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内压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98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腔内压形模具,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预成形工件通过夹紧工装固定于下模座上,且在其正下方设置有压形凹模。该腔内压形模具还包括滑动压形机构,其包括压形凸模、驱动部以及成形力施加部。当压形凸模相对于预成形工件移动到位后,在成形力施加部的推动力作用下,压形凸模整体下移,且辅以压形凹模的配合,使得工件侧壁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工件的腔内压形过程。这样一来,从根本上改变了腔内需要压形工件的成形方式,压形凸模和压形凹模相互配合来完成工件的塑性变形,因而,工件在成形后的弹性回复量较小,另外,在脱模过程中无需向工件施加脱模力,因而,其不会发生拉伸或挤压变形现象。

An Intracavity Compress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内压形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五金模具
,尤其是一种腔内压形模具。
技术介绍
电源连接头的用于很广,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连接头端子的成形质量对电流的导通以及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连接头端子根据事先设计的形状,由金属板经过冲切和弯折成形的,其端部截面呈多面七边形结构,需要经过至少多次弯形。在现有技术中,均采用仿形的生产方式,即借助于仿形设备将金属板包裹于仿形模上,且使得金属板的外形与仿形模的外形完全一致,而后借助于外力使得成型件与仿形模脱开即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成型件在脱模过程中受脱模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尺寸精度,在后道工序中需要增加整形工序,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且仿形设备的结构十分复杂,采购成本较高,且不便于后期的维护。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成形效率高,脱模顺利且有效地防止工件变形的腔内压形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腔内压形模具,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预成形工件通过夹紧工装固定于下模座上,且在其正下方设置有压形凹模。该腔内压形模具还包括滑动压形机构。该滑动压形机构包括压形凸模、用来驱使该压形凸模沿左右方向运动以进入预成形工件内腔的驱动部以及固定于下模座、驱使压形凸模执行下压动作的成形力施加部。当压形凸模相对于预成形工件移动到位后,在成形力施加部的推动力作用下,压形凸模整体下移,且辅以压形凹模的配合,使得工件侧壁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工件的腔内压形过程。进一步的,驱动部包括相对于下模座可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的滑块、固定块、第一回复弹簧、驱使滑块向左进行运动的插刀、螺栓以及套设于该螺栓上的第二回复弹簧构成,其中,在固定块上开设有安装槽,用来插入、固定压形凸模。在滑块的右侧面设置有与插刀相适配的插靠圆弧。固定块包括延其底壁下延的滑动部,相应地,在滑块上开设有与滑动部相适配的滑动凹槽。第一回复弹簧的上端顶靠于滑动部,其下端顶靠于滑动凹槽的底壁。在滑块上开设有供螺栓旋入的内螺纹孔。第二回复弹簧的一端顶靠于下模座,其另一端顶靠于螺栓的头部。成形力施加部包括第一压件和第二压件。第一压件正对应于压形凸模的自由端部。第二压件正对应于固定块。更进一步的,在滑动部的底壁上均开设容纳第一回复弹簧的弹簧沉放凹槽,在滑动凹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回复弹簧内径相适配的弹簧固定凸起。进一步的,滑动压形机构还包括耐磨板,其设置于滑块的正下方。由滑块的底壁向下延伸有滑动凸起,相应地,在耐磨板上开设有与该滑动凸起相适配的滑动凹槽。进一步的,驱动部还包括辅助板,其固定于下模座上。在辅助板上开设有穿越孔,以供螺栓穿越。辅助板与滑块的右侧面相平行,且其与插刀的单边间隙控制在0.5mm以内。更进一步的,在插刀的左、右侧面上均开设有横向布置的石墨镶嵌槽。进一步的,安装槽沿左右方向完全贯穿固定块。在滑块上、正对应于安装槽设置有限位件。进一步的,夹紧工装与下模座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夹紧工装包括用来对预成形工件进行固定的夹持部和由该夹持部向下延伸的固定部。在下模座上设置有与固定部相适配的沉槽。固定部相对于沉槽可沿上下方向进行滑动,且两者的单边间隙不大于0.5mm。更进一步的,下模座还包括沿左右方向插设于其内的调整斜楔件。调整斜楔件位于所述固定部的正下方。固定部的底壁倾斜设置,且与上述调整斜楔件的工作面倾斜角度相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从根本上改变了腔内需要压形工件的成形方式,这样一来,压形凸模和压形凹模相互配合来完成工件的塑性变形,因而,工件在成形后的弹性回复量较小,另外,在脱模过程中无需向工件施加脱模力,因而,其不会发生拉伸或挤压变形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施新型中连接头端子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新型中连接头端子的右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腔内压形模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I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4的A向视图。图6是图3中驱动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中驱动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种实施方式腔内压形模具的动作原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腔内压形模具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1-下模座;11-沉槽;12-调整斜楔件;13-压形凹模;2-上模座;3-滑动压形机构;31-压形凸模;32-驱动部;321-滑块;3211-滑动凹槽;3212-插靠圆弧;322-固定块;3221-安装槽;3222-滑动部;323-第一回复弹簧;324-插刀;325-螺栓;326-第二回复弹簧;33-成形力施加部;331-第一压件;332-第二压件;34-辅助板;341-穿越孔;35-耐磨板;36-限位件;4-夹紧工装;41-夹持部;42-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对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腔内压形模具进行正式详细叙述前,对下述实施例中所适用的连接头端子进行图示描述(如图1、2中所示),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本使用新型所公开的模具不仅适用于连接头端子,同样适用于其他具有内腔压形结构的工件。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腔内压形模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由下模座1、上模座2以及对连接头端子进行压形的滑动压形机构3等几部分构成,其中,连接头端子借助于夹紧工装4固定于下模座1上(如图4中所示),其自身的预成形部正对于压形凹模13(如图5中所示)。上述滑动压形机构3包括压形凸模31、用来驱使该压形凸模31沿左右方向运动以进入预成形工件内腔的驱动部32以及固定于下模1座、驱使压形凸模31执行下压动作的成形力施加部33。当压形凸模31相对于预成形工件移动到位后,在成形力施加部33的推动力作用下,压形凸模31整体下移,且辅以压形凹模13的配合,使得工件侧壁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工件的腔内压形过程(如图5中所示)。如此一来,从根本上改变了腔内需要压形工件的成形方式,压形凸模31和压形凹模13相互配合来完成工件的塑性变形,因而,工件在成形后的弹性回复量较小,另外,在脱模过程中无需向工件施加脱模力,因而,其不会发生拉伸或挤压变形现象。作为上述腔内压形模具结构的进一步细化,上述驱动部32由相对于下模座1可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的滑块321、固定块322、第一回复弹簧323、驱使滑块321向左进行运动的插刀324、螺栓325以及套设于该螺栓325上的第二回复弹簧326构成等几部分构成(如图6中所示),其中,在固定块322上开设有安装槽3221,用来插入、固定压形凸模31。在滑块321的右侧面设置有与插刀324相适配的插靠圆弧3212。固定块322包括延其底壁下延的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内压形模具,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预成形工件通过夹紧工装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且在其正下方设置有压形凹模,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滑动压形机构;所述滑动压形机构包括压形凸模、用来驱使所述压形凸模沿左右方向运动以进入预成形工件内腔的驱动部以及固定于所述下模座、驱使所述压形凸模执行下压动作的成形力施加部;当所述压形凸模相对于预成形工件移动到位后,所述成形力施加部推动所述压形凸模整体下移,且辅以所述压形凹模的配合,使得工件侧壁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工件的腔内压形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内压形模具,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预成形工件通过夹紧工装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且在其正下方设置有压形凹模,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滑动压形机构;所述滑动压形机构包括压形凸模、用来驱使所述压形凸模沿左右方向运动以进入预成形工件内腔的驱动部以及固定于所述下模座、驱使所述压形凸模执行下压动作的成形力施加部;当所述压形凸模相对于预成形工件移动到位后,所述成形力施加部推动所述压形凸模整体下移,且辅以所述压形凹模的配合,使得工件侧壁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工件的腔内压形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压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相对于下模座可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的滑块、固定块、第一回复弹簧、驱使所述滑块向左进行运动的插刀、螺栓以及套设于所述螺栓上的第二回复弹簧构成,其中,在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安装槽,用来插入、固定所述压形凸模;在所述滑块的右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插刀相适配的插靠圆弧;所述固定块包括延其底壁下延的滑动部,相应地,在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部相适配的滑动凹槽;所述第一回复弹簧的上端顶靠于所述滑动部,其下端顶靠于所述滑动凹槽的底壁;在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栓旋入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二回复弹簧的一端顶靠于下模座,其另一端顶靠于所述螺栓的头部;所述成形力施加部包括第一压件和第二压件;所述第一压件正对应于所述压形凸模的自由端部;所述第二压件正对应于所述固定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内压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部的底壁上均开设容纳所述第一回复弹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