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124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入料管、入料泵、第二入料管和料罐,所述第二入料管上连接有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一集气管与集气罐相连通,所述集气罐通过回流管与第一入料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气管和回流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入料管位于第一集气管与料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可以在工业用合成树脂加工前进行的管路排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加工原料进行回收,同时也可以回收料罐中的废气,避免废气和加工原料污染厂房空气、损害工人健康,同时避免厂房内局部VOC浓度升高引发的可燃气体监测设备报警,保障了加工的有序进行。

Waste Gas Recovery System of Feeding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了废气回收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生产工业用合成树脂过程中,在向槽区料罐入料时,需要排净入料泵及入料管路内的废气,如果该排气过程直接对空排放,入料泵及入料管路内的废气将直接污染厂房空气,并且部分加工原料会随废气排出,污染环境,且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厂房内局部VOC浓度升高,引发可燃气体监测设备报警,影响生产加工进程,同时废气和加工原料也将损害工人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其可对入料泵及入料管路内的废气和加工原料进行有效的回收处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入料管、入料泵、第二入料管和料罐,所述第二入料管上连通有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一集气管与集气罐相连通,所述集气罐通过回流管与第一入料管相连接,所述第一集气管和回流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入料管位于第一集气管与料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集气管和料罐间连接有第二集气管,所述第二集气管连接于料罐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集气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一集气管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五阀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入料管上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第六阀门位于所述回流管与所述第一入料管连接处的上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入料管远离所述入料泵的一端连接有供料车。进一步的,所述集气罐上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七阀门。进一步的,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具有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在所述入料泵启动的预设时间后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具有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提供的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可以在工业用合成树脂加工前进行的管路排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加工原料进行回收,同时也可以回收料罐中的废气,避免废气和加工原料污染厂房空气、损害工人健康,同时避免厂房内局部VOC浓度升高引发的可燃气体监测设备报警,保障了加工的有序进行。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入料管;2、入料泵;3、第二入料管;4、料罐;5、第一集气管;6、集气罐;61、排气管;7、回流管;8、第二集气管;9、压力表;10、第一阀门;20、第二阀门;30、第三阀门;40、第四阀门;50、第五阀门;60、第六阀门;70、第七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种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入料管1、入料泵2、第二入料管3和料罐4,所述第二入料管3上连接有第一集气管5,所述第一集气管5与集气罐6相连通,所述集气罐6通过回流管7与第一入料管1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气管5和回流管7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10和第二阀门20,所述第二入料管3位于第一集气管5与料罐4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30。借由上述结构,在管路排空过程中,打开第一阀门10,关闭第二阀门20和第三阀门30,开启入料泵2进行排气,第一入料管1、入料泵2、第二入料管3中的废气和部分原料即可经由第一集气管5排放至集气罐6中,实现排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回收,避免废气污染厂房空气、损害工人健康,同时避免厂房内局部VOC浓度升高引发的可燃气体监测设备报警,保障了加工的有序进行。此外,在排空结束后,通过开启第二阀门20,流入集气罐6中的原料经由回流管7流回第一入料管1中,实现原料的回收。随后关闭第一阀门10和第二阀门20,开启入料泵2和第三阀门30即可进行正常入料。具体的,所述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20、入料泵2和第三阀门30可由电控设备进行控制操作,节省人力。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阀门10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阀门20和所述第三阀门30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进行管路排空。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具有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阀门30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阀门20和所述第一阀门10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进行正常入料。具体的,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可以在所述入料泵启动的预设时间后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实现自动排空后的入料动作。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具有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阀门20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三阀门30和所述第一阀门10处于关闭状态。即在工作间歇,开启第二阀门20,将集气罐6中在第一工作状态下收集的少量化工原料回流至第一入料管1。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气罐6和料罐4间连接有第二集气管8,所述第二集气管8连接于料罐4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集气管8上设置有第四阀门40。按照不同的加工需求或管路设计情况,第二集气管8既可以在排空过程中配合开启的第四阀门40直接将经由集气罐6缓存的废气排回至料罐4顶部,进行后续处理,也可在第四阀门关闭状态下进行排空后,关闭第一阀门10,并对集气罐6另连接真空泵后,开启第四阀门40,进行集气罐6的排空,同时抽吸料罐4内的废气进行排空。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具有第四工作状态,在所述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阀门20和第三阀门30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阀门10和所述第四阀门40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进行管路排空,并将废气排入料罐4中,用于后续废气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入料管、入料泵、第二入料管和料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料管上连通有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一集气管与集气罐相连通,所述集气罐通过回流管与第一入料管相连接,所述第一集气管和回流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入料管位于第一集气管与料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入料管、入料泵、第二入料管和料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料管上连通有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一集气管与集气罐相连通,所述集气罐通过回流管与第一入料管相连接,所述第一集气管和回流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入料管位于第一集气管与料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和料罐之间连接有第二集气管,所述料罐与所述第二集气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料罐的顶部,所述第二集气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一集气管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五阀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料管上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第六阀门位于所述回流管与所述第一入料管连接处的上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料管远离所述入料泵的一端连接有供料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料管路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罐上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七阀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北龙郭正陈宇科尹长城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化学工业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