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872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壳体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动涡旋和静涡旋,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制冷剂通入的进气口和供制冷剂排出的排气口,所述壳体包括中间壳体以及与所述中间壳体相连的尾盖,所述中间壳体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尾盖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储油腔相通,所述转子的转轴一端可旋转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转轴上开设有油路,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油路相通的通油孔,所述通油孔与所述储油腔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卧式涡旋压缩机能够有效的减少安装有定转子的中间壳体内的润滑油量,减少搅油损失,提高压缩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涡旋压缩机
,特别涉及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卧式涡旋压缩机是一种容积式压缩的压缩机,其通常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定子、转子、动涡旋、静涡旋等,其中定子固定在壳体内,转子通过其转轴与壳体可旋转连接,并且与定子适配,通过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带动转子和转轴转动。动涡旋和静涡旋是相互适配的,两者均设置有渐开线形的涡旋盘。动涡旋由转轴带动做偏心转动,从而与静涡旋配合压缩吸入的制冷剂。在卧式涡旋压缩机的壳体上开设有与安装定子、转子的腔体相通的进气口,该进气口用于通入制冷剂,在使用过程中,制冷剂内含有的润滑油会积聚在安装定子和转子的腔体底部,当润滑油积聚过多后,其与转子接触后,转子转动过程中将搅动润滑油,产生较大的搅油损失,不利于提高涡旋压缩机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能够有效的降低搅油损失。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壳体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动涡旋和静涡旋,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壳体(1)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转子(4)、动涡旋(2)和静涡旋(20),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供制冷剂通入的进气口(113)和供制冷剂排出的排气口(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中间壳体(10)以及与所述中间壳体(10)相连的尾盖(11)和安装壳体(12),所述中间壳体(10)设置有安装板(100),所述安装板(100)与所述尾盖(11)之间形成储油腔(110),所述进气口(113)与所述储油腔(110)相通,所述转子(4)的转轴(40)一端可旋转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00)上,所述转轴(40)上开设有油路,所述安装板(100)上开设有与所述油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壳体(1)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转子(4)、动涡旋(2)和静涡旋(20),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供制冷剂通入的进气口(113)和供制冷剂排出的排气口(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中间壳体(10)以及与所述中间壳体(10)相连的尾盖(11)和安装壳体(12),所述中间壳体(10)设置有安装板(100),所述安装板(100)与所述尾盖(11)之间形成储油腔(110),所述进气口(113)与所述储油腔(110)相通,所述转子(4)的转轴(40)一端可旋转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00)上,所述转轴(40)上开设有油路,所述安装板(100)上开设有与所述油路相通的通油孔(103),所述通油孔(103)与所述储油腔(110)相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油孔(103)和所述储油腔(110)之间设置有连接孔(105),所述连接孔(105)下端延伸至所述储油腔(110)的底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油腔(110)内的挡板(50),所述挡板(50)将所述储油腔(110)分隔成上油腔(110a)和下油腔(110b),所述挡板(50)设置有连通所述上油腔(110a)和所述下油腔(110b)的过油通道(51)。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卧式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盖(11)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储油腔(110)内的若干凸柱(52)。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卧式涡旋压缩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庆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旋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