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63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该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包括:壳体,其内部为散热器容纳腔;安装支撑,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两侧;高温散热器,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散热器容纳腔的一侧,该高温散热器的上部设置有高温散热器入口管和除气口管,下部设置有高温散热器出口管;以及低温散热器,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散热器容纳腔的另一侧,所述低温散热器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低温散热器入口管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该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集成了高温散热器与低温散热器,在保留了原水箱散热器功能的同时,集成了用于冷却水空中冷系统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
本技术是关于发动机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发动机油管的固定,由于存在制造不一致等问题,固定管夹等一般需要通过尺寸链计算来保证,并且设计时需要考虑可调整,但是仍然存在设计无法调整的情况或者调整不合适等原因导致安装存在装配应力,可靠性存在隐患。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该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集成了高温散热器与低温散热器,在保留了原水箱散热器功能的同时,集成了用于冷却水空中冷系统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包括:壳体,其内部为散热器容纳腔,该壳体的侧面开设有高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高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除气口管穿孔、低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安装支撑,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两侧;高温散热器,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散热器容纳腔的一侧,该高温散热器的上部设置有高温散热器入口管和除气口管,下部设置有高温散热器出口管;发动机出水通过高温散热器入口管进入高温散热器,冷却后的水通过高温散热器出口进入发动机水泵;以及低温散热器,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散热器容纳腔的另一侧,所述低温散热器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低温散热器入口管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被高温散热器冷却后的水进入发动机经水泵加压后部分水通过低温散热器入口管进入低温散热器,低温散热器冷却后的水通过低温散热器出口管进入水空中冷器。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高温散热器入口管、高温散热器出口管和除气口管分别由高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高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除气口管穿孔穿出;所述低温散热器入口管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分别由壳体的低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穿出。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撑为分别布设在壳体两侧的两个。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撑为矩形板状,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两侧。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低温散热器布置在发动机风扇的进风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的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在安装位置相同的情况下,集成了高温散热器与低温散热器,在保留了原水箱散热器功能的同时,集成了用于冷却水空中冷系统的功能。相比于两个单独散热器的结构,集成式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的水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的具体结构包括:壳体1、安装支撑2、以及布设在该壳体内的高温散热器3和低温散热器4。其中,高温散热器3保留了原水箱散热器的功能,低温散热器4用于冷却水空中冷系统。相比于两个单独散热器的结构,集成式成本低。具体来讲,壳体1为长方体结构,内部为散热器容纳腔,用于设置高温散热器3和低温散热器4。壳体1的侧面开设有高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高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除气口管穿孔、低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安装支撑2为多个,分别布设在壳体1的两侧,用于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的安装。优选的,安装支撑2为分别布设在壳体1两侧的两个。优选的,安装支撑2为矩形板状,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的两侧。高温散热器3布设在壳体1的散热器容纳腔的一侧,其上部设置有高温散热器入口管31和除气口管32,高温散热器3的下部设置有高温散热器出口管33。高温散热器入口管31、高温散热器出口管33和除气口管32分别由壳体1的高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高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除气口管穿孔穿出。发动机出水(高温水)通过高温散热器入口管31进入高温散热器3,冷却后的水(低温水)通过高温散热器出口进入发动机水泵。低温散热器4布设在壳体1的散热器容纳腔的另一侧,紧贴高温散热器3。低温散热器4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低温散热器入口管41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42。低温散热器入口管41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42分别由壳体1的低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穿出。被高温散热器3冷却后的水进入发动机经水泵加压后部分水通过低温散热器入口管41进入低温散热器4,低温散热器4冷却后的水通过低温散热器出口管42进入水空中冷器。如图2所示,当进节温器的水温度高于节温器的开启温度时,则打开大循环,关闭小循环,水流入高温散热器3,冷却完后进入水泵。当进节温器的水温度低于节温器的开启温度时,则打开小循环,关闭大循环,水不经过高温散热器3,直接进入水泵。优选的,低温散热器4布置在发动机风扇的进风侧,其优势是,发动机风扇吸入的风先冷却低温散热器后再继续冷却高温散热器。发动机风扇从外部吸入的新风温度比较低,能快速降低低温散热器内的水温,有利于低温散热器内部冷却液的降温。综上,该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在安装位置相同的情况下,集成了高温散热器与低温散热器,在保留了原水箱散热器功能的同时,集成了用于冷却水空中冷系统的功能。相比于两个单独散热器的结构,集成式成本低。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内部为散热器容纳腔,该壳体的侧面开设有高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高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除气口管穿孔、低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安装支撑,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两侧;高温散热器,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散热器容纳腔的一侧,该高温散热器的上部设置有高温散热器入口管和除气口管,下部设置有高温散热器出口管;发动机出水通过高温散热器入口管进入高温散热器,冷却后的水通过高温散热器出口进入发动机水泵;以及低温散热器,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散热器容纳腔的另一侧,所述低温散热器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低温散热器入口管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被高温散热器冷却后的水进入发动机经水泵加压后部分水通过低温散热器入口管进入低温散热器,低温散热器冷却后的水通过低温散热器出口管进入水空中冷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内部为散热器容纳腔,该壳体的侧面开设有高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高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除气口管穿孔、低温散热器入口管穿孔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穿孔;安装支撑,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两侧;高温散热器,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散热器容纳腔的一侧,该高温散热器的上部设置有高温散热器入口管和除气口管,下部设置有高温散热器出口管;发动机出水通过高温散热器入口管进入高温散热器,冷却后的水通过高温散热器出口进入发动机水泵;以及低温散热器,其布设在所述壳体的散热器容纳腔的另一侧,所述低温散热器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低温散热器入口管和低温散热器出口管;被高温散热器冷却后的水进入发动机经水泵加压后部分水通过低温散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龙归刘晓峰盛利刘肖毅刘益军陶正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