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体单元及旋转体单元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008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44
旋转体单元(200)具有:旋转轴(2),其沿轴线(CL2)延伸;一对轴承(61、62),其支承旋转轴(2)使其能够旋转;一对间隔件(80、80),其沿轴向排列配置于一对轴承(61、62)之间,且与旋转轴(2)同轴设置并包围旋转轴(2),呈大致圆筒形状。一对间隔件(80、80)分别具有相对于与轴线(CL2)垂直的基准面(83)倾斜并相互抵接的倾斜面(82、82),且在一对间隔件(80、80)被施加以轴线(CL2)为中心的、相互反方向的转矩,从一对间隔件(80、80)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L1)被伸长的状态下,这些倾斜面(82、82)彼此焊接在一起。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ating Body Unit and Rotating Body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体单元及旋转体单元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轴承预压施加功能的旋转体单元及旋转体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在组装具有利用轴承支承而能够旋转的旋转轴的旋转体时,以提高旋转轴的振摆精度或降低振动和噪音为目的,向轴承施加轴向的规定大小的预压。关于这一点,以往已知用螺栓将预先安装有旋转轴的一方的壳体与另一方的壳体紧固,并且利用螺栓的紧固力,向支撑旋转轴使其能够旋转的一对轴承施加预压的构造。该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但是,例如,螺栓的紧固力不是向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而是向垂直的方向作用时,螺栓的紧固力对向轴承的预压施加不起作用,难以向轴承施加适当的预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3-154866号公报(JP2003-154866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技术方案的旋转体单元具有:旋转轴,其沿轴线延伸;一对轴承,其支承旋转轴使其能够旋转;以及,一对间隔件,其沿轴向排列配置于一对轴承之间,且与旋转轴同轴设置并包围旋转轴,呈大致圆筒形状。一对间隔件分别具有相对于与轴线垂直的基准面倾斜,并相互抵接的倾斜面,这些倾斜面在一对间隔件被施加有以轴线为中心的、相互反方向的转矩,从一对间隔件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被伸长的状态下,彼此焊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旋转体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由开口部,将一对轴承以轴线为中心配置于壳体的内部;将以轴线为中心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分别具有相对于与轴线垂直的基准面倾斜的倾斜面的一对间隔件,经由开口部,在使倾斜面彼此相互抵接的状态下,沿轴向排列配置于一对轴承之间;将旋转轴沿着所述轴线插入到一对轴承的内部和一对间隔件的内部;向一对间隔件施加以轴线为中心的、相互反方向的转矩,使从一对间隔件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伸长;在从一对间隔件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被伸长的状态下,将一对间隔件的倾斜面彼此焊接在一起。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与附图相关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进一步阐明。图1是表示在安装了作为比较例的旋转体单元的状态下,应用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的车辆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是从斜上方看到的图1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将图1的车辆驱动装置装载于车辆的侧视图。图5是图1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包含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构成图6的旋转体单元的间隔件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图7的间隔件展开为平面的状态的展开图。图9是表示构成图6的旋转体单元的一对间隔件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的制造方法的一步骤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接着图10的步骤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接着图11的步骤的立体图。图13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轴承预压施加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14是构成图6的旋转体单元的一对间隔件的侧视图,分别表示向间隔件施加转矩前和施加转矩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14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例如应用于车辆驱动装置。以下,首先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体单元的比较例,对车辆驱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在安装了作为比较例的旋转体单元的状态下,展开表示车辆驱动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该车辆驱动装置100为向车辆驱动轮输出行驶驱动转矩的装置,其具有作为旋转电机的一个例子的电动机MT。车辆驱动装置100装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等、具有作为行驶驱动源的电动机的车辆上。另外,在图1中,用箭头表示车辆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和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如图1所示,车辆驱动装置100具有:第1驱动装置101,其将电动机MT的转矩转换成以左右方向的轴线CL2为中心的转矩并输出;第2驱动装置102,其将从第1驱动装置101输出的转矩转换成以左右方向的轴线CL3为中心的转矩并输出。另外,电动机MT还能够作为发电机使用。在图1的展开图中,第2驱动装置102显示在第1驱动装置101的上方,但实际上,第2驱动装置102配置于第1驱动装置101的前方或后方,轴线CL3相对于轴线CL2位于下方(参照图4)。如图1所示,车辆驱动装置100具有:电动机MT;第1轴1,其以上下方向的轴线CL1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承于电动机MT的内部;第2轴2,其以与轴线CL1正交的轴线CL2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差动装置3,其以与轴线CL2平行的轴线CL3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电动机MT的转矩经由第1轴1、第2轴2以及差动装置3传递到左右的驱动轴4、5,这样一来,左右的驱动轮被驱动。图2是图1的第1驱动装置10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2所示,电动机MT具有以轴线CL1为中心旋转的转子10和配置于转子10的周围的定子20。转子10和定子20收纳在壳体30内的第1收纳空间SP1。转子10具有转子毂11和转子芯15。转子毂11具有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轴部12;比轴部12直径大且与轴部12同轴的圆筒部13;沿径向延伸且连接轴部12和圆筒部13的板部14。转子芯15为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转子铁芯,与转子毂11的圆筒部13的外周面嵌合且结合在一起,与转子毂11一体旋转。电动机MT为嵌入式磁铁型同步电动机,在转子芯15上沿着圆周方向嵌入有多个永久磁铁16。定子20具有从转子芯15的外周面经由径向规定长度的间隙6配置的、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定子芯21。定子芯21为定子铁芯,在其内周面设置有向径向外侧且沿着圆周方向的多个狭槽22。通过集中绕组或分布绕组将绕组23(线圈)配置于各狭槽22。绕组23相对于定子芯21的上下端面分别向上方和下方突出。通过使三相交流电流在绕组23中流动而产生旋转磁场,并且转子10进行旋转。壳体30具有能够上下分解的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定子芯21利用贯通螺栓30a固定于下壳体32。在上壳体31的中央部和下壳体32的中央部,沿着轴线CL1分别设置有开口部31a、32a。在上壳体31的开口部31a形成有向下方且径向内侧延伸设置的轴支承部33。在下壳体32的开口部32a形成有向上方且径向内侧延伸设置的轴支承部34。第1轴1的外周面利用圆锥滚子轴承40、41可旋转地支承于这些轴支承部33、34。在第1轴1的下端部紧固有螺母42,从而在轴向限制第1轴1。另外,在下壳体32的底面,以封闭开口部32a的方式从外侧安装有罩35。转子毂11的轴部12的内周面,利用滚针轴承43相对于第1轴1的外周面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第1轴1的外周面。在转子10和第1轴1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夹装有行星齿轮机构50。行星齿轮机构50具有:分别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太阳轮51和环形齿轮52;配置于太阳轮51和环形齿轮52之间、沿着圆周方向的多个行星齿轮53;以及支承行星齿轮53使其能够旋转的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齿轮架54。在轴支承部34的上端面和齿轮架54的下端面之间,夹装有滚针轴承44,齿轮架54相对于轴支承部34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轴支承部34。在齿轮架54的上端面和太阳轮51的下端面之间,夹装有滚针轴承45,太阳轮51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轴(2),其沿轴线(CL2)延伸;一对轴承(61、62),其支承所述旋转轴(2)使其能够旋转;以及一对间隔件(80、80),其沿轴向排列配置于所述一对轴承(61、62)之间,且与所述旋转轴(2)同轴设置并包围所述旋转轴(2),呈大致圆筒形状;所述一对间隔件(80、80)在轴向一端部分别具有相对于与所述轴线(CL2)垂直的基准面(83)倾斜并相互抵接的倾斜面(82、82),在所述一对间隔件(80、80)被施加以所述轴线(CL2)为中心的、相互反方向的转矩,从所述一对间隔件(80、80)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L1)被伸长的状态下,这些倾斜面(82、82)彼此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26 JP 2017-2075221.一种旋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轴(2),其沿轴线(CL2)延伸;一对轴承(61、62),其支承所述旋转轴(2)使其能够旋转;以及一对间隔件(80、80),其沿轴向排列配置于所述一对轴承(61、62)之间,且与所述旋转轴(2)同轴设置并包围所述旋转轴(2),呈大致圆筒形状;所述一对间隔件(80、80)在轴向一端部分别具有相对于与所述轴线(CL2)垂直的基准面(83)倾斜并相互抵接的倾斜面(82、82),在所述一对间隔件(80、80)被施加以所述轴线(CL2)为中心的、相互反方向的转矩,从所述一对间隔件(80、80)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L1)被伸长的状态下,这些倾斜面(82、82)彼此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圆周方向多个所述倾斜面(82、82)与所述多个倾斜面(82、82)之间,所述一对间隔件(80、80)分别具有与所述轴线(CL2)平行延伸的端面(84、84),当从所述一对间隔件(80、80)的轴向一端部到轴向另一端部的长度(L1)伸长时,在所述一对间隔件(80、80)的所述端面(84、84)彼此之间形成间隙(8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间隔件(80、80)在轴向另一端部具有垂直于所述轴线(CL2)的平坦面(8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壳体(31B),其支承所述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皮丁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