33、柱子固定内孔34、前立柱内穿孔35、后立柱凸头插槽36、方形支撑柱固定孔37、柱子4、柱子安装螺孔41、前立柱5、前立柱凸头51、前立柱铜套52、方形支撑柱6、支撑柱安装螺孔61。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用于缓降救生包的支撑外框架,包括上下对称且间隔分布的两个底板3,两个底板3形状结构完全相同,方便大批量生产加工,实质上其中一个底板3的固定板安装螺孔31不使用。每个底板3的后端设有向外水平凸出的弧形凸部33,所述弧形凸部33上贯穿设有后立柱固定穿孔32,两个底板3的前端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方形支撑柱固定孔37、前立柱内穿孔35和柱子固定内孔34,两个底板3的后立柱固定穿孔32之间通过后立柱1连接,具体为所述后立柱1的上下端均设有同心凸出的后立柱凸头11,所述底板3的内侧端面均设有与后立柱固定穿孔32同心的后立柱凸头插槽36,所述后立柱凸头11的端面设有后立柱螺孔12,所述后立柱凸头11对应插入后立柱凸头插槽36并通过穿过后立柱固定穿孔32的螺钉拧入后立柱螺孔12进行固定。两个底板3的内侧端面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贴合设有两个方形支撑柱6、两个前立柱5和两个柱子4,所述方形支撑柱6的上下端面均设有与方形支撑柱固定孔37相对应的支撑柱安装螺孔61,且通过螺钉穿过方形支撑柱固定孔37并拧入支撑柱安装螺孔61进行连接固定,每个方形支撑柱6的上下端面均设两个支撑柱安装螺孔61。所述前立柱5的两端同心设有向外凸出的前立柱凸头51,所述前立柱内穿孔35内过盈配合压入前立柱铜套52,所述前立柱凸头51过盈配合压入前立柱铜套52内,前立柱铜套52具备强度高、耐磨性好的特点。所述柱子4的上下端面均设有与柱子固定内孔34相对应的柱子安装螺孔41,且通过螺钉穿过柱子固定内孔34并拧入柱子安装螺孔41进行连接固定。本装置的两个底板3之间通过一个后立柱1、两个方形支撑柱6、两个前立柱5和两个柱子4实现支撑连接,可靠性好。其中一个底板3的外端面贴合固定有固定板2,所述底板3的中间处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固定板安装螺孔31,所述固定板2上设有与固定板安装螺孔31相对应的固定板安装通孔21且通过固定板安装螺丝24穿过固定板安装通孔21并拧入固定板安装螺孔31进行固定,且在使用固定板安装螺丝24时加上一个垫片25,固定更可靠。本装置的固定板2上还设有柱子固定外孔22、前立柱外穿孔23和固定板条形孔26,其中柱子固定外孔22与柱子固定内孔34一一对应,可供拧入柱子4的螺钉穿入;前立柱外穿孔23与前立柱内穿孔35上下相对应,可供前立柱铜套52部分穿入;固定板条形孔26用于将固定板2连接到缓降救生包的背包内。本装置的两个底板3之间装有缓降救生包的刹车装置,同时该刹车装置的主体位于后立柱1、方形支撑柱6、前立柱5和柱子4围成的空间内,本装置起到对刹车装置进行防护支撑的作用。缓降救生包的使用原理是:将固定板2固定连接到缓降救生包内部,当遇到突发情况(比如火灾)时,被困人员背上缓降救生包,将从缓降救生包上伸出的钢丝绳连同吊钩挂入高楼外墙的吊钩孔内(此为现有的缓降救生包操作的常规手段),钢丝绳连接到内部的刹车装置,被困人员自由降落时钢丝绳伸出,带动刹车装置工作,可以使人缓慢平稳到达地面。关于缓降救生包的使用实际上均为现有技术,只不过是各个厂家采用的刹车装置的样式不同而已。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缓降救生包的支撑外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称且间隔分布的两个底板(3),每个底板(3)的后端设有向外水平凸出的弧形凸部(33),所述弧形凸部(33)上贯穿设有后立柱固定穿孔(32),两个底板(3)的前端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方形支撑柱固定孔(37)、前立柱内穿孔(35)和柱子固定内孔(34),两个底板(3)的后立柱固定穿孔(32)之间通过后立柱(1)连接,两个底板(3)的内侧端面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贴合设有两个方形支撑柱(6)、两个前立柱(5)和两个柱子(4),所述方形支撑柱(6)的上下端面均设有与方形支撑柱固定孔(37)相对应的支撑柱安装螺孔(61),所述前立柱(5)的两端同心设有向外凸出的前立柱凸头(51),所述前立柱内穿孔(35)内过盈配合压入前立柱铜套(52),所述前立柱凸头(51)过盈配合压入前立柱铜套(52)内,所述柱子(4)的上下端面均设有与柱子固定内孔(34)相对应的柱子安装螺孔(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缓降救生包的支撑外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称且间隔分布的两个底板(3),每个底板(3)的后端设有向外水平凸出的弧形凸部(33),所述弧形凸部(33)上贯穿设有后立柱固定穿孔(32),两个底板(3)的前端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方形支撑柱固定孔(37)、前立柱内穿孔(35)和柱子固定内孔(34),两个底板(3)的后立柱固定穿孔(32)之间通过后立柱(1)连接,两个底板(3)的内侧端面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贴合设有两个方形支撑柱(6)、两个前立柱(5)和两个柱子(4),所述方形支撑柱(6)的上下端面均设有与方形支撑柱固定孔(37)相对应的支撑柱安装螺孔(61),所述前立柱(5)的两端同心设有向外凸出的前立柱凸头(51),所述前立柱内穿孔(35)内过盈配合压入前立柱铜套(52),所述前立柱凸头(51)过盈配合压入前立柱铜套(52)内,所述柱子(4)的上下端面均设有与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凯旋谭成龙吴依婷
申请(专利权)人:元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