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部件、光学部件的注射成形模具、及光学部件的注射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1944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10:42
[课题]提供光学面的光路区域中无褶皱的光学部件。[解决技术方案]光学部件(1)将发光元件(5)和光纤(22)光学连接,其中,在从发光元件(5)朝向光纤(22)的光(H)的光路的中途,配置有光(H)反射的光学面(13)。光学面(13)中,光(H)反射的区域即光路区域(14)和光路区域(14)之外的非光路区域(15)位于同一面上。并且,光路区域(14)是光滑面,非光路区域(15)的至少一部分是表面比光路区域(14)粗糙的粗糙面。

Injection Molding Mould for Optical Components, Optical Components and 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for Optical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部件、光学部件的注射成形模具、及光学部件的注射成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光透射或反射的光学面为无褶皱的光滑面的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的注射成形模具、及该光学部件的注射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9所示,现有已知的作为光学部件的光接收器100以如下方式使用:使从发光元件(光电转换元件)101射出的光H经由第一光学面102作为平行光入射,将该入射光经第二光学面103反射,使该反射光(平行光)经由第三光学面104聚光于作为光传输体的光纤105的受光面;或者是,使从光纤105的发光面射出的光H经由第三光学面104作为平行光入射,将该入射光经第二光学面103反射,使该反射光(平行光)经由第一光学面102聚光于受光元件(光电转换元件)101的受光面(参照专利文献1及2)。图10是表示用于制造光接收器100的注射成形模具110的图。该注射成形模具110在固定侧模具111和可动侧模具112的合模面113侧形成有模腔114。光接收器100通过如下方式制造:射出到该模腔114内的熔融树脂经保压、冷却后,可动侧模具112从固定侧模具111分离(开模),作为注射成形件的光接收器100由顶针(未图示)从固定侧模具111的模腔114内被推出(参照专利文献2至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3600号公报(参照段落号0030及0031的记载)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48284号公报(参照段落号0020、0029及0030的记载)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63213号公报(参照段落号0049的记载)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132752号公报(参照段落号0025至0028的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图9所示的光接收器100被设计为构成反射面的第二光学面103为光滑面,故而,固定侧模具111的第二光学面形成块115的表面116与第二光学面103的密合力大(第二光学面103贴靠于第二光学面形成块115的表面116),通过顶针(未图示)从固定侧模具111的模腔114内推出时,存在如下情况:在第二光学面103产生筋状的褶皱(产生成形不良),第二光学面103的表面粗糙度大。就产生了这种成形不良的光接收器100而言,第二光学面103之中实际对光进行反射的面(光路区域的面)的表面粗糙度大,无法准确地在光路区域的面反射从第一光学面102入射的光H,故而,使从第一光学面102入射的光的一部分不能经由第三光学面104入射于光纤105的受光面;亦或是,无法准确地在第二光学面103的光路区域的面反射从第三光学面104入射的光H,故而,使从第三光学面104入射的光的一部分不能经由第一光学面102入射于受光元件(光电转换元件)101的受光面;将产生诸如作为光学部件的品质下降、作为不良品而无法用于实用(生产效率下降)之类的问题。另外,这种第二光学面103上产生的问题在设计为第一光学面102整体为光滑面的情况下,对于第一光学面102也会同样产生。进一步地,这样的第二光学面103上产生的问题在设计为第三光学面104整体为光滑面的情况下,对于第三光学面104也会同样产生。即,图9所示的光接收器100的第二光学面103上产生的问题是设计为光滑面的光学面上会产生的问题,导致光学部件的品质下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光学面的光路区域中无褶皱的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的注射成形模具、及该光学部件的注射成形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光电转换元件5和光传输体22光学连接的光学部件1、40、55、75、8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部件1、40、55、75、82中,在所述光电转换元件5与所述光传输体22之间的光路的中途,配置有沿所述光路行进的光反射或透射的光学面13、47、65、76。另外,所述光学面13、47、65、76中,所述光反射或透射的区域即光路区域14、48、66、78和所述光路区域14、48、66、78之外的非光路区域15、50、67、80位于同一面上。并且,所述光路区域14、48、66、78是光滑面,所述非光路区域15、50、67、80的至少一部分是表面比所述光路区域14、48、66、78粗糙的粗糙面。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第一光传输体84和第二光传输体85光学连接的光学部件83。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部件83中,在所述第一光传输体84与所述第二光传输体85之间的光路的中途,配置有沿所述光路行进的光透射的光学面47。另外,所述光学面47中,所述光透射的区域即光路区域48和所述光路区域48之外的非光路区域50位于同一面上,所述光路区域48是光滑面,所述非光路区域50的至少一部分是表面比所述光路区域48粗糙的粗糙面。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部件1的注射成形模具24,该光学部件1是将光电转换元件5和光传输体22光学连接的光学部件,在所述光电转换元件5与所述光传输体22之间的光路的中途配置有光学面13,该光学面13中,将沿所述光路行进的光反射或透射的光路区域14和所述光路区域14之外的非光路区域15位于同一面上。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部件1的注射成形模具24中,将所述光学部件1成形的模腔28具有形成所述光学面13的光学面用模腔内表面33。另外,所述光学面用模腔内表面33中,将所述光路区域14成形的部分是光滑面,将所述非光路区域15的至少一部分成形的部分是表面比所述光路区域14粗糙的粗糙面。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部件1的注射成形方法,该光学部件1是将光电转换元件5和光传输体22光学连接的光学部件,在所述光电转换元件5与所述光传输体22之间的光路的中途配置有光学面13,该光学面13中,将沿所述光路行进的光反射或透射的光路区域14和所述光路区域14之外的非光路区域15位于同一面上。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部件1的注射成形方法中,向注射成形模具24的模腔28内射出熔融树脂来形成所述光学部件1。继而,所述光学面13的所述光路区域14由所述模腔28的光学面用模腔内表面33中的光滑面转印而成。另外,所述光学面13的所述非光路区域15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模腔28的所述光学面用模腔内表面33中的表面比所述光滑面粗糙的粗糙面转印而成。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光学面的光路区域中无褶皱的光学部件。其结果,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光学部件的不良率,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接收器(光学部件)的图;图2是第二光学面的俯视图,其中,图2(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接收器的第二光学面的俯视图,图2(b)是表示第二光学面的变形例1的图,图2(c)是表示第二光学面的变形例2的图,图2(d)是表示第二光学面的变形例3的图;图3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接收器(光学部件)注射成形的注射成形模具及注射成形方法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接收器(光学部件)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接收器(光学部件)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接收器(光学部件)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光接收器(光学部件)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方式的光接收器(光学部件)的图;图9是表示现有的光接收器(光学部件)的图,其中,图9(a)是光接收器的俯视图,图9(b)是光接收器的主视图,图9(c)是光接收器的后视图,图9(d)是光接收器的右侧视图,图9(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部件,将光电转换元件和光传输体光学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与所述光传输体之间的光路的中途,配置有沿所述光路行进的光反射或透射的光学面,所述光学面中,所述光反射或透射的区域即光路区域和所述光路区域之外的非光路区域位于同一面上,所述光路区域是光滑面,所述非光路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是表面比所述光路区域粗糙的粗糙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15 JP 2016-2225741.一种光学部件,将光电转换元件和光传输体光学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与所述光传输体之间的光路的中途,配置有沿所述光路行进的光反射或透射的光学面,所述光学面中,所述光反射或透射的区域即光路区域和所述光路区域之外的非光路区域位于同一面上,所述光路区域是光滑面,所述非光路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是表面比所述光路区域粗糙的粗糙面。2.一种光学部件,将第一光传输体和第二光传输体光学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光传输体与所述第二光传输体之间的光路的中途,配置有沿所述光路行进的光透射的光学面,所述光学面中,所述光透射的区域即光路区域和所述光路区域之外的非光路区域位于同一面上,所述光路区域是光滑面,所述非光路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是表面比所述光路区域粗糙的粗糙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面中,将所述光路区域包围的所述非光路区域是所述粗糙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面中,所述非光路区域位于将所述光路区域包围的位置,所述非光路区域之中将所述光路区域呈框状包围的部分是所述粗糙面。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悠生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