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0882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区具有缺口,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半包围缺口的第二非显示区,包括:衬底基板;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栅极驱动单元和与栅极驱动单元电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栅极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第一栅极驱动单元与第一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第二栅极驱动单元与第二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均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第一信号线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第二非显示区;封装胶,位于非显示区并包围显示区;在第二非显示区,至少部分第一信号线复用为封装金属。如此方案,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的窄边框设计。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满足于显示面板的大尺寸、高清晰度等常规的性能指标,也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异形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当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时,例如当显示区的边界朝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缺口时,原本位于显示区中的信号线(例如数据线和电源线)的部分线段需要在与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进行绕线,同时在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还会设置栅极驱动单元,这就使得与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的空间会变得较大,因此如何能够实现缺口对应位置的非显示区的窄边框设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与缺口对应的第二非显示区不设置栅极驱动单元,同时,第二非显示区中的第一信号线复用为封装金属,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的窄边框设计,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显示区具有缺口,所述显示区的边界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缺口;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半包围所述缺口的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共同包围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邻,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显示区与所述缺口相邻;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栅极驱动单元和与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封装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包围所述显示区;在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复用为封装金属。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任一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区的边界沿第二方向朝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缺口,非显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半包围缺口的第二非显示区,栅极驱动单元包括与第一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与第二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二栅极驱动单元,特别是,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均位于第一非显示区中,在第二非显示区中不设置栅极驱动单元,从而有利于节约第二非显示区的空间,在显示面板的第二非显示区实现窄边框设计。此外,本申请在第二非显示区中并未特意设置封装金属,而是由至少部分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非显示区中的线段复用为封装金属,从而有利于进一步节约第二非显示区的空间,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更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第一甲非显示区时钟信号线与栅极驱动单元的一种连接关系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第一甲非显示区驱动信号线与栅极驱动单元的一种连接关系图;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信号线与栅极驱动单元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部分数据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与第二非显示区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图11所示为图5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AA’截面图;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封装金属的一种分布示意图;图13所示为图12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当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时,例如当显示区的边界朝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缺口时,原本位于显示区中的信号线(例如数据线和电源线)的部分线段需要在与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进行绕线,同时在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还会设置栅极驱动单元,这就使得与缺口对应的非显示区的空间会变得较大,因此如何能够实现缺口对应位置的非显示区的窄边框设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与缺口对应的第二非显示区不设置栅极驱动单元,第二非显示区中的第一信号线复用为封装金属,有利于实现第二非显示区的窄边框设计,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显示区10的非显示区20,显示区10内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信号线42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41,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显示区具有缺口,所述显示区的边界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缺口;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半包围所述缺口的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共同包围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邻,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显示区与所述缺口相邻;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栅极驱动单元和与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封装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包围所述显示区;在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复用为封装金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显示区具有缺口,所述显示区的边界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缺口;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半包围所述缺口的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共同包围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邻,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显示区与所述缺口相邻;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栅极驱动单元和与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栅极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封装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包围所述显示区;在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复用为封装金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甲非显示区和第一乙非显示区,所述第一甲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一乙非显示区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甲非显示区与所述缺口相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多条时钟信号线,所述时钟信号线与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甲非显示区,所述时钟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为D1,所述第二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D2,D2<D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多条驱动信号线,所述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甲非显示区,所述驱动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三线段和第四线段,所述第三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线段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笑宇黄凯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