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971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供料设备包括机架、装设于机架的第一送料组件和第二送料组件,机架装设有第一拾料爪、定位台和连接于定位台的第二拾料爪,模内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装设于上模座的上模板和装设于下模座的下模板,上模座装设有第一稳压件、第二稳压件、开设有注入槽和连通于注入槽的灌入孔道,下模板设置有凸起的模型台、穿入模型台的第一定位导柱、第二定位导柱、连接于模型台的第一整形块和第二整形块,定位压合设计巧妙,整体系统结构紧凑,把两个料件从汇合定位到抓取再到放入模具紧密连合,降低了错定位的风险,提高了整体注塑质量。

A Fully Automatic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
技术介绍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生产自动化应用也逐步代替传统的人力劳动,在整条自动化生产线中,自动送料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组装生产中较多产品都需组合起来拼接、焊接或放入模具中,在这种生产线中常规设计是将产品的局部零件多次逐个送至组装工位处,这种设计的抓取机械手较为复杂需多次抓取不同零部件放入不同的位置,且效率也不高,模内注塑生产中则经常需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料件同时放入模具内完成注塑,而放入后的定位则非常关键,日常生产中经常会出现需同时注塑的两个料件因定位出现误差导致长时间工作后导致模具出现损坏,注塑出来的成品经检验也达不到相关标准,注塑质量和效率达不到日常需要,所以从送料到模内注塑完成成品的过程都较为苛刻,其中一个环节使用人工完成都会增大产品不良率的风险,实现全程自动化则是市场亟待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使用成本低、可靠性强、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的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包括供料设备和模内注塑模具,所述供料设备包括机架、装设于机架的第一送料组件和第二送料组件,所述第一送料组件包括转动盘和装设于转动盘的顶料块,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包括第一供料器和连接于第一供料器的输送道,所述机架装设有第一拾料爪、定位台和连接于定位台的第二拾料爪,所述模内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装设于上模座的上模板和装设于下模座的下模板,所述上模座装设有第一稳压件、第二稳压件、开设有注入槽和连通于注入槽的灌入孔道,所述下模板设置有凸起的模型台、穿入模型台的第一定位导柱、第二定位导柱、连接于模型台的第一整形块和第二整形块。优选的,所述灌入孔道的正面截面形状为锥形,该灌入孔道一端的直径为2.8至4.2毫米,灌入孔道另一端的直径为0.8至1.6毫米。优选的,所述注入槽设置有第一连接槽、连通于第一连接槽的第二连接槽和设置于第二连接槽的注入口,所述注入口的正面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灌入孔道连通于第一连接槽。优选的,所述上模板连接有分流块,该分流块开设有分流道和连通于分流道与灌入孔道的连接孔道,所述分流块连接有第二浇注件和连接于第二浇注件的第一浇注件,所述上模座开设有供于第一浇注件伸出的浇注口,所述第二浇注件连接有抵接顶针,该抵接顶针穿过第二浇注件连接于连接孔道。优选的,所述第一整形块连接有第一驱动块,第二整形块连接有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开设有第一斜置驱动孔,第二驱动块开设有第二斜置驱动孔,所述上模座装设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优选的,所述第一稳压件包括第一本体、开设于第一本体的第一安装孔、从第一本体侧壁延伸出的稳压凸台、贯穿第一本体的稳压通孔、设置于第一本体底部的整形凹槽和整形凸块,所述上模板装设有伸入于稳压通孔的稳压顶针,所述第二稳压件包括第二本体、开设于第二本体的第二安装孔和定位抵接孔。优选的,所述下模板设置有凸起的限位台、贯穿下模板延伸连接于模型台侧壁的整形通孔、装设于下模座伸入于整形通孔的整形件和开设于下模板上侧面的弧形槽。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组件包括驱动转动盘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和驱动顶料块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机架装设有驱动第一拾料爪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转动盘装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和顶料块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限位杆和顶料块均布于转动盘,所述机架装设有直振器,所述输送道连接于直振器,输送道的末端设置有限位槽。优选的,所述定位台装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驱动第一限位块前后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限位块前后运动的第五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三限位块前后运动的第六驱动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拾料爪包括安装板、装设于安装板的第一吸料装置和第二吸料装置,所述第一吸料装置设置有吸料块和驱动吸料块上下运动的第七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吸料装置设置有吸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本技术系统从供料到注塑完成全程自动化,供料设备工作过程中,料件会一叠一叠的放置于转动盘中,然后第一拾料爪吸取料件,把料件送至于定位台中,当转动盘中的一叠料件被吸取完后,转动盘会旋转一定角度,让另一叠料件位于第一拾料爪可拾取区域,第一供料器通过震动把小型料件逐个输送至输送道中,最后小型料件会与被第一拾料爪抓取的料件都送至于定位台,两个不同的料件同时被定位于定位台中,然后通过第二拾料爪同时抓取两个不同的料件放置于模内注塑模具中,日常生产中,部分产品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料件同时放入模具中进行注塑处理,此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料件的位置关系则非常重要,所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料件从最开始的供料定位到被抓取再到模具内定位都非常关键,否则注塑过程中因定位问题出现模具压坏情况,注塑完成的成品也达不到预先的位置关系,所以一气呵成大大提高了定位准确率增强注塑质量,此时两个料件同时放入于下模座的下模板中,第一定位导柱和第二定位导柱均是多根设置,使得料件可以迅速定位放入,定位放入完成后上模座下压,下模板与下模板对合,第一稳压件和第二稳压件同样是多个设置,使得两个料件更好的定位于下模板中,稳压件的轮廓设计与两个料件相反,贴合更紧密注塑质量更高,定位压合设计巧妙,整体系统结构紧凑,把两个料件从汇合定位到抓取再到放入模具紧密连合,降低了错定位的风险,提高了整体注塑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供料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供料设备中第二拾料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模内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模内注塑模具隐藏上模座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模内注塑模具中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模内注塑模具中上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模内注塑模具中下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包括供料设备5和模内注塑模具19,所述供料设备5包括机架51、装设于机架51的第一送料组件6和第二送料组件7,所述第一送料组件6包括转动盘61和装设于转动盘61的顶料块62,所述第二送料组件7包括第一供料器71和连接于第一供料器71的输送道72,所述机架51装设有第一拾料爪52、定位台53和连接于定位台53的第二拾料爪8,所述模内注塑模具19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装设于上模座1的上模板11和装设于下模座2的下模板21,所述上模座1装设有第一稳压件3、第二稳压件31、开设有注入槽12和连通于注入槽12的灌入孔道13,所述下模板21设置有凸起的模型台22、穿入模型台22的第一定位导柱23、第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包括供料设备(5)和模内注塑模具(19),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设备(5)包括机架(51)、装设于机架(51)的第一送料组件(6)和第二送料组件(7),所述第一送料组件(6)包括转动盘(61)和装设于转动盘(61)的顶料块(62),所述第二送料组件(7)包括第一供料器(71)和连接于第一供料器(71)的输送道(72),所述机架(51)装设有第一拾料爪(52)、定位台(53)和连接于定位台(53)的第二拾料爪(8),所述模内注塑模具(19)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装设于上模座(1)的上模板(11)和装设于下模座(2)的下模板(21),所述上模座(1)装设有第一稳压件(3)、第二稳压件(31)、开设有注入槽(12)和连通于注入槽(12)的灌入孔道(13),所述下模板(21)设置有凸起的模型台(22)、穿入模型台(22)的第一定位导柱(23)、第二定位导柱(24)、连接于模型台(22)的第一整形块(25)和第二整形块(26)。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6 CN 20182112325951.一种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包括供料设备(5)和模内注塑模具(19),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设备(5)包括机架(51)、装设于机架(51)的第一送料组件(6)和第二送料组件(7),所述第一送料组件(6)包括转动盘(61)和装设于转动盘(61)的顶料块(62),所述第二送料组件(7)包括第一供料器(71)和连接于第一供料器(71)的输送道(72),所述机架(51)装设有第一拾料爪(52)、定位台(53)和连接于定位台(53)的第二拾料爪(8),所述模内注塑模具(19)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装设于上模座(1)的上模板(11)和装设于下模座(2)的下模板(21),所述上模座(1)装设有第一稳压件(3)、第二稳压件(31)、开设有注入槽(12)和连通于注入槽(12)的灌入孔道(13),所述下模板(21)设置有凸起的模型台(22)、穿入模型台(22)的第一定位导柱(23)、第二定位导柱(24)、连接于模型台(22)的第一整形块(25)和第二整形块(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入孔道(13)的正面截面形状为锥形,该灌入孔道(13)一端的直径为2.8至4.2毫米,灌入孔道(13)另一端的直径为0.8至1.6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槽(12)设置有第一连接槽(14)、连通于第一连接槽(14)的第二连接槽(15)和设置于第二连接槽(15)的注入口(16),所述注入口(16)的正面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灌入孔道(13)连通于第一连接槽(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1)连接有分流块(4),该分流块(4)开设有分流道(41)和连通于分流道(41)与灌入孔道(13)的连接孔道(42),所述分流块(4)连接有第二浇注件(43)和连接于第二浇注件(43)的第一浇注件(44),所述上模座(1)开设有供于第一浇注件(44)伸出的浇注口(45),所述第二浇注件(43)连接有抵接顶针(46),该抵接顶针(46)穿过第二浇注件(43)连接于连接孔道(4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模内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形块(25)连接有第一驱动块(27),第二整形块(26)连接有第二驱动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灼王志斌李旗锋郭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誉鑫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