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罐匙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271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开罐匙压合装置;定位模具组件包括固定盘和转盘,转盘叠置在固定盘上侧,转盘边缘开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贯穿转盘上、下端面,固定盘开有卸料缺口;凸轮分割器处于定位模具组件的固定盘下侧,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与转盘中心位置固定;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凸轮分割器的输入轴转动;压合组件包括转轮、连杆、压杆和套管,转轮也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转轮端面的非中心位置设有凸台,凸台与连杆上端铰接,连杆下端与压杆上端铰接,压杆下端贯穿套管且伸出套管下端。定位模具组件通过转盘的若干定位槽可以实现从远离压合位置完成上料,通过固定盘开有卸料缺口,可以实现压合后的开罐匙受重力作用自动下料,安全方便。

Opening key pres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罐匙压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罐匙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开罐匙是罐头的配套钥匙,开罐匙是由开罐匙半成品加工而成,如图1所示,开罐匙半成品只包括头部11和杆体12,如图2所示,开罐匙包括头部11’、杆体12’和匙板13’,现有技术中,工人手动将开罐匙半成品放置在压合设备下侧的模具内,压合设备挤压开罐匙半成品的杆体11端部,杆体11压扁变为匙板13’;但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点:1、开罐匙上、下料工序通过受手动完成,而且上下料位置既是压合位置,容易造成安全隐患;2、现有工序必须是先卸料再摆料,压合的工作效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开罐匙压合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罐匙压合装置;包括电机、压合组件、传动机构、定位模具组件和凸轮分割器;定位模具组件包括固定盘和转盘,转盘叠置在固定盘上侧,转盘边缘开有若干定位槽,若干定位槽沿转盘中心线均匀圆周分布,所述定位槽贯穿转盘上、下端面,固定盘开有卸料缺口,卸料缺口贯穿固定盘的上、下端面,卸料缺口在转盘端面的投影覆盖至少一个定位槽;凸轮分割器处于定位模具组件的固定盘下侧,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贯穿固定盘且与转盘中心位置固定;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凸轮分割器的输入轴转动;压合组件包括转轮、连杆、压杆和套管,转轮也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转轮端面的非中心位置设有凸台,凸台与连杆上端铰接,连杆下端与压杆上端铰接,压杆下端贯穿套管且伸出套管下端,压杆下端对准转盘对应的定位槽。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定位模具组件通过转盘的若干定位槽可以实现从远离压合位置完成上料,通过固定盘开有卸料缺口,可以实现压合后的开罐匙受重力作用自动下料,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更加安全方便;电机同步驱动凸轮分割器和压合组件,实现开罐匙转料和压合作业交替进行,提升了本开罐匙压合装置的工作效率高。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将本开罐匙压合装置简称为本压合装置。本压合装置的电机为双输出轴电机,双输出轴电机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凸轮分割器的输入轴转动,第二输出轴与压合组件的转轮中心固定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双输出轴电机通过两根输出轴同步驱动凸轮分割器和压合组件,更符合本压合装置的设计要求,而且便于各个部件之间的空间布局。本压合装置的传动机构为链条传动机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链条传动机构容易获得,而且传动效率高。本压合装置还包括支撑柜,电机、压合组件的套管、定位模具组件的固定盘和凸轮分割器固定连接在支撑柜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支撑柜方便本的各个部件的固定。本压合装置的定位槽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契合开罐匙头部轮廓,第二腔室契合开罐匙杆体的轮廓,第三腔室与压合组件的压杆配合;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定位槽更符合本压合装置的压合作业需要,更好的与压杆下端配合。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开罐匙半成品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开罐匙的示意图。图3是本压合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压合装置实施例的定位模具组件和凸轮分割器的俯视图。图5是图4沿A-A向剖视图。图6是图4的B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5所示本压合装置包括支撑柜2、电机、压合组件、链条传动机构、定位模具组件和凸轮分割器4。定位模具组件包括固定盘32和转盘31,转盘31边缘开有十二个定位槽31a,十二个定位槽31a沿转盘31中心线均匀圆周分布,每个定位槽31a贯穿转盘31上、下端面,固定盘32和转盘31都水平布置,固定盘32通过支架固定在支撑柜2前侧,固定盘32中心开有供凸轮分割器4输出轴的通孔32a,固定盘32上端面开有放置转盘31的槽口32b,转盘31叠置在固定盘32的槽口32b内,固定盘32右侧边缘开有卸料缺口32c,卸料缺口32c贯穿固定盘32的上、下端面,卸料缺口32c在转盘31端面的投影可覆盖两个定位槽31a。定位槽31a包括第一腔室31a1、第二腔室31a2和第三腔室31a3,第一腔室31a1、第二腔室31a2和第三腔室31a3沿靠近转盘31中心到转盘31边缘方向依次布置,第一腔室31a1契合开罐匙头部轮廓,第二腔室31a2契合开罐匙杆体的轮廓,第三腔室31a3与压合组件的压杆73配合。凸轮分割器4通过螺栓及支架固定在支撑柜2前侧,凸轮分割器4处于定位模具组件的固定盘32下侧,凸轮分割器4的输出轴41贯穿固定盘32的通孔32a且与转盘31中心位置固定,凸轮分割器4的每次转动的角度为30°。电机为双输出轴电机5,双输出轴电机5通过螺栓及支架固定在支撑柜2前端面的左上部,双输出轴电机5包括第一输出轴51和第二输出轴52,第一输出轴51通过链条传动机构驱动凸轮分割器4的输入轴42转动,链条传动机构包括两个链轮61和一条链条62,两个链轮61分别安装在双输出轴电机5的第一输出轴51和凸轮分割器4的输入轴42上,链条62绕过两个链轮61。压合组件包括转轮71、连杆72、压杆73和套管74,转轮71中心安装在双输出轴电机5的双输出轴电机5第二输出轴52上,转轮71端面的非中心位置设有凸台71a,凸台71a与连杆72上端铰接,连杆72下端与压杆73上端铰接,压杆73下端贯穿套管74且伸出套管74下端,套管74通过螺栓及支架固定在支撑柜2前侧,压杆73下端对准转盘31处于后端位置的定位槽31a,固定盘32的卸料缺口32c不处于压杆73下侧。使用时,启动双输出轴电机5分别向压合组件和凸轮分割器4输出动力,凸轮分割器4带动转盘31顺时针转动,需要协调凸轮分割器4的运动频率,压杆73一个往复行程对应凸轮分割器4输出轴转动30°,当压杆73运动其行程的最低点位置时,凸轮分割器4输出轴不动作;操作工人可以在处于转盘31前侧位置的定位槽31a内依次放置开罐匙半成品,操作工人的进料位置远离压杆73,可以避免上料时压杆73造成工人手指夹伤的安全隐患,随着转盘31的步进转动,处于定位槽31a内的开罐匙半成品移动至压合组件的压杆73下侧,压杆73在转轮71的凸台71a和连杆72作用下向下移动,开罐匙半成品被抵靠在固定盘32的槽口32b底面上,压杆73将开罐匙半成品的杆体压合为扁平状的匙板,完成压合作业,转盘31继续转动,直至压合完成后的开罐匙跟随定位槽31a转动至卸料缺口32c处,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定位模具组件中落下,完成卸料作业;如此循环,可以连续对开罐匙进行压合加工作业。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罐匙压合装置,其特征为:包括电机、压合组件、传动机构、定位模具组件和凸轮分割器;定位模具组件包括固定盘和转盘,转盘叠置在固定盘上侧,转盘边缘开有若干定位槽,若干定位槽沿转盘中心线均匀圆周分布,所述定位槽贯穿转盘上、下端面,固定盘开有卸料缺口,卸料缺口贯穿固定盘的上、下端面,卸料缺口在转盘端面的投影覆盖至少一个定位槽;凸轮分割器处于定位模具组件的固定盘下侧,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贯穿固定盘且与转盘中心位置固定;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凸轮分割器的输入轴转动;压合组件包括转轮、连杆、压杆和套管,转轮也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转轮端面的非中心位置设有凸台,凸台与连杆上端铰接,连杆下端与压杆上端铰接,压杆下端贯穿套管且伸出套管下端,压杆下端对准转盘对应的定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罐匙压合装置,其特征为:包括电机、压合组件、传动机构、定位模具组件和凸轮分割器;定位模具组件包括固定盘和转盘,转盘叠置在固定盘上侧,转盘边缘开有若干定位槽,若干定位槽沿转盘中心线均匀圆周分布,所述定位槽贯穿转盘上、下端面,固定盘开有卸料缺口,卸料缺口贯穿固定盘的上、下端面,卸料缺口在转盘端面的投影覆盖至少一个定位槽;凸轮分割器处于定位模具组件的固定盘下侧,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贯穿固定盘且与转盘中心位置固定;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凸轮分割器的输入轴转动;压合组件包括转轮、连杆、压杆和套管,转轮也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转轮端面的非中心位置设有凸台,凸台与连杆上端铰接,连杆下端与压杆上端铰接,压杆下端贯穿套管且伸出套管下端,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甸丁宁丁延柏丁跃生刘传让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市瑞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