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模吹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43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凸模吹气结构,包括卸料板、用于冲压零件的凸模,卸料板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凸模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该空腔,所述卸料板设有第一输气通道,该第一输气通道的出气口通向所述空腔内部;所述凸模上设有第二输气通道,该第二输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凸模侧面,并随凸模移动与第一输气通道的出气口呈错位或对位接通状态,且错位状态对应模具送料阶段,对位接通状态对应吹料阶段;第二输气通道的出气口位于凸模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间歇式吹气,在带料输送到位前,气流无法吹出,不会影响带料送料,不会使用于定位带料的导头错位。

A Punch Blow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凸模吹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气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凸模吹气结构。
技术介绍
冲压生产主要有3种出料方式,分切吹出、落料、带料方式。其中,落料出料方式主要是在冲压模具的凸模上加顶杆或者加吹气结构。对于加顶杆方式,有两个缺点,一是可能会把产品顶变形,二是没有后续动力,零件卡在料道里面,无法排出。对于传统吹气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在冲压过程中,凸模上的吹气结构始终保持吹气状态,这就导致在带料还没输送到位时,薄材带料容易被较大的气流量吹变形错位,导致无法顺利送料,影响到冲压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凸模吹气结构,其实现间歇式吹气,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凸模吹气结构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凸模吹气结构,包括卸料板、用于冲压零件的凸模,卸料板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凸模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该空腔,所述卸料板设有第一输气通道,该第一输气通道的出气口通向所述空腔内部;所述凸模上设有第二输气通道,该第二输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凸模侧面,并随凸模移动与第一输气通道的出气口呈错位或对位接通状态,且错位状态对应模具送料阶段,对位接通状态对应吹料阶段;第二输气通道的出气口位于凸模底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卸料板外侧面,并连接有气嘴。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壁与所述凸模之间设有卸料板镶件,所述第一输气通道贯穿该卸料板镶件,且所述第一输气通道的出气口位于该卸料板镶件的内侧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气通道呈一字形,所述第二输气通道呈倒置的L字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气通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输气通道的内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所述卸料板设有第一输气通道,该第一输气通道的出气口通向所述空腔内部,所述凸模上设有第二输气通道,该第二输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凸模侧面,并随凸模移动与第一输气通道的出气口呈错位或对位接通状态,且错位状态对应模具送料阶段,对位接通状态对应吹料阶段;第二输气通道的出气口位于凸模底端,使得本技术可以实现间歇式吹气,在带料输送到位前,气流无法吹出,因此不会影响带料送料,不会使用于定位带料的导头错位。2、所述第二输气通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输气通道的内径,可以提高气流流速,从而更易于将冲压出来的零件吹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凸模吹气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凸模下移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凸模下移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凸模吹气结构,包括卸料板1、用于冲压零件的凸模2,卸料板1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凸模2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该空腔,所述卸料板1设有第一输气通道11,该第一输气通道11的出气口通向所述空腔内部;所述凸模2上设有第二输气通道21,该第二输气通道21的进气口位于凸模2侧面,并随凸模2移动与第一输气通道11的出气口呈错位或对位接通状态,且错位状态对应模具送料阶段,对位接通状态对应吹料阶段;第二输气通道21的出气口位于凸模2底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气通道11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卸料板1外侧面,并连接有气嘴4,该气嘴4用于连接供气设备。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内壁与所述凸模2之间设有卸料板镶件3,所述第一输气通道11贯穿该卸料板镶件3,且所述第一输气通道11的出气口位于该卸料板镶件3的内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气通道11呈一字形,所述第二输气通道21呈倒置的L字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气通道2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输气通道11的内径。如此,可以提高气流的流速,从而更易于将冲压出来的零件吹落。本技术的一种凸模吹气结构,带料输送时,在用于定位带料的导头未插入带料前,凸模2处于高位,使该凸模2上的第二输气通道21的进气口与卸料板1上的第一输气通道11的出气口呈错位状态,即吹气通道关闭,如图1所示,因此,气流无法从凸模2底端吹出,不会影响带料送料,不会使导头错位。带料输送到位后,凸模2开始下移冲压(凸模的运动依靠冲压模具本身实现,此为现有技术,不再展开说明),不仅从带料上冲压出零件5,还使该凸模2上的第二输气通道21的进气口与卸料板1上的第一输气通道11的出气口对位接通,即吹气通道自动打开,如图2所示,气流从凸模2底端的出气口吹出,将零件5吹落。之后凸模2向上复位,使该凸模2上的第二输气通道21的进气口与卸料板1上的第一输气通道11的出气口呈错位状态,吹气通道再次关闭。如此重复循环,实现冲压及吹料作业。本技术的一种凸模吹气结构,实现了间歇式吹气方式,避免带料变形错位,使零件顺利落料。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凸模吹气结构,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凸模吹气结构,包括卸料板、用于冲压零件的凸模,卸料板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凸模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该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设有第一输气通道,该第一输气通道的出气口通向所述空腔内部;所述凸模上设有第二输气通道,该第二输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凸模侧面,并随凸模移动与第一输气通道的出气口呈错位或对位接通状态,且错位状态对应模具送料阶段,对位接通状态对应吹料阶段;第二输气通道的出气口位于凸模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凸模吹气结构,包括卸料板、用于冲压零件的凸模,卸料板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凸模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该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设有第一输气通道,该第一输气通道的出气口通向所述空腔内部;所述凸模上设有第二输气通道,该第二输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凸模侧面,并随凸模移动与第一输气通道的出气口呈错位或对位接通状态,且错位状态对应模具送料阶段,对位接通状态对应吹料阶段;第二输气通道的出气口位于凸模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模吹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朝阳黄锦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越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