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器以及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922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37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构成高效地减少噪声的消音器以及空气调节器。消音器(消声器)(1)具备:主体部(2),具有轴向长的筒形状,在设置时轴向配置为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入口配管(3a),在设置时贯通地连接于位于上方的主体部(2)的一侧的轴向端部,顶端(3a)配置于主体部(2)的内部;以及出口配管(4),在设置时连接于位于下方的主体部(2)的与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轴向端部,顶端(4a)配置于主体部(2)的内部,入口配管(3)以及出口配管(4)的位于主体部(2)的内部的顶端(3a、4a)的直径比与主体部(2)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小。

Mufflers and air condition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消音器以及空气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音器以及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在空气调节器的制冷剂回路设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等。压缩机吸入制冷剂,对所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进一步排出。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吸入、压缩以及排出反复进行,因此,在压缩机中产生脉动,脉动成为噪声的发生源。因此,在制冷剂回路的配管设置有消音器(消声器),可谋求减少由脉动引起的噪声。消声器在压缩机的排出口与冷凝器之间的配管中设置于排出口的附近。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关于设于空气调节器的制冷循环中的消声器,公开了:在消声器主体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分别连接有连接配管,连接于入口侧的连接配管的顶端部被插入至位于消声器主体的内部且消声器主体的长尺寸方向的中心面的附近。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8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消声器而言,消声器主体的内径与连接于消声器主体的入口或者出口的配管的内径的关系即(消声器主体内径)/(配管内径)越大,通过消声器得到的噪声减少效果越好。为了增大该系数((消声器主体内径)/(配管内径)),需要增大消声器主体内径、或者减小配管内径。但是,当增大消声器主体的内径时,消声器主体的尺寸变大,不仅成本上升,而且需要更大的消声器的设置空间,无法谋求设备类的节省空间化。此外,当减小连接于消声器的配管的内径时,存在配管内部产生的压力损失增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构成高效地减少噪声的消音器以及空气调节器。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消音器具备:主体部,具有轴向长的筒形状,在设置时轴向配置为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第一配管部,在设置时贯通地连接于位于上方的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轴向端部,顶端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以及第二配管部,在设置时连接于位于下方的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轴向端部,顶端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所述第一配管部以及所述第二配管部的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的顶端的直径比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小。根据该构成,第一配管部贯通地连接于具有轴向长的筒形状的主体部的一侧的轴向端部,第二配管部贯通地连接于主体部的另一侧的轴向端部,第一配管部和第二配管部的顶端均配置于主体部的内部。然后,第一配管部和第二配管部的位于主体部的内部的顶端的直径比与主体部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小,因此,能更有效地减少噪声。此外,在第一配管部和第二配管部双方,顶端配置于主体部的内部,因此,与仅第一配管部和第二配管部中的一方的顶端配置于内部的情况相比,噪声的减少效果更好。在上述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第一配管部以及所述第二配管部的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和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的部分的直径相等。根据该构成,第一配管部或第二配管部与主体部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和位于主体部的外侧的第一配管部以及第二配管部的直径相等,因此,主体部中的连接部分的形状与位于主体部的内部的顶端的直径是否小无关,而是由位于主体部的外侧的第一配管部以及第二配管部的直径来决定。因此,本方案的主体部能谋求与供位于主体部的内部的顶端的直径不小的配管连接的其他方案的消音器的共有化。在上述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第一配管部以及所述第二配管部中直径小的缩径部分的长度为从所述顶端起15mm以下。根据该构成,缩径部分的长度为15mm以下,因此,能减少第一配管部以及第二配管部中产生的压力损失。另一方面,当缩径部分的长度超过15mm时,压力损失上升,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消音器具备:主体部,具有轴向长的筒形状,在设置时轴向配置为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第一配管部,在设置时贯通地连接于位于上方的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轴向端部,顶端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以及第二配管部,在设置时连接于位于下方的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轴向端部,顶端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所述第一配管部和所述第二配管部中的任一方的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的顶端的直径比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小,所述第一配管部或所述第二配管部中直径小的缩径部分的长度为从所述顶端起15mm以下。根据该构成,第一配管部贯通地连接于具有轴向长的筒形状的主体部的一侧的轴向端部,第二配管部贯通地连接于主体部的另一侧的轴向端部,第一配管部和第二配管部的顶端均配置于主体部的内部。然后,第一配管部和第二配管部中的任一方的位于主体部的内部的顶端的直径比与主体部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小,因此,能更有效地减少噪声。此外,在第一配管部和第二配管部双方,顶端配置于主体部的内部,因此,与仅第一配管部和第二配管部中的一方的顶端配置于内部的情况相比,噪声的减少效果更好。此外,缩径部分的长度为15mm以下,因此,能减少第一配管部或第二配管部中产生的压力损失。另一方面,当缩径部分的长度超过15mm时,压力损失上升,效率降低。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方案中,可以是:在所述第二配管部的管壁形成有贯通孔,所述第二配管部的所述顶端至所述贯通孔的长度在所述主体部的长度的1/8倍以上的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配管部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部分的上方2mm以上的位置。根据该构成,贮存于主体部的油经由形成于第二配管的管壁的贯通孔返回到第二配管。此外,第二配管的顶端至贯通孔的长度位于主体部的长度的1/8倍以上的位置,因此能尽量减少积油量。而且,贯通孔形成于第二配管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部分的上方2mm以上的位置,因此,在对主体部与第二配管的连接部分实施了钎焊的情况下,不会因钎焊而堵塞。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方案中,可以是:在所述第二配管部形成的所述贯通孔形成于因直径小的缩径部分与直径扩大的扩径部分的边界的台阶部而发生了剥离的制冷剂流重新附着到所述第二配管部的管壁的部分。根据该构成,因缩径部分与扩径部分的边界的台阶部而发生剥离,制冷剂流紊乱后,贯通孔形成于制冷剂流重新附着到管壁的部分,因此,油在整流后的区域内被吸入到第二配管内,并高效地返回到第二配管内。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方案中,可以是:所述缩径部分与所述扩径部分的边界的所述台阶部的径向的长度为σ时,所述台阶部至所述贯通孔的轴向的长度为6σ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空气调节器具备设置有上述第一或第二方案的消音器的制冷剂回路。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以简单的构成高效地减少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纵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第一变形例的纵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入口配管或者出口配管的第一变形例的纵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入口配管或者出口配管的第二变形例的纵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出口配管的局部放大纵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第二变形例的纵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第三变形例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具备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机。在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配管设有压缩机、四通阀、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外热交换器。在制热运转时,切换四通阀,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按照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压缩机的顺序进行循环。在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音器,具备:主体部,具有轴向长的筒形状,在设置时轴向配置为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第一配管部,在设置时贯通地连接于位于上方的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轴向端部,顶端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以及第二配管部,在设置时连接于位于下方的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轴向端部,顶端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所述第一配管部以及所述第二配管部的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的顶端的直径比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24 JP 2017-0592281.一种消音器,具备:主体部,具有轴向长的筒形状,在设置时轴向配置为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第一配管部,在设置时贯通地连接于位于上方的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轴向端部,顶端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以及第二配管部,在设置时连接于位于下方的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轴向端部,顶端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所述第一配管部以及所述第二配管部的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的顶端的直径比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第一配管部以及所述第二配管部的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部分的直径和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的部分的直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第一配管部以及所述第二配管部中直径小的缩径部分的长度为从所述顶端起15mm以下。4.一种消音器,具备:主体部,具有轴向长的筒形状,在设置时轴向配置为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第一配管部,在设置时贯通地连接于位于上方的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轴向端部,顶端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苫惠介五十住晋一仓地正也服部贵之加藤隆博安田达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