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行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958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行走结构,包括:右护板、右机壳、齿条、导轨、连接座、左机壳、左护板、步进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导条;所述导轨的左侧两侧设置有右机壳与左机壳,且导轨通过镶嵌方式与右机壳及左机壳相连接;所述右机壳及左机壳的外壁分别设置有右护板与左护板,且右护板与左护板通过螺栓与右机壳及左机壳相连接;所述左护板的外壁上设置有步进电机,且步进电机通过螺栓与左护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一种机器人行走结构的改进,具有运行牢固,不易变形、结构简单,易维修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行走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行走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行走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工业中,自动化生产越来越成为主流,以机器人为主体的柔性制造技术即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更是大势所趋,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基于空间XYZ直角坐标系、可重复编程的、多自由度的、相互间直角运动、多功能的、多用途的机器人;它能够搬运物体、操作工具,以完成各种作业。传统的机器人行走结构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导轨会出现变形,使行走装置与导轨发生偏离现象,导致行走装置与导轨脱离,降低了移动的精度,增大了装置运输中的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机器人行走装置结构复杂,维修不方便。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运行牢固,不易变形、结构简单,易维修的机器人行走结构,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行走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导轨易变形,行走装置易脱离导轨,增大安全隐患,结构够复杂,维修不方便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行走结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机器人行走结构,包括:右护板、右机壳、齿条、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行走结构,包括:右护板(1)、右机壳(2)、齿条(3)、导轨(4)、连接座(5)、左机壳(6)、左护板(7)、步进电机(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三齿轮(11)、导条(30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4)的左侧两侧设置有右机壳(2)与左机壳(6),且导轨(4)通过镶嵌方式与右机壳(2)及左机壳(6)相连接;所述右机壳(2)及左机壳(6)的外壁分别设置有右护板(1)与左护板(7),且右护板(1)与左护板(7)通过螺栓与右机壳(2)及左机壳(6)相连接;所述左护板(7)的外壁上设置有步进电机(8),且步进电机(8)通过螺栓与左护板(7)相连接;所述右机壳(2)的内部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行走结构,包括:右护板(1)、右机壳(2)、齿条(3)、导轨(4)、连接座(5)、左机壳(6)、左护板(7)、步进电机(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三齿轮(11)、导条(30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4)的左侧两侧设置有右机壳(2)与左机壳(6),且导轨(4)通过镶嵌方式与右机壳(2)及左机壳(6)相连接;所述右机壳(2)及左机壳(6)的外壁分别设置有右护板(1)与左护板(7),且右护板(1)与左护板(7)通过螺栓与右机壳(2)及左机壳(6)相连接;所述左护板(7)的外壁上设置有步进电机(8),且步进电机(8)通过螺栓与左护板(7)相连接;所述右机壳(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10),且第二齿轮(10)通过轴接方式与右机壳(2)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齿轮(9),且第一齿轮(9)通过轴接方式与第二齿轮(10)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9)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齿轮(11),且第三齿轮(11)通过啮合方式与第一齿轮(9)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0)的底侧设置有齿条(3),且齿条(3)通过镶嵌方式与导轨(4)相连接;所述导轨(4)的外壁底侧设置有导条(301),且导条(301)通过镶嵌方式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静泊毛江巍包广清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