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肿瘤药物口服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872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肿瘤药物口服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由抗肿瘤活性药物和载体组成;所述的抗肿瘤活性药物为硫鸟嘌呤、丙卡巴肼或拓扑替康;所述的载体为双亲性载体聚合物,引入了酰胺基团和酪氨酸结构,可用于肿瘤细胞定位,大大提高了药物的选择性,经酶水解后释放出抗肿瘤药物,无需额外加入靶向剂,通过乳化的方法制备纳米微球制剂,由于载体的亲疏水作用,在溶液中,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分别相互聚集,形成疏水基团在内,亲水基团在外的核壳结构,抗肿瘤药物分子在疏水基脂肪长链十八烷基的作用下包埋与载体内部,这样的核壳结构对于药物释放能起到屏蔽作用,可以极大延长药物的释放周期。

An oral 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 of antineoplastic drug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肿瘤药物口服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药
,具体涉及一种抗肿瘤药物口服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抗肿瘤药物毒性大,易在体内被水解,应用有效的药物量后患者的血药水平上升,达到极大值后却又迅速下降趋于零,导致药物还没有到达肿瘤细胞组织,药效已所剩无几。抗肿瘤药物缓控释制剂的出现改善了上述情况,抗肿瘤药物缓控释制剂克服了传统抗肿瘤药半衰期短、难以长时间维持有效浓度以及缺乏靶向性等缺点,近年来,出现了包括凝胶、微球、纳米微粒、植入剂等多种缓控释剂型,可经多种途径给药应用于肿瘤治疗。缓释微球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的球状实体,在现有的众多缓释制剂中,微球制剂由于其特有的优点诸如给药后微球降解逐渐释放药物、可避免出现血药浓度峰谷现象减小毒副作用、大大减少治疗周期的给药剂量、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病人的顺应性等,从而逐渐成为现代药剂学中热门的研究内容。利用缓释微球开发新型的给药系统逐渐成为科学界及工业界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肿瘤药物口服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乳化的方法制备纳米微球制剂,能够将抗肿瘤药物微粒运输至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肿瘤药物口服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抗肿瘤活性药物和载体组成;所述的抗肿瘤活性药物为硫鸟嘌呤、丙卡巴肼或拓扑替康;所述的载体的制备方法为:第一步:将200ml溶剂二氯甲烷加入到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起始物料3mol亚磷酸和6.2‑6.5mol 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边搅拌边缓慢升温至60℃,继续搅拌进行亲核加成反应1‑2h;第二步:第一步亲核加成反应后,降温至35℃,边搅拌溶液逐滴加入1.0‑1.2mol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滴加扩链剂的同时缓慢升温至65℃,待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1h,得到了亲水性聚合物;第三步:待第二步反应结束后,降温至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肿瘤药物口服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抗肿瘤活性药物和载体组成;所述的抗肿瘤活性药物为硫鸟嘌呤、丙卡巴肼或拓扑替康;所述的载体的制备方法为:第一步:将200ml溶剂二氯甲烷加入到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起始物料3mol亚磷酸和6.2-6.5mol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边搅拌边缓慢升温至60℃,继续搅拌进行亲核加成反应1-2h;第二步:第一步亲核加成反应后,降温至35℃,边搅拌溶液逐滴加入1.0-1.2mol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滴加扩链剂的同时缓慢升温至65℃,待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1h,得到了亲水性聚合物;第三步:待第二步反应结束后,降温至35℃,加入3mol的酪氨酸十八烷基酯和催化剂,搅拌均匀后,升温至65℃,搅拌反应1-1.5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逐滴加入0-3℃的冰无水乙醚,析出沉淀后,过滤,经冷冻干燥得到了双亲性载体聚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口服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所述的升温速度为1.5℃/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口服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的升温速率为1℃/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口服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所述的催化剂为三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红刘小东邵强邓庆华胡清伟谭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