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管矫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76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01
一种建筑钢管矫正机,包括机座,机座上设支撑架,支撑架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多组加热管,加热管内间隔套有旋转内管,旋转内管两端设有弹性支撑架,弹性支撑架与套在旋转内管上的钢管吸附固定,旋转内管远离钢管进口一端伸出加热管外并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机座的轴承座上;每个第一转轴上均安装有第一齿轮,各个转轴上的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中间的转轴一端伸出轴承座并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下方安装有多个第二转轴,每个第二转轴上均设有第二齿轮、凸轮,其中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凸轮与支撑架的横梁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钢管矫正机,可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钢管矫正机
本技术涉及建筑钢构,尤其是一种建筑钢管矫正机。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施工中,支撑体系、内外脚手架等设备需要大量使用钢管,但钢管在使用、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弯曲变形或者出现局部凹陷、凸起等缺陷,导致钢管在受力时产生不同轴的情况,带来安全硬化同时会大大降低钢管的周转率,在以往的使用中,钢管现场矫正,一般是用粗钢管、利用杠杆效应进行人工调整,这样既费力且调整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钢管矫正机,能够进行热矫正,提高效率,节省体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钢管矫正机,包括机座,机座上设支撑架,支撑架四周穿过导杆且与导杆间隙配合,支撑架上下的导杆上设有压缩弹簧,在支撑架上下移动时,压缩弹簧对支撑架限位;所述支撑架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多组加热管,加热管内间隔套有旋转内管,旋转内管两端设有弹性支撑架,弹性支撑架与套在旋转内管上的钢管吸附固定,旋转内管远离钢管进口一端伸出加热管外并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机座的轴承座上;每个第一转轴上均安装有第一齿轮,各个转轴上的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中间的转轴一端伸出轴承座并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下方安装有多个第二转轴,每个第二转轴上均设有第二齿轮、凸轮,其中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凸轮与支撑架的横梁相接触。所述弹性支撑架包括设置在旋转内管端头内的固定座,固定座四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调节弹簧,调节弹簧与通孔内的顶杆连接,顶杆另一端伸出固定座、旋转内管并顶在加热管内壁上。所述顶杆为汝铁硼。所述机座下端设有支腿,其中机座上靠近钢管进口端的支腿为液压缸、远离钢管进口端的支腿为固定支腿。本技术一种建筑钢管矫正机,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内外调节的加热管、旋转内管,加热管通过加热丝加热,并由凸轮带动上下振动,旋转内管与钢管磁吸附固定并通过电机带动转动,这样通过将钢管插入到加热管、旋转内管的间隔内,在加热振动过程中,钢管内外壁不断撞击加热管、旋转内管,这样相对于冷处理而言,可加快钢管矫正速度和效率。2)、通过一台电机既可带动旋转内管转动又可带动加热管上下振动,使设备更加紧凑。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弹性支撑架的示意图(钢管未插入)。图5为本技术中弹性支撑架的示意图(钢管插入)。图中:机座1,支撑架2,导杆3,压缩弹簧4,加热管5,旋转内管6,弹性支撑架7,第一转轴8,轴承座9,第一齿轮10,第二转轴11,第二齿轮12,凸轮13,横梁14,电机15,固定座16,通孔17,调节弹簧18,顶杆19,液压缸20,固定支腿21,钢管2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钢管矫直机,包括机座1,机座1包括底板,底板下端一侧安装有由液压缸20进行伸缩支撑的活动支腿,底板下端另一侧安装有固定支腿21,固定支腿21直接采用角钢制作一体成型,无法进行伸缩。在机座1上方与支腿正对位置设有四个导杆3,导杆3下端粗、上端细。支撑架2四周穿过导杆3且与导杆3间隙配合,支撑架2可沿导杆3上下滑动。在支撑架2上下的导杆3上设有压缩弹簧4,在支撑架2上下移动时,压缩弹簧4对支撑架2进行缓冲。支撑架2包括口字型框架和中间横向设置的横梁14。在口字型框架上沿长度方向固定焊接有多组不锈钢加热管5,在支撑架2上下移动时,加热管5也随着上下移动。不锈钢加热管5外壁缠绕有加热丝,加热丝与高频感应加热机连接(图中未画出加热丝、高频感应加热机)。通过高频感应加热机工作使得不锈钢加热管保持在一定的高温状态下。在不锈钢加热管5内间隔套有旋转内管6,加热管5与旋转内管6之间的间隔与需要矫正的钢管厚度相适应,仅仅略大一点。旋转内管6内、靠近旋转内管6两端开口部设有弹性支撑架7。弹性支撑架7包括设置在旋转内管6端头内的固定座16,固定座16内设开有四个通孔17,每个通孔17内底面连接有调节弹簧18,调节弹簧18与通孔17内的顶杆19连接,顶杆19另一端伸出固定座16、旋转内管6并顶在加热管5内壁上(在钢管伸入后顶在钢管上)。所述顶杆19顶端为与钢管内壁相适应的弧形面,且一侧带有一个小斜面,小斜面较低端指向钢管进口端,这样当钢管插入到加热管5、旋转内管6之间的间隔内时,先与小斜面较低端接触,方便过渡滑入,并使得顶杆19逐渐向旋转内管6中移动。这里的顶杆19采用汝铁硼,汝铁硼为强磁铁,在钢管压入后,顶杆19端头伸出旋转内管6外壁1mm-2mm,而顶杆19顶端设有弧形面,这样顶杆19顶端还可与钢管进行吸附固定。为了保证吸附牢靠,这里的弹性支撑架7也可设置多组。这里的旋转内管6表面也可涂覆磁性吸附层,加强吸附并保持与插入的钢管连成一体。这里的弹性支撑架7在钢管未插入时,通过调节弹簧18弹力可将顶杆19顶在加热管5上,进而对旋转内管6进行支撑;当钢管插入时,弹性支撑架7的顶杆19顶在钢管上并吸附固定,使得旋转内管6与钢管22连成一体。所述旋转内管6远离钢管插入一端与第一转轴8连接,第一转轴8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座1的轴承座9上。每个第一转轴8上均安装有第一齿轮10,各个转轴8上的第一齿轮10相互啮合;中间的转轴8一端伸出轴承座9并与电机15连接。启动电机15时,由于各个第一齿轮10相互啮合,这样可带动与第一转轴8连接的各个旋转内管6均发生转动。而旋转内管6通过弹性支撑架7与插入的钢管吸附固定,这样也可带动钢管一起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0下方安装有多个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9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座1的侧板上,这样第二转轴11可相对机座1转动。在每个第二转轴11上均设有第二齿轮12、凸轮13,其中第二齿轮12与第一齿轮10啮合,凸轮13与支撑架2的横梁14相接触,对支撑架2进行支撑。当第一齿轮10转动时,通过第二齿轮12将动力传递给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上的凸轮13旋转,由于凸轮13为变径轮,因此凸轮13中心到横梁14接触点的距离发生变化。在凸轮13旋转过程中,横梁14受到的支撑点上下移动,因此支撑架2上下移动进行振动。通过对凸轮13的合理设计,可改变振动的剧烈程度。工作时,将钢管22(这里的钢管只是轻微弯折或表面凸起或凹陷)插入到加热管5、旋转内管6之间的间隔内(当钢管有一定的弯折时,可借助锤头敲击,进行预调整)。旋转内管6两头的顶杆19伸出,并与钢管22吸附固定。将高频感应加热机打开,对加热管5进行加热,当加热管5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打开电机15,电机15一方面通过第一齿轮传动带动所有的旋转内管6、钢管22一起转动,电机15另一方面通过第二齿轮12带动凸轮13转动,凸轮13带动支撑架2及与支撑架2固定的加热管5上下振动。这样钢管22一边转动,一边被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同时被上下振动的加热管5上下敲击。由于加热后的钢管22更有利于矫直,且在旋转内管6振动过程中,钢管22不断撞击在旋转内管6外壁和加热管5内壁上,这样无论是轻度弯曲变形还是局部凹陷凸起都有利于快速恢复,且减少内应力变形。所述机座1下端设有支腿,其中机座1上靠近钢管进口端的支腿为液压缸20、远离钢管进口端的支腿为固定支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钢管矫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机座(1)上设支撑架(2),支撑架(2)四周穿过导杆(3)且与导杆(3)间隙配合,支撑架(2)上下的导杆(3)上设有压缩弹簧(4),在支撑架(2)上下移动时,压缩弹簧(4)对支撑架(2)限位;所述支撑架(2)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多组加热管(5),加热管(5)内间隔套有旋转内管(6),旋转内管(6)两端设有弹性支撑架(7),弹性支撑架(7)与套在旋转内管(6)上的钢管吸附固定,旋转内管(6)远离钢管进口一端伸出加热管(5)外并通过第一转轴(8)安装在机座(1)的轴承座(9)上;每个第一转轴(8)上均安装有第一齿轮(10),各个转轴(8)上的第一齿轮(10)相互啮合;中间的转轴(8)一端伸出轴承座(9)并与电机(15)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0)下方安装有多个第二转轴(11),每个第二转轴(11)上均设有第二齿轮(12)、凸轮(13),其中第二齿轮(12)与第一齿轮(10)啮合,凸轮(13)与支撑架(2)的横梁(14)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管矫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机座(1)上设支撑架(2),支撑架(2)四周穿过导杆(3)且与导杆(3)间隙配合,支撑架(2)上下的导杆(3)上设有压缩弹簧(4),在支撑架(2)上下移动时,压缩弹簧(4)对支撑架(2)限位;所述支撑架(2)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多组加热管(5),加热管(5)内间隔套有旋转内管(6),旋转内管(6)两端设有弹性支撑架(7),弹性支撑架(7)与套在旋转内管(6)上的钢管吸附固定,旋转内管(6)远离钢管进口一端伸出加热管(5)外并通过第一转轴(8)安装在机座(1)的轴承座(9)上;每个第一转轴(8)上均安装有第一齿轮(10),各个转轴(8)上的第一齿轮(10)相互啮合;中间的转轴(8)一端伸出轴承座(9)并与电机(15)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0)下方安装有多个第二转轴(11),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秀节胡彩云梅军梅昌新
申请(专利权)人:秭归县沙镇溪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