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屑减震磨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58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屑减震磨轮,包括砂轮本体和转轴孔,砂轮本体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多段互不相接的排屑坑,排屑坑由砂轮本体的圆周面向内凹陷所得,排屑坑凹陷的深度在砂轮本体的圆周方向上由深变浅,排屑坑浅的一端其坑底与砂轮本体的圆周面相切,磨轮上所有排屑坑以同一旋转方向排布,磨削时,排屑坑总是深的一端先与工件接触,然后才到浅的一端与工件接触,磨削中产生的积屑在转到排屑坑深的一端时突然失去立足之地,被及时排走,当工件表面有小凸起时,若小突起陷入排屑坑中,随着磨轮的转动,小突起被坑底抬起,不会与排屑坑的末端磕碰,减少震动,降低打磨时打磨机与工件之间相对起伏的剧烈程度,使打磨操作更加舒适稳定。

A Kind of Scrap Removal and Shock Absorbing Grinding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bris removal and shock absorption grinding wheel, which comprises a grinding wheel body and a rotating shaft hole. There are several disjointed debris removal pits on the circumference surface of the grinding wheel body. The debris removal pits are obtained from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grinding wheel body facing an inner depression. The depth of the debris removal pit pits changes from deep to shallow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grinding wheel body, and the bottom of the pit at one end of the shallow debris removal pit is cut with the All chip removal pits on the grinding wheel are arranged in the same rotating direction. When grinding, the deep end of the chip removal pit contacts the workpiece first, and then the shallow end contacts the workpiece. When the chip removal pit is turned to the deep end of the chip removal pit, the accumulated debris suddenly loses its foothold and is discharged in time. When there is a small bump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if the small bump falls into the chip removal pit, it will follow the rotation of the grinding wheel. The small protuberance is raised by the bottom of the pit, which will not bump against the end of the chip removal pit, reduce vibration,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relative fluctuation between the grinder and the workpiece during grinding, and make the grinding operation more comfortable and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屑减震磨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砂轮,特别涉及一种排屑减震磨轮。
技术介绍
砂轮可以笼统地分为砂轮切割片和磨削砂轮,其中砂轮切割片很薄,用于切割,常与圆锯互补混用;磨削砂轮比砂轮切割片厚得多,用于打磨工件。正是因为磨削砂轮厚,在磨削过程中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较大,不利于及时排走磨削时产生的碎屑,这些碎屑会继续与工件摩擦,影响磨削质量。公开号为“CN20409464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易排屑稳定砂轮,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易排屑稳定砂轮包括砂轮本体、磨砂层和排屑槽,砂轮本体中心处设有通孔,砂轮本体的外围一侧设置有磨砂层,磨砂层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排屑槽,排屑槽以砂轮本体通孔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在磨砂层周围。该方案能方便砂轮在磨削时及时排走碎屑,但其排屑槽的形状以砂轮圆心放射状排列,当磨削的工件表面不平整时,排屑槽的边缘和工件表面的凹凸会发生磕碰,若手持打磨机对大件工件打磨,会造成打磨机起伏不定,操作手感不适;若手持小件工件使用台式打磨机打磨,则会造成操作者手部震动强烈,拿不稳工件就会发生操作者手部与砂轮接触的危险。实际上,需要打磨的工件正是因为表面凹凸不平才需要用砂轮打磨,因此该方案的砂轮难以大范围地发展使用。对应解决以上问题,公开号为“CN20696732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利于排热排屑的砂轮,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于排热排屑的砂轮包括砂轮本体,砂轮本体包括五个打磨层,相邻的打磨层之间设有凹槽,凹槽内围绕砂轮本体一周固定有匝线,每个打磨层上设有多个圆孔。该方案利用多道环绕砂轮圆周面的凹槽进行排屑,能够避免凹槽与工件表面磕碰的发生。但该方案也存在着不足,环绕砂轮圆周面的凹槽不能磨削工件表面,只有打磨层可以对工件进行打磨,该砂轮用于手持打磨机时当然可以通过人手自由操纵砂轮的朝向,但用于台式打磨机时,只能靠人手拿着工件将要打磨的位置对准打磨层,若要磨去工件上的一个小凸起则对准十分困难,磨削过程中本来就扬尘且不时有碎屑飞溅,操作者难以观察是否对准。因此该方案也不能广泛用于台式打磨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排屑减震磨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屑减震磨轮,包括砂轮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砂轮本体中央的转轴孔,所述砂轮本体的圆周面上均匀地设置有两段以上且互不相接的排屑坑,所述排屑坑由所述砂轮本体的圆周面向内凹陷所得,所述排屑坑凹陷的深度在所述砂轮本体的圆周方向上由深变浅,所述排屑坑浅的一端其坑底与所述砂轮本体的圆周面相切;磨轮上所有排屑坑以同一旋转方向排布,后一个排屑坑深的一端隔一段砂轮本体的圆周面后,跟在前一个排屑坑浅的一端的后方。所述排屑坑从其深的一端至其浅的一端,所述排屑坑的宽度由窄变宽。所述排屑坑的坑底为一段圆弧,所述圆弧所在圆的半径小于所述砂轮本体的半径,且圆弧所在圆内切于所述砂轮本体的所在圆,切点为所述排屑坑浅的一端。所述排屑坑的坑底为一段渐开线。所述排屑坑在所述砂轮本体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两排或以上,且上下相邻的排屑坑相错开。排屑减震磨轮还包括连接金属圈、环形橡胶垫和中心金属圈,所述中心金属圈的中央作为转轴孔,所述环形橡胶垫的内圈箍在所述中心金属圈外围,外圈嵌在所述连接金属圈中,所述连接金属圈向外与所述砂轮本体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排屑减震磨轮在磨削时,排屑坑总是深的一端先与工件接触,然后才到浅的一端与工件接触,磨削中产生的积屑在转到排屑坑深的一端时突然失去立足之地,被及时排走,当工件表面有小凸起时,若小突起陷入排屑坑中,随着磨轮的转动,小突起被坑底抬起,不会与排屑坑的末端磕碰,减少震动,降低打磨时打磨机与工件之间相对起伏的剧烈程度,使打磨操作更加舒适稳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全篇中,“上”“下”是以将磨轮平放,正视磨轮圆周面而言的方位;“前”“后”是将磨轮装在打磨机后,由磨轮的旋转方向的而定。这些方位用语仅为了方便描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这不应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一种排屑减震磨轮,包括砂轮本体1和设置在砂轮本体1中央的转轴孔2,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上均匀地设置有两段以上且互不相接的排屑坑3,排屑坑3由砂轮本体的圆周面向内凹陷所得,排屑坑3凹陷的深度在砂轮本体1的圆周方向上由深变浅,排屑坑3浅的一端其坑底与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相切;磨轮上所有排屑坑3以同一旋转方向排布,后一个排屑坑3深的一端隔一段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后,跟在前一个排屑坑3浅的一端的后方。打磨时,在磨轮的旋转方向上,按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前一个排屑坑3深的一端——前一个排屑坑3浅的一端——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后一个排屑坑3深的一端——后一个排屑坑3浅的一端——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的顺序依次与工件表面接触。转轴孔2用于与打磨机的转轴装配,为保证减震效果,本技术的排屑减震磨轮只能以一个方向旋转,即在将磨轮装配到打磨机时,不可反装,正确的装法为磨轮旋转时,总是排屑坑3深的一端在前,浅的一端在后。在打磨过程中,排屑坑总是深的一端先与工件接触,然后才到浅的一端与工件接触,磨削中产生的积屑在转到排屑坑深的一端时突然失去立足之地,被及时排走,达到排屑的效果,有利于保证磨削质量,同时排屑也有利于带走磨削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量。当工件表面有小凸起时,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凸起在磨削过程不经过排屑坑3,直接被排屑坑3上下两侧的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磨平;二、凸起经过排屑坑3且凸起大于排屑坑3的宽度,当凸起遇到排屑坑3时,凸起被排屑坑3架起,转到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后继续被磨削,如此重复可能被磨平,也可能被磨窄,变下一种情况;三、凸起经过排屑坑3且凸起小于排屑坑3的宽度,当凸起遇到排屑坑3时,凸起陷入排屑坑3中,可能直接触及坑底,也可能在继续转动过程中坑道又深至浅被坑底触及,于是凸起被坑底磨削。综合分析这三种情况,仅第三种情况中凸起陷入排屑坑3中且凸起之间触及坑底时,存在工件或磨轮突然失去支撑(手持式打磨机打磨大件工件为工件支撑磨轮,台式打磨机打磨小件工件为磨轮支撑工件)的场合,其余情况均不发生磨轮与工件的磕碰,均是渐进减退的起伏,在保证排屑的前提下有利于减轻磨削震动,降低打磨时打磨机与工件之间相对起伏的剧烈程度,使打磨操作更加舒适稳定。排屑坑3从其深的一端至其浅的一端,排屑坑3的宽度由窄变宽。人工手持难以保证工件与砂轮绝对垂直,这样设置能减少工件的突起与排屑槽3内侧壁的碰撞,进一步减震。排屑坑3的深度要求由深渐浅,且最浅处与砂轮本体的圆周面相切,能够使磨削中的起伏不那么突然,利于减震,其由深渐浅的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中列举两种。一是排屑坑3的坑底为一段圆弧,圆弧所在圆的半径小于砂轮本体1的半径,且圆弧所在圆内切于砂轮本体1的所在圆,切点为排屑坑3浅的一端。二是排屑坑3的坑底为一段渐开线。当砂轮需要做得较厚时,参照图2,排屑坑3在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两排或以上,且上下相邻的排屑坑3相错开。参照图3,排屑减震磨轮还包括连接金属圈4、环形橡胶垫5和中心金属圈6,中心金属圈6的中央作为转轴孔2,环形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屑减震磨轮,包括砂轮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砂轮本体(1)中央的转轴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上均匀地设置有两段以上且互不相接的排屑坑(3),所述排屑坑(3)由所述砂轮本体的圆周面向内凹陷所得,所述排屑坑(3)凹陷的深度在所述砂轮本体(1)的圆周方向由深变浅,所述排屑坑(3)浅的一端其坑底与所述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相切;磨轮上所有排屑坑(3)以同一旋转方向排布,后一个排屑坑(3)深的一端隔一段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后,跟在前一个排屑坑(3)浅的一端的后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屑减震磨轮,包括砂轮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砂轮本体(1)中央的转轴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上均匀地设置有两段以上且互不相接的排屑坑(3),所述排屑坑(3)由所述砂轮本体的圆周面向内凹陷所得,所述排屑坑(3)凹陷的深度在所述砂轮本体(1)的圆周方向由深变浅,所述排屑坑(3)浅的一端其坑底与所述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相切;磨轮上所有排屑坑(3)以同一旋转方向排布,后一个排屑坑(3)深的一端隔一段砂轮本体(1)的圆周面后,跟在前一个排屑坑(3)浅的一端的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屑减震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坑(3)从其深的一端至其浅的一端,所述排屑坑(3)的宽度由窄变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屑减震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云龙粟甲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崎磨料磨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