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砂卡抽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29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防砂卡抽油泵采用了双筒环空沉砂结构,泵筒外有与油管相通的沉砂外筒,下部有沉砂尾管,既可以防止泵运动时的砂卡,又可防止停泵时的砂卡。该泵可用于含砂率3.6%以下的出砂井,不出砂的油井同样使用。(*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属深井泵深井泵是众所周知的石油采液装置,多年来一直被广泛采用。但这些管式或杆式泵只能在正常情况下使用,而对于出砂油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为此,人们又研制出具有针对性的装置-防砂深井泵,如美国的3800385号专利所述螺旋槽塑料柱塞防砂泵,它的优点是使柱塞与泵筒呈软密封,且存砂槽有自我清洗作用,这样对那些细小砂粒的抽油井能起一定的防砂卡作用,但在大粒径砂子、油井含砂浓度又较大的情况下的砂卡,此泵也毫无办法。同时,上述美国防砂泵采用的软密封材料,其密封表面易被石英砂拉成条条沟槽,密封性能降低,产生严重漏失,泵效很低。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防砂卡深井抽油泵,将液体中的砂子通过泵筒与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导入连接于泵下的沉砂尾管中,既防止了柱塞运动时的砂卡,又防止了停抽时的砂卡。图1是本技术的防砂卡抽油泵的总装剖面图。图2是双通接头的进油通道和沉砂通道在图1的B-B剖视图。图3是泄油器在图1的A-A剖面图。如图1、本技术采用了双筒环空沉砂结构,其泵筒11由双通接头19和扶正接头5固定在泵的外筒10之内,扶正接头5的上端与上接头1连接;中心孔与泄油器24相配合,下端与泵筒11和外筒10连接。双通接头19轴向与沉砂环空12相通,径向与井筒和固定凡尔18相通,其下端与下部接头21相连,上端外管与外筒10连接,内管与固定凡尔18相连。沉砂环空12与沉砂尾管22相连通,尾管22底部接有丝堵23。柱塞14采用了软硬组合密封结构,其中间部分为刚性间隙硬密封,两端装有“V”形密封套13,游动凡尔16装在钢柱塞体15下端的扩孔内(如图1);柱塞上端与特殊连杆2相连。柱塞14在泵筒11的上腔9和下腔17内作上下垂直运动。当柱塞14上行时,游动凡尔16关闭,固定凡尔18打开,井底流体由双通接头19的径向进油孔20经固定凡尔18进入泵筒11的下腔17,上腔9内的液体经过滑阀3被排出泵外;当柱塞下行时,滑阀3和固定凡尔18关闭,游动凡尔16打开,泵内液体由下腔17通过游动凡尔16进入上腔9内。当排到泵上的液体中的大颗粒砂子下沉时,由于滑阀3的阻挡作用,使砂子只能通过环空12导入尾管22中,同时由于柱塞两端的“V”形密封套起到防止砂粒进入泵筒与柱塞之间的作用,因此防止了砂粒进入柱塞与泵筒之间或沉积在泵筒之上造成抽油泵砂卡的现象,如图1。泄油器24由芯体7,扶正接头5,滑阀3,滑阀罩25和卡环8组成,与泵筒11和外筒10连为一体。芯体7上有“燕尾”形密封圈4,滑阀3座在芯体7上,与扶正接头5相配合,与“燕尾”形密封圈一同起密封作用。当作业时,上提柱塞14与泄油器芯体7,使泄油器24的泄油孔6与井筒相通,使油管的液体泄入井筒,如图1、图3。本技术的防砂卡抽油泵结构,对于管式和杆式泵均可适应。出砂不出砂的井也都适应,优其适应于出砂井,可在含砂率3.6%以下的出砂井中使用,提高了油井利用率;生产周期比用普通泵提高3~4倍,减少了作业次数,降低了成本,节约了作业开支。本技术的防砂卡抽油泵泵效高,达到84%以上,普通泵一般为60%左右,提高了产油量,经济效益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泵筒11、柱塞14、固定凡尔18和游动凡尔16组成的防砂卡抽油泵,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双筒环空沉砂结构,其泵筒11由双通接头19和扶正接头5固定在外筒10之内,双通接头19上部与沉砂环空12相通,下部与沉砂尾管22相通,组成了完整的双筒环空沉砂通道,所说扶正接头5上配合有自动泄油器2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由泵筒11、柱塞14、固定凡尔18和游动凡尔16组成的防砂卡抽油泵,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双筒环空沉砂结构,其泵筒11由双通接头19和扶正接头5固定在外筒10之内,双通接头19上部与沉砂环空12相通,下部与沉砂尾管22相通,组成了完整的双筒环空沉砂通道,所说扶正接头5上配合有自动泄油器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说柱塞14采用软硬组合密封结构,其两端装有“V”形密封套13,游动凡尔16装在钢柱塞体15下端的扩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坤杜永欣杜永欣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