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模精密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45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熔模精密铸造模具,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型腔和贯穿所述壳体与型腔连通的浇筑道,浇筑道水平设置在壳体的侧面,包括进蜡通道、肾形缓冲腔、出蜡通道;出蜡通道两端分别连接型腔和肾形缓冲腔出口,进蜡通道一端连通外界用于连接注蜡机,另一端连接肾形缓冲腔入口;出蜡通道呈扁平喇叭状,其横截面积由肾形缓冲腔出口端向型腔端逐渐扩大,且出蜡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进蜡通道的横截面积1.2倍以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蜡液在肾形缓冲腔内压力和流速降低并做连续转向,出蜡通道呈扁平喇叭状,蜡液从肾形缓冲腔出口进入型腔的过程中压力和流速进一步减缓,使其沿型腔壁逐渐的滑落,保证浇筑后的蜡模表面光滑,增加其浇筑精度。

A Investment Casting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模精密铸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精密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熔模精密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蜡模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到熔模铸造铸件的成品质量。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由于打蜡设备的使用压力和注蜡速度都是有规定的,当蜡液直接从进蜡口进入至模具的形腔时,由于流速和压力过大,容易造成蜡浆飞溅,使得蜡模的表面质量降低,从而导致了铸件的质量较差或者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蜡液飞溅,提升蜡模精度和表面质量的熔模精密铸造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熔模精密铸造模具,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型腔和贯穿所述壳体与型腔连通的浇筑道,所述浇筑道水平设置在壳体的侧面,包括进蜡通道、肾形缓冲腔、出蜡通道;所述出蜡通道两端分别连接型腔和肾形缓冲腔出口,所述进蜡通道一端连通外界用于连接注蜡机,另一端连接肾形缓冲腔入口;所述出蜡通道呈扁平喇叭状,其横截面积由肾形缓冲腔出口端向型腔端逐渐扩大,且出蜡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进蜡通道的横截面积1.2倍以上。进一步的,所述出蜡通道与进蜡通道的中心线方向相互垂直。进一步的,所述肾形缓冲腔两侧由两段偏心圆弧组成。进一步的,所述两段偏心圆弧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不小于进蜡通道宽度的3倍。进一步的,所述出蜡通道与型腔连接位置的横截面积为进蜡通道的1.5-1.8倍。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蜡液缓冲腔内先是横截面扩大,压力降低,流速降低,再加上肾形缓冲腔自身是弯曲的形状,蜡液需要在里面做连续转向,进一步缓冲。缓冲后的蜡液从出蜡通道进入型腔,出蜡通道呈扁平喇叭状,其横截面积由肾形缓冲腔出口端向型腔端逐渐扩大,因此蜡液从肾形缓冲腔出口进入型腔的过程中压力也是逐步的降低,流速进一步减缓,使其沿型腔壁逐渐的滑落,而不是喷溅而出,这样就可以保证浇筑后的蜡模表面光滑,增加其浇筑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型腔,3-浇筑道,31-出蜡通道,32-肾形缓冲腔,33-进蜡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熔模精密铸造模具,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型腔2(附图中只是示意,形腔的形状根据实际的产品模型确定)和贯穿所述壳体1与型腔2连通的浇筑道3,所述浇筑道3水平设置在壳体1的侧面,包括进蜡通道33、肾形缓冲腔32、出蜡通道31;所述出蜡通道31两端分别连接型腔2和肾形缓冲腔32出口,所述进蜡通道33一端连通外界用于连接注蜡机(未画出),另一端连接肾形缓冲腔32入口;所述出蜡通道31呈扁平喇叭状,其横截面积由肾形缓冲腔32出口端向型腔2端逐渐扩大,且出蜡通道31的最小横截面积为进蜡通道33的横截面积1.2倍以上。蜡液从进蜡通道33进入肾形缓冲腔32后,肾形缓冲腔32横截面向中间部位逐渐的扩张,可通过面积大于进蜡通道33,所以蜡液在进入肾形缓冲腔32后流速逐渐降低,因为在同一时间,通过同一连通通道各横截面的流量是相同的,而流量等于流速乘以横截面积,也就是说在蜡液充满的情况下,横截面积越大,流速越低。蜡液缓冲腔内先是横截面扩大,压力降低,流速降低,再加上肾形缓冲腔32自身是弯曲的形状,蜡液需要在里面做连续转向,进一步缓冲。缓冲后的蜡液从出蜡通道31进入型腔2,出蜡通道31呈扁平喇叭状,其横截面积由肾形缓冲腔32出口端向型腔2端逐渐扩大,因此蜡液从肾形缓冲腔32出口进入型腔2的过程中压力也是逐步的降低,流速进一步减缓,使其沿型腔2壁逐渐的滑落,而不是喷溅而出,这样就可以保证浇筑后的蜡模表面光滑,增加其浇筑精度。具体的,当出蜡通道31与进蜡通道33的中心线不在一条线上时,蜡液需要进行一个转向动作,因此缓冲的效果较好,当它们的方向相互垂直时缓冲效果最好,所以出蜡通道31与进蜡通道33的中心线垂直。具体的,为了蜡液能够在肾形缓冲腔32内进行均匀的过渡,并且能迅速充满,肾形缓冲腔32两侧由两段偏心圆弧组成,圆弧相对于其它的弧线,切线的斜率变化率一致,蜡液方向的改变均匀。具体的,为了保证蜡液流入缓冲腔内流速迅速降低,两段偏心圆弧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不小于进蜡通道33宽度的3倍。具体的,出蜡通道31与型腔2连接位置的横截面积为进蜡通道33的1.5-1.8倍,太小了不利于降低流速,太大了则蜡液无法填满,浪费空间。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模精密铸造模具,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型腔(2)和贯穿所述壳体(1)与型腔(2)连通的浇筑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道(3)水平设置在壳体(1)的侧面,包括进蜡通道(33)、肾形缓冲腔(32)、出蜡通道(31);所述出蜡通道(31)两端分别连接型腔(2)和肾形缓冲腔(32)出口,所述进蜡通道(33)一端连通外界用于连接注蜡机,另一端连接肾形缓冲腔(32)入口;所述出蜡通道(31)呈扁平喇叭状,其横截面积由肾形缓冲腔(32)出口端向型腔(2)端逐渐扩大,且出蜡通道(31)的最小横截面积为进蜡通道(33)的横截面积1.2倍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模精密铸造模具,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型腔(2)和贯穿所述壳体(1)与型腔(2)连通的浇筑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道(3)水平设置在壳体(1)的侧面,包括进蜡通道(33)、肾形缓冲腔(32)、出蜡通道(31);所述出蜡通道(31)两端分别连接型腔(2)和肾形缓冲腔(32)出口,所述进蜡通道(33)一端连通外界用于连接注蜡机,另一端连接肾形缓冲腔(32)入口;所述出蜡通道(31)呈扁平喇叭状,其横截面积由肾形缓冲腔(32)出口端向型腔(2)端逐渐扩大,且出蜡通道(31)的最小横截面积为进蜡通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军钟厚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联众兴黔机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