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座式骑乘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04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前挡泥板和保护构件更强地保护的鞍座式骑乘车辆,其中所述前挡泥板和所述保护构件具有一体感地附接到鞍座式骑乘车辆。该鞍座式骑乘车辆包括:前叉(12);前挡泥板(48),该前挡泥板附接到所述前叉(12)并且沿由所述前叉(12)支撑的轮(2)设置;以及保护构件(25),该保护构件附接到所述前叉(12)并且构造成保护所述前叉(12),其中,所述前挡泥板(48)包括在所述前叉(12)的前方沿车辆宽度方向隆起的隆起部(75),并且所述保护构件(25)和所述隆起部(75)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视图中重叠。

Saddle mounte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鞍座式骑乘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鞍座式骑乘车辆。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特开平5-26226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包括前叉的保护构件的摩托车。在日本专利特开平5-262267号公报中,摩托车的倒置前叉设置有外管保护器和内管保护器,外管保护器和内管保护器在整个纵向方向上分别覆盖外管和内管。除了日本专利特开平5-262267号公报中的方法之外,已知一种在前叉的前部沿车辆宽度方向隆起前挡泥板的侧面的方法作为保护前叉的方法。包括隆起部的前挡泥板和保护构件都能够应用于车辆以更强力地保护前叉。然而,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由于前挡泥板和保护构件之间的间隙由诸如石块和沙子之类的散落物质引起的损坏以及不同构件的具有一体感的附接。鉴于这些情况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受前挡泥板和保护构件更强力地保护的鞍座式骑乘车辆,其中前挡泥板和保护构件具有一体感地附接到鞍座式骑乘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鞍座式骑乘车辆,该鞍座式骑乘车辆包括:前叉(12);前挡泥板(48),该前挡泥板附接到所述前叉(12)并且沿由所述前叉(12)支撑的轮(2)设置;以及保护构件(25),该保护构件附接到所述前叉(12)并且构造成保护所述前叉(12),其中,所述前挡泥板(48)包括在所述前叉(12)的前方沿车辆宽度方向隆起的隆起部(75),并且所述保护构件(25)和所述隆起部(75)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视观察时重叠。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保护构件(25)和所述隆起部(75)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视观察时重叠的位置处,所述隆起部(75)可以布置在前方,并且所述保护构件(25)可以布置在后方。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保护构件(25)可以包括由所述前叉(12)支撑的支撑部(81)和沿所述前叉(12)形成的保护部(82),并且所述保护构件(25)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81)和所述保护部(82)之间朝车辆的后部变宽的槽(8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前挡泥板(48)可以在设置在所述前叉(12)上的连接部(71a,71b)处连接到所述前叉(12),并且所述保护构件(25)可以在所述连接部(71a,71b)处与所述前挡泥板(48)拧紧在一起。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连接部(71a,71b)可以设置在所述前叉(12)的前方和后方具有不同高度的两个位置处。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连接部(71a,71b)中的前连接部(71a)可以设置在下方,其后连接部(71b)可以设置在上方。本专利技术的鞍座式骑乘车辆包括:前叉;前挡泥板,该前挡泥板附接到前叉并沿由前叉支撑的前轮布置;以及保护构件,该保护构件附接到前叉并构造成保护前叉,其中前挡泥板包括在前叉的前方沿车辆宽度方向隆起的隆起部,并且在前视观察时,保护构件和隆起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根据该构造,前挡泥板的隆起部和保护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视图中重叠,消除了两个构件之间的间隙。能够更强地保护前叉,并且能够形成具有一体感的保护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保护构件和隆起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视观察时重叠的位置处,隆起部可以布置在前方,并且保护构件可以布置在后方。该构造能够防止来自前方的飞石和泥浆到达前挡泥板和保护构件之间。而且,能够整流来自前方的行进风,并且能够减小行驶阻力。在本专利技术中,保护构件可以包括由前叉支撑的支撑部和沿前叉形成的保护部,并且保护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支撑部和防护部之间朝车辆的后部变宽的槽。根据该构造,来自前方的行进风能够被整流。而且,能够整流来自前方的行进风,并且能够减小行驶阻力。在本专利技术中,前挡泥板可以在设置在前叉上的连接部处连接到前叉,并且保护构件可以在连接部处与前挡泥板拧紧在一起。根据该构造,能够改善前挡泥板和保护构件之间的一体感。在本专利技术中,连接部可以设置在前叉的前方和后方具有不同高度的两个位置处。根据该构造,连接部设置在具有不同高度的位置处,从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能够较长。因此,保护构件可靠地连接到前叉,并且能够更强地保护前叉。在本专利技术中,连接部中的前连接部可以设置在下方,其后连接部可以设置在上方。根据该构造,能够保护前低部分,并且还能够应对向后跳起的沙子和石块。因此,前叉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得到广泛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右侧视图;图2是示出摩托车的前下部的前视图;图3是前挡泥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右侧视图;图4是从图3移除了防屑罩的图;图5是从图4移除了后挡泥板部的图;图6是沿图3的线A-A剖取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3的线B-B剖取的剖视图;以及图8是沿图3的线C-C剖取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列表2轮12前叉25保护构件48前挡泥板71a、71b连接部75隆起部81支撑部82保护部83槽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注意,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描述中的前、后、左、右、上和下方向与关于车身的方向相同。图中指示的附图标记FR表示车身的前侧。附图标记UP表示车身的上侧,并且附图标记LH表示车身的左侧。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右侧视图。摩托车1包括:由车身框架10支撑的发动机11;经由前叉12由车身框架10的前端部以可转向的方式支撑的前轮2;以及经由摆臂13由车身框架10的下部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撑的后轮3。摩托车1是鞍座式骑乘车辆,其中乘员骑跨并坐在座椅14上。车身框架10包括头管15、主框架16、中央框架17、下框架18,一对左右座椅框架19以及一对左右副框架20。头管15构造成车身框架10的前端部。主框架16从头管15向后下方斜向延伸。中央框架17从主框架16的后端部向下延伸。由按压构件构成的枢转支撑部(未示出)设置在中央框架17的下部上。下框架18在主框架16下方从头管15向后下方斜向延伸。左右座椅框架19分别从主框架16的后端部的左侧和右侧向后延伸。左右副框架20桥接在中央框架17的下部的左侧和右侧以及左右座椅框架19上。车身框架10包括角撑板21、横向框架22、一对左右踏板框架23以及一对左右加强框架24。角撑板21连结主框架16的前端部以及下框架18的前端部的左侧和右侧。横向框架2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结左右座椅框架19。左右踏板框架23分别从中央框架17的下部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向后延伸。左右加强框架24沿左右座椅框架19的后部的下表面延伸。左右加强框架24的前端部分别连结到左右副框架20的后部的下表面。前叉12由头管15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撑。前叉12包括转向轴(未示出)、一对左右叉管26、顶部桥接件27以及底部桥接件28。转向轴由头管15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左右叉管26是布置在前轮2的左右两侧的伸缩式减震器,并且前轮2由桥接在左右叉管26的下端部上的轮轴2a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左右叉管26的滑动部26a由附接到叉管26的防屑罩25从前部覆盖。顶部桥接件27固定到转向轴的上端部以连结左右叉管26的上部。把手29固定到顶部桥接件27的上部。底部桥接件28固定到转向轴的下端部以连结左右叉管26。前轮2由前轮制动器37制动。前轮制动器37包括一体地附接到前轮2的制动盘37a以及用于制动制动盘37a的制动钳37b。制动钳37b附接到左右叉管26之一(右侧)的下后部。摆臂13的前端部由枢转轴30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撑,枢转轴30由枢转支撑部支撑。后轮3经由轮轴3a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到摆臂13的后端部。发动机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座式骑乘车辆,该鞍座式骑乘车辆包括:前叉(12);前挡泥板(48),该前挡泥板附接到所述前叉(12)并且沿由所述前叉(12)支撑的轮(2)设置;以及保护构件(25),该保护构件附接到所述前叉(12)并且构造成保护所述前叉(1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泥板(48)包括在所述前叉(12)的前方沿车辆宽度方向隆起的隆起部(75),并且所述保护构件(25)和所述隆起部(75)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视观察时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7 IN 2017410467961.一种鞍座式骑乘车辆,该鞍座式骑乘车辆包括:前叉(12);前挡泥板(48),该前挡泥板附接到所述前叉(12)并且沿由所述前叉(12)支撑的轮(2)设置;以及保护构件(25),该保护构件附接到所述前叉(12)并且构造成保护所述前叉(1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泥板(48)包括在所述前叉(12)的前方沿车辆宽度方向隆起的隆起部(75),并且所述保护构件(25)和所述隆起部(75)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视观察时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式骑乘车辆,其中,在所述保护构件(25)和所述隆起部(75)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视观察时重叠的位置处,所述隆起部(75)布置在前方,并且所述保护构件(25)布置在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座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内哲井上崇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