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容器及其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7922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容器及其增压装置,增压装置包括汇集单元、增压单元以及连接件。汇集单元包括气相管和液相管,增压单元的两组增压组件分别布置在汇集单元的两侧,每组增压组件均包括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每组增压组件中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均固定在连接件上,以形成整体结构。液体介质可以同时在汇集单元两侧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中流通,以增加液体介质吸热气化的流通路径的数量,使液体介质的在增压装置中的流量增大,提高增压装置对液体介质气化增压的效率。连接件可以使增压装置整体安装在罐体上,不仅能够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可以使罐体与增压装置拆装更加方便,便于移动容器整体生产装配。

Mobile Vessel and Its Supercharg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vable container and a pressuriz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ollecting unit, a pressurizing unit and a connecting part. The assembly unit consists of gas and liquid phase pipes. The two groups of booster components of the booster unit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assembly unit. Each group of booster components includes the first booster tube and the second booster tube. The first booster tube and the second booster tube of each group of booster components are fixed on the connectors to form the overall structure. The liquid medium can flow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upercharger tubes on both sides of the assembly unit at the same time, so a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flow paths of endothermic gasification of liquid medium, increase the flow rate of liquid medium in the supercharger,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percharger for gasification and pressurization of liquid medium. Connectors can make the booster device installed on the tank body as a whole, which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between the two, but also make th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the tank body and the booster more convenient, and facilitate the overall production and assembly of mobile contain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容器及其增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储运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容器及其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生产的用于移动容器的增压器,通常位于罐体外部,通过星型翅片或螺旋式翅片横向或纵向折返,来实现液体的增压气化,达到给罐体增压的功能。但是,由于移动容器法规要求的空间限制,传统增压器的进出液口通常位于端部,液体经过的管线长,管线中液体的流量不足,使液体气化效果有限,导致增压器气化增压的效率较低。此外,传统的增压器通常采用角钢、方管、槽钢等支架支撑翅片结构,该支撑结构不仅重量重,而且不方便安装和拆卸,使增压器与罐体装配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移动容器中,增压器增压气化效率低,增压器与罐体装配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压装置,具有增压进口和增压出口,所述增压装置包括汇集单元、增压单元以及连接件,汇集单元包括气相管和布置在所述气相管下方的液相管;所述液相管与所述增压进口连通,所述气相管与所述增压出口连通;增压单元包括两组增压组件;两组所述增压组件分别布置在所述汇集单元的两侧,每组增压组件均包括第一增压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增压管下方的第二增压管;所述第一增压管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远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增压管的近端与所述气相管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近端与所述液相管连通;连接件对应于每组所述增压组件设有至少一个;每组所述增压组件中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均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以形成整体结构。优选地,所述气相管和所述液相管平行设置;所述增压单元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增压单元沿所述气相管轴线方向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增压管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气相管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液相管的轴线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增压管和所述第二增压管之间通过弯管连接;所述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增压管的远端连通,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远端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增压管和所述第二增压管均包括管体和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且沿该管体的周向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部和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安装部的下方,该卡接部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接槽的下方;所述安装部用于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增压管卡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接槽中,所述第二增压管卡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卡接槽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底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翻折边,以支撑所述第一增压管;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底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二翻折边,以支撑所述第二增压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增压管通过管卡或U型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接槽中,所述第二增压管通过管卡或U型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卡接槽中。优选地,每组所述增压组件上均设有多个所述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增压管或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增压管或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轴线方向垂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容器,包括罐体和上述的增压装置,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外壁上,所述增压进口与所述罐体的液相空间连通,所述增压出口与所述罐体的气相空间连通。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移动容器及其增压装置中,液体介质可以同时在汇集单元两侧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中流通,以增加液体介质吸热气化的流通路径的数量,使液体介质的在增压装置中的流量增大,提高增压装置对液体介质气化增压的效率。此外,连接件可以使增压装置整体安装在罐体上,不仅能够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可以使罐体与增压装置拆装更加方便,便于移动容器整体生产装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增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增压装置;10a、增压进口;10b、增压出口;11、汇集单元;111、气相管;112、液相管;12、增压单元;121、增压组件;1211、第一增压管;1212、第二增压管;1213、管体;1214、翅片;1215、弯管;20、连接件;21、安装部;22、卡接部;221、第一卡接槽;222、第二卡接槽;223、连接板;224、第一卡接臂;225、第二卡接臂;23、管卡。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增压装置100,其具有增压进口10a和增压出口10b。增压装置100主要应用于低温容器,以对容器进行增压。该增压装置100在使用时,增压进口10a与容器内部的液相空间连通,增压出口10b与容器的气相空间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增压装置100包括汇集单元11、增压单元12以及连接件20。具体地,汇集单元11包括气相管111和液相管112,液相管112布置在气相管11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液相管112与增压进口10a连通,气相管111与增压出口10b连通。本实施例的增压单元12包括两组增压组件121,两组增压组件121分别布置在汇集单元11的两侧,每组增压组件121均包括第一增压管1211和设置在第一增压管1211下方的第二增压管1212。其中第一增压管1211的远端与第二增压管1212的远端相连通,第一增压管1211的近端与气相管111连通,第二增压管1212的近端与液相管112连通。连接件20对应于每组增压组件121设有至少一个,每组增压组件121中的第一增压管1211和第二增压管1212均固定在连接件20上,以形成整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增压管1211或第二增压管1212中靠近汇集单元11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汇集单元11的一端为远端。对于本实施例的增压装置100,容器中的液体介质由增压进口10a进入液相管112中,再由液相管112分别流向两侧的第一增压管1211和第二增压管1212中。液体介质在第一增压管1211和第二增压管1212中流通时,逐渐吸热气化成为气体。气态介质在气相管111中汇集,并通过增压出口10b进入容器的气相空间中,从而实现对容器的增压。在本实施例中,液体介质可以同时在汇集单元11两侧的增压组件121中流通,增加了液体介质吸热气化的路径,使液体介质在增压装置100中的流量增大,有效地提高了增压装置100气化增压的性能。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气相管111和液相管112平行设置。第一增压管1211的轴线方向与气相管111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二增压管1212的轴线方向与液相管112的轴线方向垂直。此种设置不仅便于汇集单元11和增压单元12中管路的布置,而且便于第一增压管1211与气相管111,以及第二增压管1212与液相管112之间的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增压单元12设有多组,多组增压单元12沿气相管111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多组增压单元12同时工作,以进一步延长液体介质吸热气化的路径,并增大液体介质的流量,从而更有效地加强增压装置100的增压性能。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增压管121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装置,具有增压进口和增压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包括:汇集单元,包括气相管和布置在所述气相管下方的液相管;所述液相管与所述增压进口连通,所述气相管与所述增压出口连通;增压单元,包括两组增压组件;两组所述增压组件分别布置在所述汇集单元的两侧,每组增压组件均包括第一增压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增压管下方的第二增压管;所述第一增压管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远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增压管的近端与所述气相管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近端与所述液相管连通;连接件,对应于每组所述增压组件设有至少一个;每组所述增压组件中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均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以形成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装置,具有增压进口和增压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包括:汇集单元,包括气相管和布置在所述气相管下方的液相管;所述液相管与所述增压进口连通,所述气相管与所述增压出口连通;增压单元,包括两组增压组件;两组所述增压组件分别布置在所述汇集单元的两侧,每组增压组件均包括第一增压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增压管下方的第二增压管;所述第一增压管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远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增压管的近端与所述气相管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近端与所述液相管连通;连接件,对应于每组所述增压组件设有至少一个;每组所述增压组件中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均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以形成整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管和所述液相管平行设置;所述增压单元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增压单元沿所述气相管轴线方向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压管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气相管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液相管的轴线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压管和所述第二增压管之间通过弯管连接;所述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增压管的远端连通,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增压管的远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压管和所述第二增压管均包括管体和多个翅片;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翔吴霄婷张云凯刘磊海航朱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