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764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装置,其能够确保处于并联状态下的所有压缩机的油池内的油位的平衡,确保所有压缩机的油位不高于安全油位,保证所有压缩机的可靠性。其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本体,每个压缩机本体内均设置有油池,每个压缩机本体的油池所对应的腔体内设置有一油泵,每个所述油泵的进油口的入口高度位于对应的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油池所预设的安全油位的高度位置布置,所述油泵的出油口外接有出油管路的入口,每个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油池的侧壁位置设置有一回油孔,每根所述出油管路的出口贯穿对应的油池侧壁后通入另一个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回油孔内布置。

Oil Level Control Device for Parallel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结构的
,具体为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了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并联压缩机,当压缩机的油位高于安全油位后,压缩机会有可靠性的问题。当两台或者多台压缩机中的一台停止工作后,已经停止工作的压缩机的油池的油会流向正在运行的压缩机的油池,进而使得正在工作的压缩机的油位存在高于安全油位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装置,其能够确保处于并联状态下的所有压缩机的油池内的油位的平衡,确保所有压缩机的油位不高于安全油位,保证所有压缩机的可靠性。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本体,每个压缩机本体内均设置有油池,每个压缩机本体的油池所对应的腔体内设置有一油泵,每个所述油泵的进油口入口高度位于对应的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油池所预设的安全油位的高度位置布置,所述油泵的出油口外接有出油管路的入口,每个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油池的侧壁位置设置有一回油孔,每根所述出油管路的出口贯穿对应的油池侧壁后通入另一个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回油孔内布置,所有的压缩机本体的回油孔分别插装有另一个压缩机本体内连接出的所述出油管路的出口。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缩机本体均包括第一涡旋组件、第二涡旋组件、旋转轴,沿着旋转轴的长度方向为轴向,所述第一涡旋组件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上部,所述旋转轴的底部支承于主轴承组件,所述旋转轴套装有马达组件,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一润滑油道,其还包括底盖本体,所述底盖本体和壳体拼合后形成油池,所述油池的中心对应于旋转轴的位置设置有上凸的轴承毂部,所述轴承毂部具有一支撑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承孔,所述轴承毂部的外周环面设置有至少一处进油孔,润滑油位于所述油池腔内,其还包括有一油泵,所述油泵的进油口入口的高度位于安全油位的高度位置布置,所述进油管路的入口位于所述油池腔的内部,所述油池的侧壁位置设置有一回油孔;所述油泵固装于所述轴承毂部的外壁上布置;所述油泵具体为容积式油泵。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压缩机的油池内分别布置一油泵,油泵的进油口位于油池的安全油位高度位置,油泵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路外接至外部的另一压缩机的回油口布置,所有的位于同一个系统内的压缩机的油池内分别插装有另一个压缩机的出油管路,当其中任一压缩机的油位高于对应的设定安全油位时,对应的油泵工作将油抽送至其出油管路所对应的压缩机的油池内,直至在同一系统内的所有压缩机的油位均不高于各自对应的安全油位。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路所连接的另一个压缩机具体为相邻位置的压缩机,确保整个系统的出油管路的总体长度最短,保证整个系统的成本相对较低。采用本技术后,其利用压缩机内置的油泵强制进行油平衡。例如当压缩机A运行而压缩机B停止时,系统中由原来A+B排出去的油都会回到压缩机A中,导致A的油位升高,A中的油泵会自动将多余的油泵入压缩机B中,实现油位的平衡;再例如当A压缩机和B压缩机容量不同时,因为大容量的压缩机会返回更多的油,该装置会将油位高的那台压缩机的油位返回到其他压缩机中,其能够确保处于并联状态下的所有压缩机的油池内的油位的平衡,确保所有压缩机的油位不高于安全油位,保证所有压缩机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有油池1、油泵2、进油管路3、安全油位4、出油管路5、回油孔6、压缩机A7、压缩机B8、第一涡旋组件9、第二涡旋组件10、旋转轴11、主轴承组件12、马达组件13、底盖本体14、轴承毂部15、中心轴承孔16、进油孔17、壳体18。具体实施方式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装置,见图1、图2:其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本体,每个压缩机本体内均设置有油池1,每个压缩机本体的油池1所对应的腔体内设置有一油泵2,每个油泵2的进油口分别外接有进油管路3,进油管路3的入口高度位于对应的压缩机本体的油池所预设的安全油位4的高度位置布置,油泵2的出油口外接有出油管路5的入口,每个压缩机本体的油池1的侧壁位置设置有一回油孔6,每根出油管路5的出口贯穿对应的油池1侧壁后通入另一个压缩机本体的回油孔6内布置,所有的压缩机本体的回油孔6分别插装有另一个压缩机本体内连接出的出油管路5的出口。每个压缩机本体(见图2)均包括第一涡旋组件9、第二涡旋组件10、旋转轴11,沿着旋转轴11的长度方向为轴向,第一涡旋组件9连接旋转轴11的上部,旋转轴10的底部支承于主轴承组件12,旋转轴11套装有马达组件13,旋转轴11上设置有一润滑油道,其还包括底盖本体14,底盖本体14的中部下凹和壳体18拼合后形成油池1,油池1的中心对应于旋转轴11的位置设置有上凸的轴承毂部15,轴承毂部15具有一支撑旋转轴的中心轴承孔16,轴承毂部15的外周环面设置有至少一处进油孔17,润滑油位于油池1内,其还包括有一油泵2,油泵2的进油口外接有进油管路3,进油管路3的入口的高度位于安全油位4的高度位置布置,进油管路3的入口位于油池1的内部,油池1的侧壁位置设置有一回油孔6。油泵2固装于轴承毂部15的外壁上布置;油泵2具体为容积式油泵。具体实施时,第一涡旋组件9为动涡旋、第二涡旋组件10为静涡旋。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方法:在每个压缩机的油池内分别布置一油泵,油泵的进油口位于油池的安全油位高度位置,油泵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路外接至外部的另一压缩机的回油口布置,所有的位于同一个系统内的压缩机的油池内分别插装有另一个压缩机的出油管路,当其中任一压缩机的油位高于对应的设定安全油位时,对应的油泵工作将油抽送至其出油管路所对应的压缩机的油池内,直至在同一系统内的所有压缩机的油位均不高于各自对应的安全油位。出油管路所连接的另一个压缩机具体为相邻位置的压缩机,确保整个系统的出油管路的总体长度最短,保证整个系统的成本相对较低。具体实施例、见图1:两个压缩机,具体为压缩机A7、压缩机B8,压缩机A7的出油管路5的出口贯穿油池侧壁后插装于压缩机B8的回油孔,压缩机B8的出油管路5的出口贯穿油池侧壁后插装于压缩机A7的回油孔,压缩机A7、压缩机B8内均设置有油泵2。采用本技术后,其利用压缩机内置的油泵强制进行油平衡。例如当压缩机A运行而压缩机B停止时,系统中由原来A+B排出去的油都会回到压缩机A中,导致A的油位升高,A中的油泵会自动将多余的油泵入压缩机B中,实现油位的平衡;再例如当A压缩机和B压缩机容量不同时,因为大容量的压缩机会返回更多的油,该装置会将油位高的那台压缩机的油位返回到其他压缩机中,其能够确保处于并联状态下的所有压缩机的油池内的油位的平衡,确保所有压缩机的油位不高于安全油位,保证所有压缩机的可靠性。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本体,每个压缩机本体内均设置有油池,每个压缩机本体的油池所对应的腔体内设置有一油泵,每个所述油泵的进油口的入口高度位于对应的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油池所预设的安全油位的高度位置布置,所述油泵的出油口外接有出油管路的入口,每个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油池的侧壁位置设置有一回油孔,每根所述出油管路的出口贯穿对应的油池侧壁后通入另一个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回油孔内布置,所有的压缩机本体的回油孔分别插装有另一个压缩机本体内连接出的所述出油管路的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本体,每个压缩机本体内均设置有油池,每个压缩机本体的油池所对应的腔体内设置有一油泵,每个所述油泵的进油口的入口高度位于对应的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油池所预设的安全油位的高度位置布置,所述油泵的出油口外接有出油管路的入口,每个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油池的侧壁位置设置有一回油孔,每根所述出油管路的出口贯穿对应的油池侧壁后通入另一个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回油孔内布置,所有的压缩机本体的回油孔分别插装有另一个压缩机本体内连接出的所述出油管路的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压缩机油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缩机本体均包括第一涡旋组件、第二涡旋组件、旋转轴,沿着旋转轴的长度方向为轴向,所述第一涡旋组件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旋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