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ESD保护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357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薄膜ESD保护器件(101),具备:具有第1主面(PS1)和第2主面(PS2)的半导体基板(21)、形成于第1主面(PS1)的第1绝缘层(TL1)、形成于第2主面(PS2)的第2绝缘层(TL2)、第1输入输出电极(P1)、第2输入输出电极(P2)、接地电极(GP1、GP2)、二极管元件(D1)、电容器元件(C1)、和电感器元件(L1)。电容器元件(C1)和二极管元件(D1)形成于第1主面(PS1)侧,电感器元件(L1)形成于第2主面侧。电感器元件(L1)经由从第1主面(PS1)贯通至第2主面(PS2)的第1导通导体(TSV1)和第2导通导体(TSV2)而与第1输入输出电极(P1)和第2输入输出电极(P2)分别连接。

Thin Film ESD Protective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薄膜ESD保护器件
本技术涉及具有ESD保护功能的薄膜ESD保护器件,特别是涉及具备电容器、电感器、和二极管的薄膜ESD保护器件。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防止由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静电放电)导致的电子设备的损伤、误动作等,利用各种ESD保护电路。ESD保护电路是用于将ESD释放到地面等而保护后段的电子电路免受ESD影响的电路,例如配置于信号线路与地面(接地)之间。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为了应对ESD保护,在天线端子的附近设置具有ESD保护功能的滤波电路的电子设备。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4055号公报但是,为了构成专利文献1所示的具有ESD保护功能的电路,若将多个分立部件配置在安装基板上,则存在安装面积增大的问题。另外,由于将用于连接分立部件的布线形成于安装基板,所以布线长度增长,由此也存在寄生电感增大,无法获得所需的特性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特性的变动,并且减少所需的安装面积的小型的薄膜ESD保护器件。(1)本技术的薄膜ESD保护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基板,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主面和第2主面;第1绝缘层,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基板,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主面和第2主面;第1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1主面;第1输入输出电极、第2输入输出电极和接地电极,形成于所述第1绝缘层的表面;二极管元件,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1主面侧,具有与所述第1输入输出电极电连接的第1端和与所述接地电极电连接的第2端;电容器元件,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1主面侧,具有与所述第2输入输出电极电连接的第3端和与所述接地电极电连接的第4端;和电感器元件,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2主面侧,具有第5端和第6端,所述电感器元件的所述第5端经由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1主面贯通至所述第2主面的第1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17 JP 2017-0522141.一种薄膜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基板,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主面和第2主面;第1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1主面;第1输入输出电极、第2输入输出电极和接地电极,形成于所述第1绝缘层的表面;二极管元件,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1主面侧,具有与所述第1输入输出电极电连接的第1端和与所述接地电极电连接的第2端;电容器元件,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1主面侧,具有与所述第2输入输出电极电连接的第3端和与所述接地电极电连接的第4端;和电感器元件,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2主面侧,具有第5端和第6端,所述电感器元件的所述第5端经由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1主面贯通至所述第2主面的第1导通导体而与所述第1输入输出电极电连接,所述电感器元件的所述第6端经由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所述第1主面贯通至所述第2主面的第2导通导体而与所述第2输入输出电极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基板为高电阻基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主面或者所述第2主面的平面视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堀奏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