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磨削砂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62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磨削砂轮,包括圆饼状的中心壳和环绕设置于中心壳圆周面上的磨削块,磨削块呈扇叶形,中心壳的中央设置有转轴孔,所有磨削块以同一旋转方向均匀分布,相邻的磨削块之间留有空隙,从中心壳的顶面看,前一个磨削块的后部遮盖后一个磨削块的前部,所有磨削块的外缘连成一个圆,该砂轮具有类似扇叶的结构,增大了砂轮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即增大了散热面积,在砂轮转动时,能如同风扇般吹风,即增大了砂轮表面换热介质的流速,使砂轮散热速度更快,打磨时温度升得更慢,有利于保护砂轮和工件。

A Heat Dissipating Grind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磨削砂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砂轮,特别涉及一种磨削砂轮。
技术介绍
砂轮可以笼统地分为砂轮切割片和磨削砂轮,其中砂轮切割片很薄,用于切割,常与圆锯互补混用;磨削砂轮比砂轮切割片厚得多,用于打磨工件。正是因为太厚,且现有技术中的磨削砂轮为一扁圆柱,打磨过程中较难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砂轮升温较快,当砂轮温度太高时,很容易损坏砂轮或烧伤工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良好的磨削砂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磨削砂轮,包括圆饼状的中心壳和环绕设置于所述中心壳圆周面上的磨削块,所述磨削块呈扇叶形,所述中心壳的中央设置有转轴孔,所有所述磨削块以同一旋转方向均匀分布,相邻的所述磨削块之间留有空隙;从所述中心壳的顶面看,前一个磨削块的后部遮盖后一个磨削块的前部,所有所述磨削块的外缘连成一个圆。所述中心壳由金属加工而成,所述磨削块由磨料和树脂烧结而成。所述中心壳由上壳体和下壳体装配而成,所述上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圆周分布的定位坑,所述下壳体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坑位置对应的定位插件,所述磨削块向所述中心壳内延伸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中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插件匹配的插槽,所述插槽上下贯穿所述连接件。一个所述磨削块具有两道所述插槽,相应地,两个所述定位插件与两道所述插槽配合固定一个所述磨削块,且所述定位插件为弧形凸块。单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中心壳圆周面作截面,所得形状不对称,相应地,所述上壳体的边缘设置有与该不对称形状上半部分相匹配的上凹位,所述下壳体的边缘也设置有与该不对称形状下半部分相匹配的下凹位。所述上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柱,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加强柱对应的通孔,所述加强柱中空并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中心壳通过依次旋进所述通孔、加强柱的螺栓紧固。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中央均设置有凸环,两个所述凸环相抵形成所述转轴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砂轮具有类似扇叶的结构,增大了砂轮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即增大了散热面积,在砂轮转动时,能如同风扇般吹风,即增大了砂轮表面换热介质的流速,使砂轮散热速度更快,打磨时温度升得更慢,有利于保护砂轮和工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4是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磨削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散热磨削砂轮,包括圆饼状的中心壳1和环绕设置于中心壳1圆周面上的磨削块2,磨削块2呈扇叶形,中心壳1的中央设置有转轴孔11,所有磨削块2以同一旋转方向均匀分布,相邻的磨削块2之间留有空隙(图中为了展示该空隙特意将磨削块2分布变疏,实际成品该空隙更小);从中心壳1的顶面看,前一个磨削块2的后部遮盖后一个磨削块的前部,所有磨削块2的外缘连成一个圆。磨削块2具有类似扇叶的结构并各自独立,增大了砂轮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即增大了散热面积。在砂轮转动时,能如同风扇般吹风,即增大了砂轮表面换热介质的流速,除了现有技术砂轮平面旋转的流体换热外,还增加了垂直于中心壳1顶面的吹风,使砂轮散热速度更快,而且由于有垂直于砂轮的吹风,中央处的大流速使砂轮的圆周面附近产生负压,而打磨处正是在砂轮的圆周面,这使得工件表面的气体流速也得到加快,磨削出来的残渣也能更容易跟随气流飞走。因此打磨时砂轮和工件的温度升得更慢,有利于保护砂轮和工件免受高温伤害。中心壳1由金属加工而成,磨削块2由磨料和树脂烧结而成。生产时分别生产,后期组装得到砂轮成品。以树脂作为结合剂的砂轮强度高,自锐性好,但耐热稍差。本使用新型正好利用了该特点,树脂砂轮强度高为磨削块2制成扇叶形提供了基础条件,而本技术的砂轮散热好又弥补了树脂砂轮的不足。参照图4、图5和图6,中心壳1由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装配而成,上壳体12的内侧设置有圆周分布的定位坑121,下壳体13的内侧设置有与定位坑121位置对应的定位插件131,磨削块2向中心壳1内延伸设置有连接件21,连接件21中设置有与定位插件131匹配的插槽211,插槽211上下贯穿连接件21。连接件21可以由磨料和树脂制成,即与磨削块2一体而成,用模具压制成型后烧结而得;也可以用钨钢制作,其中一部分埋藏在磨削块2中,即在磨削块2压制过程中,将钨钢连接件的一段置入磨料中压制,随后一同烧结。一个磨削块2具有两道插槽211,相应地,两个定位插件131与两道插槽211配合固定一个磨削块,且定位插件131为弧形凸块。弧形凸块限位准确,并且装配迅速,每两个弧形凸块装配一个磨削块2使磨削块2更加紧固。单个连接件21沿中心壳1圆周面作截面,所得形状不对称,相应地,上壳体12的边缘设置有与该不对称形状上半部分相匹配的上凹位122,下壳体13的边缘也设置有与该不对称形状下半部分相匹配的下凹位132。装配时连接件21被固定夹在上凹位122和下凹位132之间,进一步紧固磨削块2.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的固定方式有多种,可以用卡扣,可以用螺栓,也可以两者结合。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上壳体12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柱123,下壳体13上设置有与加强柱123对应的通孔133,加强柱123中空并设置有内螺纹,中心壳1通过依次旋进通孔133、加强柱123的螺栓紧固。该砂轮的磨削块2可以更换,而中心壳1可以重复利用。砂轮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将下壳体13放于平面上,将磨削块2逐个填装,其中,定位插件131穿入插槽211内,由于连接件21截面不对称,连接件21与下凹位132接触即可轻易得知磨削块2是否装反,填装好磨削块2后将上壳体12盖上,上凹口122与磨削块2配合能够方便对准,不用看中心壳1内即可使定位插件131置入定位坑121,最后将砂轮反过来装好螺栓即可。为了方便后期装配,设计模具时磨削块2的厚度可小于中心壳1的厚度。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的中央均设置有凸环111,两个凸环111相抵形成转轴孔11。转轴孔11用于与打磨机的转轴连接,才用现有技术,因此附图中不限定转轴孔11的具体形状。该砂轮除了散热快的优点外还具有纠正工人错误操作的作用。砂轮操作规程中不可使用砂轮的平面进行打磨,应使用圆周面,但部分工人常常贪方便用砂轮的平面给工件精磨,容易使发生危险,本技术的砂轮其磨削块2不存在平面,砂轮的上下两侧不连续,不平整,无法用于打磨,只能用磨削块2的外援进行打磨操作,有利于纠正工人错误操作,保障生产加工安全。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磨削砂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饼状的中心壳(1)和环绕设置于所述中心壳(1)圆周面上的磨削块(2),所述磨削块(2)呈扇叶形,所述中心壳(1)的中央设置有转轴孔(11),所有所述磨削块(2)以同一旋转方向均匀分布,相邻的所述磨削块(2)之间留有空隙;从所述中心壳(1)的顶面看,前一个磨削块(2)的后部遮盖后一个磨削块的前部,所有所述磨削块(2)的外缘连成一个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磨削砂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饼状的中心壳(1)和环绕设置于所述中心壳(1)圆周面上的磨削块(2),所述磨削块(2)呈扇叶形,所述中心壳(1)的中央设置有转轴孔(11),所有所述磨削块(2)以同一旋转方向均匀分布,相邻的所述磨削块(2)之间留有空隙;从所述中心壳(1)的顶面看,前一个磨削块(2)的后部遮盖后一个磨削块的前部,所有所述磨削块(2)的外缘连成一个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磨削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壳(1)由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装配而成,所述上壳体(12)的内侧设置有圆周分布的定位坑(121),所述下壳体(13)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坑(121)位置对应的定位插件(131),所述磨削块(2)向所述中心壳(1)内延伸设置有连接件(21),所述连接件(21)中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插件(131)匹配的插槽(211),所述插槽(211)上下贯穿所述连接件(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磨削砂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磨削块(2)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云龙粟甲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崎磨料磨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