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60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07
一种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前、后侧分别敞开形成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内部形成分别与进风侧和出风侧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沿进风侧向出风侧方向依次设置有叶轮、发电机、发动机以及消声器,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贯通进风侧与出风侧的冷却风道Ⅰ以及形成于发动机底部与导风组件之间的冷却风道Ⅱ,所述导风组件外壁两侧以及顶部与壳体内腔腔壁之间形成用于发动机侧部及顶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道Ⅲ,所述冷却风道Ⅲ分别与进风侧和出风侧连通。能够极大地提高冷却效果,从而提升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同时降低噪音。

Cooling duct structure of generator 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机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发电机组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变频器、消声器以及其它辅助装置组成,能将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野外作业、应急用电、灾害救治、户外生活及旅行、游艇及车辆自备电源、移动通讯基站等诸多场合。由于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发动机将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两者在工作过程中都会伴随产生大量的热能,逆变器交直流转换时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确保整个发电机组正常运转,需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使整机能得到充分的冷却。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发电机组都是敞开式结构。另一方面,发电机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危及到使用者和其他人的正常生活,为降低噪声,常用的方法是做成全包式(即全封闭的)结构,但现有的全包式发电机组通常仅具备对发动机缸头进行冷却的第一风道,即使有的现有结构还增设有对发动机底部进行冷却的第二风道,仍然存在冷却效果差的缺陷,使其发电机组输出功率低且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能够极大地提高冷却效果,从而提升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同时降低噪音。本专利技术的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前、后侧分别敞开形成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内部形成分别与进风侧和出风侧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沿进风侧向出风侧方向依次设置有叶轮、发电机、发动机以及消声器,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贯通进风侧与出风侧的冷却风道Ⅰ以及形成于发动机底部与导风组件之间的冷却风道Ⅱ,所述导风组件外壁两侧以及顶部与壳体内腔腔壁之间形成用于发动机侧部及顶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道Ⅲ,所述冷却风道Ⅲ分别与进风侧和出风侧连通。进一步,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发电机导风罩、发动机上导风罩、发动机下导风罩、消声器前护罩以及消声器后护罩,所述发电机导风罩、发动机上导风罩、发动机下导风罩、消声器前护罩以及消声器后护罩围合形成冷却风道Ⅰ,所述冷却风道Ⅱ与冷却风道Ⅰ连通。进一步,所述发动机上导风罩和发动机下导风罩的一端与发电机导风罩密封连接,发动机上导风罩和发动机下导风罩的另一端消声器前护罩的一端密封连接,消声器前护罩的另一端与消声器后护罩的一端密封连接,消声器后护罩的另一端与消声器导流罩密封连接。进一步,所述叶轮和发电机位于发电机导风罩内,所述发动机位于发动机上导风罩和发动机下导风罩之间,所述消声器位于消声器前护罩与消声器后护罩之间形成的消声器安装腔内。进一步,所述冷却风道Ⅰ包括形成于发电机导风罩内的冷却风道Ⅳ、形成于发动机的缸头与发动机上导风罩之间冷却风道Ⅴ以及形成于消声器安装腔内的冷却风道Ⅵ,所述冷却风道Ⅱ和冷却风道Ⅴ的两端分别与冷却风道Ⅳ和冷却风道Ⅵ连通。进一步,所述导风组件前侧与进风侧之间形成冷却风道Ⅶ,所述进风侧设置有盖住进风侧的面板座,所述面板座上设有与冷却风道Ⅶ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冷却风道Ⅶ内靠近面板座的一侧设置有变频器,所述变频器的正面与面板座背面之间、变频器底部与冷却风道Ⅶ底壁之间留有间隙空间,该间隙空间形成用于与进风口和冷却风道Ⅶ连通的冷却风道Ⅷ,所述出风侧设置有盖住出风侧的消声器导流罩,所述消声器导流罩上设有与冷却风道Ⅵ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消声器导流罩与消声器后护罩的另一端密封连接。进一步,所述冷却风道Ⅶ和冷却风道Ⅰ之间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置有拉盘启动器。进一步,所述通风口设置于发电机导风罩上,所述拉盘启动器安装在发电机导风罩上位于通风口处。进一步,所述进风口的迎风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进风口为多个,沿壳体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冷却风道Ⅷ进风端形成N字形进风结构。进一步,所述出风口为倾斜设置的百叶窗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通过设置冷却风道Ⅰ、冷却风道Ⅱ以及冷却风道Ⅲ,冷却风经进风侧进入冷却风道Ⅰ、冷却风道Ⅱ和冷却风道Ⅲ,对发电机、发动机以及消声器进行冷却,并由出风侧排出,优化了冷却路径,极大地提高冷却效果,从而提升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同时降低噪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腔的前、后侧分别敞开形成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内部形成分别与进风侧和出风侧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沿进风侧向出风侧方向依次设置有叶轮10、发电机11、发动机12以及消声器13,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贯通进风侧与出风侧的冷却风道Ⅰ3以及形成于发动机12底部与导风组件之间的冷却风道Ⅱ21,所述导风组件外壁两侧以及顶部与壳体1内腔腔壁之间形成用于发动机侧部及顶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道Ⅲ4,所述冷却风道Ⅲ4分别与进风侧和出风侧连通,冷却风经进风侧进入冷却风道Ⅰ、冷却风道Ⅱ和冷却风道Ⅲ,对发电机、发动机以及消声器进行冷却,并由出风侧排出,优化了冷却路径,极大地提高冷却效果,从而提升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同时降低噪音。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发电机导风罩16、发动机上导风罩17、发动机下导风罩18、消声器前护罩19以及消声器后护罩20,所述发电机导风罩16、发动机上导风罩17、发动机下导风罩18、消声器前护罩19以及消声器后护罩20围合形成冷却风道Ⅰ3,所述冷却风道Ⅱ21与冷却风道Ⅰ3连通,形成内部全包的冷却风道结构,提高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上导风罩17和发动机下导风罩18的一端与发电机导风罩16密封连接,发动机上导风罩17和发动机下导风罩18的另一端消声器前护罩19的一端密封连接,消声器前护罩19的另一端与消声器后护罩20的一端密封连接,密封性能好,保证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10和发电机11位于发电机导风罩16内,所述发动机12位于发动机上导风罩17和发动机下导风罩18之间,所述消声器13位于消声器前护罩19与消声器后护罩20之间形成的消声器安装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风道Ⅰ3包括形成于发电机导风罩16内的冷却风道Ⅳ3a、形成于发动机的缸头与发动机上导风罩17之间冷却风道Ⅴ3b以及形成于消声器安装腔内的冷却风道Ⅵ3c,所述冷却风道Ⅱ21和冷却风道Ⅴ3b的两端分别与冷却风道Ⅳ3a和冷却风道Ⅵ3c连通,以提高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前侧与进风侧之间形成冷却风道Ⅶ2,所述进风侧设置有盖住进风侧的面板座5,所述面板座5上设有与冷却风道Ⅶ2连通的进风口6,所述冷却风道Ⅶ2内靠近面板座5的一侧设置有变频器7,所述变频器7的正面与面板座5背面之间、变频器7底部与冷却风道Ⅶ2底壁之间留有间隙空间,该间隙空间形成用于与进风口6和冷却风道Ⅶ2连通的冷却风道Ⅷ8,所述出风侧设置有盖住出风侧的消声器导流罩14,所述消声器导流罩14上设有与冷却风道Ⅵ3c连通的出风口15,所述消声器导流罩14与消声器后护罩20的另一端密封连接,使冷却风能够经进风口6进入Ⅷ8,对变频器7进行冷却。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风道Ⅶ2和冷却风道Ⅰ3之间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置有拉盘启动器9,使冷却风能够进入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前、后侧分别敞开形成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内部形成分别与进风侧和出风侧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沿进风侧向出风侧方向依次设置有叶轮、发电机、发动机以及消声器,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贯通进风侧与出风侧的冷却风道Ⅰ以及形成于发动机底部与导风组件之间的冷却风道Ⅱ,所述导风组件外壁两侧以及顶部与壳体内腔腔壁之间形成用于发动机侧部及顶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道Ⅲ,所述冷却风道Ⅲ分别与进风侧和出风侧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前、后侧分别敞开形成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内部形成分别与进风侧和出风侧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沿进风侧向出风侧方向依次设置有叶轮、发电机、发动机以及消声器,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贯通进风侧与出风侧的冷却风道Ⅰ以及形成于发动机底部与导风组件之间的冷却风道Ⅱ,所述导风组件外壁两侧以及顶部与壳体内腔腔壁之间形成用于发动机侧部及顶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道Ⅲ,所述冷却风道Ⅲ分别与进风侧和出风侧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发电机导风罩、发动机上导风罩、发动机下导风罩、消声器前护罩以及消声器后护罩,所述发电机导风罩、发动机上导风罩、发动机下导风罩、消声器前护罩以及消声器后护罩围合形成冷却风道Ⅰ,所述冷却风道Ⅱ与冷却风道Ⅰ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上导风罩和发动机下导风罩的一端与发电机导风罩密封连接,发动机上导风罩和发动机下导风罩的另一端消声器前护罩的一端密封连接,消声器前护罩的另一端与消声器后护罩的一端密封连接,消声器后护罩的另一端与消声器导流罩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机组冷却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和发电机位于发电机导风罩内,所述发动机位于发动机上导风罩和发动机下导风罩之间,所述消声器位于消声器前护罩与消声器后护罩之间形成的消声器安装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全王虎山杜靖华闫晓军兰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世丹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